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思拒富
孔子周游列国,到处讲学,名望越来越高。所以,当他再次回到鲁国的时候,鲁国的国君就不得不对这位学者刮目相看。孔子也总算有了一个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在五十二岁的时候,出任了鲁国的司寇。所谓司寇是什么呢?就是主管司法的大臣。这样一来,孔子政务繁忙,还要考虑教学问题,而来他府上办事的人也越来越多。贫穷的教书先生骤然成为政要,几乎一贫如洗的家业也就庞杂起来,孔子甚至觉得必须有一个人来代他掌管家务了。这个被孔子任命为总管的人,就是孔门弟子中善于理财的原思。
原思上任伊始,孔子考虑到他的家也不算富裕,便决定给他每年九千斗小米为俸禄,这个标准,在当时可以说是比较高的了。
然而原思却拒不接受这么高的俸禄。他直接找到孔子,非常诚恳地对孔子说:“老师,您对我的关怀和信任,我是感激不尽的,管家这份工作,是我们做弟子的求之不得的差使,是人人愿尽的义务,我怎么敢贪求那么高的俸禄呢?我请求您还是把我的俸禄定得低一些吧。”
孔子看着原思,一方面很欣赏他的这种态度,一方面又很认真地说:“原思呀,你不要推辞,现在既然给你一定的地位,那就应当按规定给你相应的报酬,这是国家的规定,不是谁对你的恩赐。”
原思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又说:“老师,您也知道我的为人,生活上一向节俭,家中又无大的负担,我要那么多俸禄干什么呢?”
孔子以决断的口气,同时又是提醒原思道:“原思,我定了的事情就不要改变了。至于你如果确实不需要那么多钱粮,为什么不把剩余的那部分用来周济你周围的穷人呢?”
原思恍然大悟,欣然从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