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金融业测算结果及分析

2007年第一季度以来,金融业价值创造额、价值创造额指数及价值创造效率指数的编制结果见表2-8。为了检验金融业价值创造额指数和价值创造效率指数对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反映效果,延续前期指数报告的方法,我们以单季度的第三产业GDP为基础,运用前环比指数计算法构建了第三产业GDP指数。金融业价值创造额指数、价值创造效率指数和第三产业GDP指数的波动趋势见图2-11。

表2-8 金融业价值创造额、价值创造额指数、价值创造效率指数的编制结果

图2-11 金融业指数总体变动趋势分析

结合表2-8和图2-11可以看到,首先,2012年第四季度至2014年第一季度,金融业价值创造额指数延续前期上升趋势,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金融业价值创造额指数达到287点,这说明与2007年第一季度相比,金融业价值创造额指数已经上升了187%。从2010年第四季度起,金融业价值创造额指数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季节特点,即每年的第一季度出现大幅上升,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缓慢回调,这可能与银行业为了充分利用当年的信贷额度从而提高盈利水平而在年初发放大量贷款有关。价值创造效率方面,与2011年第四季度至2012年第三季度相比,2012年第四季度和2013年第一季度,金融业价值创造效率指数延续前期下跌趋势,2013年第二季度至2014年第一季度,金融业价值创造效率指数出现小幅恢复性上升,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金融业价值创造效率指数为92点,与2007年第一季度相比,下降8%,与2013年第一季度相比,上升1%。这表明,从长期来看,我国金融业运行效率较低,但是存在回暖迹象。从金融业价值创造额指数和价值创造效率指数的相对走势来看,2008年第四季度以前,二者走势保持一致,2009年第一季度起,二者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这说明金融危机期间的刺激性信贷投放投资降低了金融业的运行效率。迄今为止,这种副作用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小,反而随着新增贷款的增加进一步恶化,这与全样本、大制造业和大服务业的走势基本一致。从金融业价值创造额指数和第三产业GDP指数的相对走势来看,扣除GDP指数的季度效应(即每年第四季度出现跃升),金融业价值创造额指数与GDP指数的走势基本一致。这说明从近年的发展趋势看,金融业上市公司价值创造额的增长速度与第三产业GDP的增长速度基本保持一致。

从前述对非金融业的分析可知,债权人利息所得的过快增长是非金融业股东获利在价值创造额中的占比下降的重要原因。为了对这一论断进行验证,我们在本部分绘制了2007年第一季度至2014年第一季度银行业股东获利指数和非金融业股东获利指数趋势对比图,如图2-12所示。2008年第四季度,受金融危机影响,银行业股东获利指数和非金融业股东获利指数同时达到历史低点,此后,二者均出现上升。非金融业股东获利指数在2011年第二季度达到金融危机后的高点,此后呈下降趋势,近期有企稳回升迹象。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非金融业股东获利指数为70点,与2007年第一季度比下降30%。而银行业股东获利指数在金融危机后则一直呈上升趋势,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银行业股东获利指数达到467点,与2007年第一季度相比,上升幅度超过3.5倍。银行业股东获利指数上升速度远高于非金融业股东获利指数上升速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业对实体经济的掠夺,从长远来看,这会影响产业资本投资实体经济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

图2-12 银行业与非金融业股东获利指数趋势对比

说明:非金融业是指除金融业外的其他行业,包括大制造业、大服务业和农林牧渔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