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主要内容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三大部分:

(1)第一篇主题是“研究、政策、现状与规划”,其主要内容如下:一是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和经济一体化研究综述,包括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综述、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综述、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和“中心-边缘”理论概述等。二是区域经济与沿海经济开发政策综述,包括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综述、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综述和我国沿海区域经济开发政策综述等。三是河北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包括秦皇岛市社会经济发展分析、唐山市社会经济发展分析和沧州市社会经济发展分析。四是《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解读,包括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背景分析、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总体要求与总体布局、河北沿海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河北沿海地区产业发展与城乡发展规划、河北沿海地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河北沿海地区社会事业与全面深化改革规划等。

(2)第二篇主题是“河北沿海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其主要内容如下:一是河北沿海地区区域形象及其治理对策,包括区域形象相关理论概述、河北沿海地区区域形象现状分析、河北沿海地区区域形象塑造的建议等。二是河北沿海新区核心竞争力及其培育对策,包括中国新区发展及其竞争力概述、北戴河新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等。三是河北沿海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治理思维模式思考,包括在总体规划和协同发展中要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在推进河北沿海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要注重采用整体性治理思维和系统论治理思维,要特别注重目标管理方法的应用,在具体实施经济一体化和协同发展时要善于应用PDCA循环模式,要善于应用弹钢琴方法。四是在分别分析了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市的服务业发展现状基础上,提出了河北沿海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视域下的三市服务业发展对策。五是基于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市近20年引用和利用外资情况分析,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三市如何引用和利用外资提出了建议和思路。

(3)第三篇主题是“京津冀协同视域下河北沿海地区发展”,其主要内容如下:一是一体化和协同视域下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包括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困境与路径选择、京津冀发展差距与克服对策、学习型区域构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河北沿海地区发展的区域政策协调等。二是经济空间分异与京津冀及其河北沿海发展,包括经济空间分异与首都经济圈区域经济空间分异、河北沿海地区与京津的经济空间分异分析、经济空间分异下河北沿海地区发展困境与路径选择、经济空间分异与河北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空间分异与河北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能力、京津冀港口和腹地经济发展等。

2.基本观点

(1)河北沿海地区发展具有重大前途。首先,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京津冀地区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和资源优势,京津冀三地之间具有巨大的互补性,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有初步的发展,京津冀三方已经达成共识,正积极协同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符合世界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因此,河北沿海地区发展是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增长极。其次,党中央和国务院大力推进京津冀社会经济协同发展,《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纳入国家发展规划,河北沿海地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理优势和基础优势。因此,河北沿海地区发展必然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最后,从河北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看,河北沿海地区已经有良好的发展基础,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强劲推动,河北沿海三市在产业承接、社会服务和经济转型等诸多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大的作用。

(2)重点推进河北沿海地区发展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方面。一方面,京津冀区域之间具有巨大的互补性:生产要素互补,交通基础设施互补,旅游资源互补,产业结构互补。重点推进河北沿海地区发展将极大地实现这些互补性。另一方面,河北沿海经济区是京津冀经济圈与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之一,已逐步成为带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三个增长极,推动这一增长极,对于推进京津冀区域发展,不仅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

(3)如何推进河北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论是从理论看,还是从实践看,应该抓住两大线索: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例如,河北沿海地区三市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第三产业(以服务业为主)的比重还需要提升并稳定,但在制定三市服务业发展规划时要以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京津冀协同为指导思路。再如,在制定河北沿海地区产业发展规划时,既要考虑区域政策协调与政策的一致性,又要考虑京津冀经济空间的分异化发展。

(4)以“中心-边缘”理论为河北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以河北沿海区域经济现状为基础,我们认为当前河北沿海区域经济由边缘向中心发展所存在的现实困境有: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低下,难以维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居民消费占比偏低,高投资和出口导向模式不可持续;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要素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城市群集聚效应不高,区域空间结构有待优化。

3.研究方法

(1)将系统动力学原理引入区域经济研究。例如,应用系统动力学,建立了京津冀区域旅游发展的数学模型及其相应的计算机仿真模型,得出京津冀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模拟结果,并通过对模拟结果的深入分析,为规划京津冀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科学依据。

(2)初步建立起了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研究的方法体系。例如,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城市间经济联系量矩阵为基础,利用UCNET软件分析京津与河北沿海地区城市群密度与中心性,从而全面探寻该区域的城市群结构。又如,采用区位熵的方法测算区域产业发展的专业化程度,得出了京津冀及河北沿海地区的区位熵,为河北沿海地区与京津T型发展新模式的确立,提供了科学方法。再如,应用绝对和相对差异分析方法、泰尔指数对首都经济圈经济空间分异进行了科学测算。

(3)本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个案研究法、定性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北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与实践进行分析,通过梳理“中心-边缘”理论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实践,进而分析河北沿海区域从边缘向中心发展的现实困境以及产业结构的再优化,从而在“中心-边缘”理论视域下构建完整的河北沿海区域经济发展对策体系。

4.学术创新和学术价值

(1)首次对京津冀及河北沿海地区的区域经济空间分异进行了系统研究。一是采用极差、泰尔指数等方法,剖析首都经济圈的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现象,进而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首都经济圈的经济空间分异因素。结果表明,京津与河北之间的绝对差异依然较大,但相对差异在逐渐缩小,各地区需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外资利用水平。二是从城市群整体网络结构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双重视角分析了河北沿海地区与京津发展的经济空间分异,梳理并总结了河北沿海地区发展面临的问题,设计了河北沿海地区与京津的T型发展新模式。

(2)提出了“我国新区建设的着眼点在于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观点。基于这一观点,结合国内新区发展实践,总结归纳出中国新区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要素构成——“政策·服务·产业·人居·创新·生态”六要素匹配耦合,政策环境、投资环境、发展环境、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等软实力要素要求日益突出的新模式。

(3)对河北沿海地区区域形象进行了系统研究。一是立足于促进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这一国家战略层面,尊重地区历史与现实,对河北沿海地区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全面辨析,从塑造原则、形象定位、形象识别、形象维护等方面,系统提出了优化河北沿海地区区域形象的建议;二是归纳了河北沿海地区区域形象塑造要遵循“反映历史文化、突出个性优势、服务未来发展、力求统筹整体、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三是阐释了河北沿海地区“发展、实力、开放、宜居”的区域形象定位,提出了通过“树立沿海意识”“建设海洋文化”丰富河北沿海地区现有的文化理念。

(4)对河北沿海地区区域政策协调和政策一致性进行研究。认为,实现区域政策协调是实现秦唐沧发展及其区域一体化的基础性条件,河北沿海地区存在非一致性政策产生的潜在隐患,只有解决好河北沿海三市之间的政策协调,减少非一致性政策,才有可能最大化推进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实现。

(5)以学习型区域理论、国家创新系统理论为依据,以京津冀技术差距、经济差距为切入点,综合剖析与回归检验技术创新投入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并用全国31个省市空间面板数据验证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据此提出了如何更好、更快实现京津冀跨越式协同发展的对策。

(6)从“中心-边缘”理论视域来研究河北沿海区域经济发展,通过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河北沿海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阐释区域内部产业结构的变动状况,从而剖析出区域各产业之间的差距,以期能预测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