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贤

孔门弟子号称三千,“贤人”也有七十二之多。但实际上真正能够得到孔子赏识的并没有几个。尤其是他周游列国之后,在重返鲁国开展规模型教育的时候,他就对自己的每一个弟子都有了恰如其分的评价。

听说孔子重返故里,鲁国重臣孟武伯特地前来拜访,想从孔门众“贤人”中挑选几个上等的干才。

孔子在书房很庄重地接见了孟武伯。道明来意之后,孟武伯求教道:“先生您历来看重人的仁德教育,那么在您的徒弟中总有几位这方面的杰出人才吧。比如子路,大名鼎鼎,他可算得上仁者了吧?”

孔子不作回答,只是默默地摇了摇头。

孟武伯不愿就此打住,就继续问道:“先生,子路这个人究竟怎么样啊,难道他只是徒有虚名吗?”

孔子这才答道:“要说仲由嘛,他在军事方略上确实是有才华的。可以让他担负具有千辆兵车的大国军事长官而根本用不着为他担心。但是您要问我他够不够格是个仁者,这我可就不好回答了。”

子路可以统兵,孟武伯心里挺高兴的,但他来的目的并非只要一个子路,于是又问:“先生,那么您认为冉求这个人怎么样呢?他可够得上是个仁者了吧?”

孔子不再绕弯子,直接回答:“至于冉求嘛,他可以胜任拥有千户居民的地方长官,他很善理政。但他算不算是仁者,我仍然没法回答您啊。”

孟武伯接着打听公西赤的情况,孔子评价说:“公西赤仪表堂堂,通晓文仪,但对于他算不算是仁者,我还是不知道啊。”

孟武伯这才知道,原来在孔子眼中,仁者的标准是非常高的。不过他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挑选三个可用之才,这对国家来说也是大事,至于谁是仁者,也就不管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