- 山崎丰子文学研究(外国语言文学学术论丛)
- 鲍同
- 3373字
- 2024-11-04 23:44:42
前言
山崎丰子(1924—2013),又名杉本丰子,出生于日本大阪。1944年从京都女子专科学校毕业后,就职于每日新闻社大阪总社,任学艺部记者,在著名作家、时任该社学艺部副部长的井上靖手下工作。工作之余从事文学创作,于1957年写成处女作《暖帘》;1958年连载发表《花暖帘》,并因此获“第39届直木奖”。当年她辞去报社工作,开始专心从事文学创作。她的前期作品主要以描写关西(大阪)风情为主,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作品中批判现实主义色彩渐强。从1963年开始在《Sunday每日》上连载发表长篇小说《白色巨塔》,以犀利的笔锋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其后又因“战争三部曲”——《不毛地带》、《两个祖国》和《大地之子》等作品再次在日本文坛引起“地震”。1999年和2009年相继发表了长篇小说《不沉的太阳》和《命运之人》。由于她的小说敢于直面日本社会现实问题,彻底剖析社会阴暗面,因此成为日本“社会派”作家的代表人物。1991年因对日本文学的巨大贡献荣获“第39届菊池宽奖”。2009年,85岁高龄的山崎丰子凭借《命运之人》获得“第63届每日出版文化奖”。
社会小说一反日本文学回避重大社会问题、脱离矛盾冲突的传统理念,大胆涉猎社会现实重大问题,以作家熟知的人和事作为素材,塑造了栩栩如生、个性鲜明、富有典型意义的人物群像,深刻揭露了日本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各种矛盾以及被“刻意遗忘”的真实事件,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山崎丰子的社会小说可谓是日本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一朵奇葩。被称为“平民作家”的山崎,用犀利的笔触对日本的社会及历史问题进行理性解读。川端康成(1899—1972)曾“惊叹于作者敏锐的观察及明快的行文”,读山崎小说后,“在充分感受作者价值观的同时,对其充满敬意之情”,并认为其作品中“从大阪商人云集的船场到花柳巷的女人们,作者都亲自调查,努力将其描写得活灵活现。小说是作者根据熟识的素材和自身兴趣创作的佳作,非一般赞美之词可以形容”。
山崎丰子共创作了短篇小说8篇、中篇小说1篇、长篇小说16部。在创作过程中,她始终坚持全面、细致、深入的取材活动和大胆、真实、客观的写作风格。为了尽可能客观、真实地反映社会问题,山崎的取材工作涉及了日本国内外许多地方。为创作以反战思想为主题的“战争三部曲”,山崎多次走出国门,历尽艰辛,坚持实地取材,足迹遍布亚、欧、美洲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然而,在创作过程中,山崎往往会因大量揭露日本社会的深层问题和秘密事件而遭到孤立,甚至是攻击。山崎经常以敏锐的嗅觉和独特的洞察力,将日本社会上层乃至政府行为大胆暴露于作品当中。因此,尽管每部作品都长期畅销,但其本人却并没有获得太多文学奖项。这样一个朴实无华、爱憎分明、任何时候都以文学创作为第一生命的社会小说家,其笔下的人物形象饱满、性格迥异,充满着时代气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通过对这些典型人物和事件的描写,充分暴露了日本社会各方面、各阶层的种种现实问题与复杂矛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读者的极大共鸣。赵德远认为:“(山崎)连续发表的《白色巨塔》、《华丽一族》、《不毛地带》等优秀长篇小说,标志着大众文学的现实主义达到了新的高峰。”
在大众文学逐渐活跃的当今日本,山崎的小说以其典型的故事题材、鲜明的写作风格,吸引着国内外数以千万计的读者。而如何评价山崎本人及其作品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一项极具深远意义的工作。归纳并总结山崎小说的规律及特点,不仅有助于日本社会小说乃至大众文学的普及与研究,更能让人们通过文学这面镜子深入了解日本社会。
长期以来,山崎丰子的社会小说在日本国内外通过书籍、影视等方式广泛传播,山崎本人也成了家喻户晓的“社会派”作家。但是,学界有关山崎作品研究的成果却不多见。在日本,自1960年以来,有关山崎本人及其小说的论文有百余篇,专著只有4部,且均为2000年之后出版。在我国,近40年间山崎小说相继被编译出版,以其原著为蓝本的影视作品不断涌现,“山崎丰子”已经成为关注日本的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国内关于山崎本人及其作品的相关资料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对山崎小说的编译及介绍;另一部分是以文学批评、采访手记为主的论文。其中,前者无论数量还是影响力都明显多于和大于后者。目前,我国尚无真正从文学内涵、写作手法、人物塑造等角度系统、深入探讨其作品的专项研究成果面世;公开发表的评论性文献,更多是从社会影响等角度对其社会小说进行的比较性研究。本书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1章为绪论,主要就本书研究的意义、研究历史与现状、研究的主要问题和方法等做必要说明,确立以山崎丰子的长篇小说为主的原则,通过对原著中的人物形象进行系统的文本分析,追本溯源,尽量避免影视作品对文学批评的干扰。同时,统一小说题目的中文译法,界定“日本遗孤”、“西伯利亚劳役”等重要概念。
第2章试论如何解读社会小说的文学性。社会小说一般带有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人们也将焦点更多地集中在作品的独特视角和精心选材上。然而,“万变不离其宗”,任何一部作品的特性都是基于文学本身的特点而得以体现的。因此,如何将社会小说重新还原于文学的范围之中,考量其独特的艺术特点显得尤为重要。
第3章重点介绍山崎丰子文学的创作阶段,为后续研究提供必要前提。对山崎丰子的文学创作阶段有很多分类方法,因时期不同、国家不同、角度不同,分类方法都有区别。文学评论家青地晨(1909—1984)曾将山崎丰子到《华丽一族》为止的创作分为3个阶段;日本文学研究家唐月梅则以《白色巨塔》为分水岭,将之前的作品称为第1阶段,之后的称为第2阶段。本书认为,按照创作时间和内容,山崎的文学创作可分为“尝试期”、“发展期”、“巅峰期”和“寡作期”4个阶段。
第4章着眼于山崎小说中的审美意识。纵观山崎丰子的全部作品,无论是关西方言、女性用语的运用,还是对大阪地区传统风俗的描写,抑或性格鲜明的人物刻画,都体现了其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是其作品立足于日本文坛的重要因素。
第5章详细研究山崎小说的反战思想。从处女作《暖帘》开始,“尊重生命、倡导和谐”的理念便贯穿山崎丰子的整个创作生涯;“归”与“和”等元素的交织,体现出山崎对战争的痛恶。反战思想更多体现在其后期作品的“战争三部曲”中。“战争三部曲”以“哀”为主要基调,并未出现太多宏大的战争场景描写,而是利用战争这一特殊时期和环境作为背景,全面透视形形色色的人生,以体现战争的残酷性,表达厌战、反战的情绪。而如何通过文学手法塑造典型人物,并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变化等方式,细致入微地体现这一主题,是准确领悟山崎小说中反战思想真谛的关键。
第6章总结山崎丰子的文学创作个性。山崎丰子喜欢对某一事物进行详尽调查,这甚至成了她的癖好。其作品的价值远远超出文学范畴,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然而,搜集有价值的素材绝非易事。比起写作,山崎更感叹于“取材难”,也因此造就了作品的独特风格。作品中蕴含的“尝试性”和“预见性”会引起特殊的社会效应。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大的主观性,思维定式令所表现的内容并不十分全面、客观。
山崎丰子的长篇小说情节曲折,人物众多,却很少让读者感觉到审美疲劳。其艺术性可归纳为“细”和“奇”。山崎小说的细腻基于翔实的调查取证,少见抽象性或概念性的事物,真实元素的丰满给予读者极强的现实感。细腻的笔触将抽象的、隐性的事物一一描绘出来,把看似纷繁复杂的体制、关系条理化、层次化,帮助读者了解无形的事物,审视社会的全貌。山崎小说的另一个艺术特点是“奇”。山崎富于挑战精神,总会通过小说将读者带向未知的世界一探究竟。鲜为人知的主题、性格迥异的人物,她的每一部作品都令人拍案称奇,激发读者丰富的情感。阅读山崎丰子的作品,可以领悟人生的真谛,发掘世间的美好,获得真实的感动。
本书将是国内首次在文学视域下系统进行的山崎丰子文学研究,创新点在于:
(1)详细制作了山崎丰子各部长篇小说的人物关系图。
(2)对山崎丰子整个文学的创作阶段重新进行界定,分为“尝试期”、“发展期”、“巅峰期”和“寡作期”4个阶段。
(3)独立完成目前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中最详尽的山崎丰子年谱。(附录1)
(4)对二十余处文本分析的日文原文进行了试验性翻译,包括关西方言、敬语等内容。
(5)对山崎丰子的“战争三部曲”进行了较细致的文本分析,得出结论性意见。
关键词:
山崎丰子,社会小说,审美意识,反战思想,文学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