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社会道德发展研究报告(2014)
- 葛晨虹
- 2518字
- 2020-08-30 02:49:02
四、正确看待中国社会当前的信仰状况
从上文的分析可知,被调查者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比例较高;青年人对新思想的接受比较积极,对多元价值观也比较开放。这将是今后社会公众价值观及其价值信仰的一个基本趋势,它反映了近年来我国价值观及信仰的变动状况,也规定了未来我国在思想文化建设和核心价值观建设方面的主要任务。
我们可以从一般意义上称这种价值观及信仰的新变化为某种信仰困境。之所以称之为困境,原因在于无论是社会整体还是个体,原有的一元信仰格局都受到了冲击,新的信仰格局正在形成;在新的信仰状态形成过程中,各种不同的价值理念都在对人们产生着影响。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转型、新旧思想观念冲突争鸣、不确定性剧增的情况下,人们的价值观念正在经受着时代新的考验。何去何从,有迷茫,有困惑,有求索。我们身处这样的变革之中,自然感受着信仰的时代之困。这种信仰的时代之困,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可以有不同的表现。
从国家政治层面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社会政治信仰危机,也有人称之为政治认同危机。主要表现为占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和挑战。在当今国际共运陷入低潮、世界资本主义整体强势的情况下,一些社会大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和道路的信心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信仰呈现出多元化态势,社会主导信仰有淡化的趋势。尽管现在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但调查结果反映出,社会上还有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正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选择和日常生活。理论、价值观多元化的现象也不同形式地存在着。通过相关调查可了解到,当今大学生选择的其他信仰中,宗教信仰、英雄人物、道德典范、自由主义等占相当比重;在现实中有一些党员也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产生了迷茫和困惑,有的甚至产生了怀疑,信仰发生了动摇。信仰的多元化以及人们追求个性自由的倾向,已经成为当今难以改变的现实。
从社会文化层面来看,我国的传统文化及其信仰体系正在进行适应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的转化,这一过程是长期和艰巨的。西方各种思潮涌入我国,不仅影响着学术研究领域,还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方式,特别是青年人的生活方式,并且这一趋势还会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日益深入,市场取向和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越来越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在这样一种思想、理念争锋争鸣的环境下,社会上出现了道德评价失范、价值取向紊乱、各种非道德主义泛滥、社会道德控制机制弱化的问题。世俗化、功利化、实用化的取向日益突出。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部分人把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原则设定为人生的奋斗目标,并进而推广到整个社会。人们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沦为财富和金钱的仆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等世俗化现象不仅侵蚀了人们的思想,而且削弱了部分人对主流价值的信仰和信念。人们片面地追求经济的增长,把财富的多少作为衡量价值的标准,把物质的积累作为评判改革成败的关键,从而忽略了人的社会性存在和发展这一根本性目标。社会日益异化和物化,人的精神世界也日益枯竭,信仰的存在空间也将不复存在。
从个体层面来看,在新的时代变化面前,不少人注重实际技能,看重物质和眼前利益,对多元的信仰观念缺少鉴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缺乏信心,对社会发展的未来前景产生困惑,出现了人生信仰危机和社会理想危机。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对物质与金钱的依赖、道德沦丧、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盛行等现象。无意义感、人际焦虑、意义感缺失成为很多人的精神现状。然而,意义世界和“终极关怀” 是人的生命活动的价值源泉,是人得以安身立命的依据。
在这样的整体背景下,当前公众的价值观和信仰领域出现了非理性、非科学化的倾向。人们对一些社会现实问题缺乏理性的思考,要么一概否定,要么一概肯定,例如不能理性地看待社会主义的曲折与失误,不能理性地对待人生的小波折,对一些新奇的东西不加考虑地接受,曾一度销声匿迹的迷信思想又开始死灰复燃,一些新形态的迷信和伪科学也随之泛起,无形中影响和污染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当前多元的价值信仰及其困境,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社会发展带来的生活环境的变化,自然引起人们价值观念、信仰状况的变化。中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这个转型,指的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这种转变,必然带动社会结构的改变,包括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因此,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也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中国过去的农耕社会,家庭观念极强,群体利益(国家、集体、家庭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观念一直占主导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集体利益被进一步强化,人们的信仰崇高而唯一,个人的理想、荣誉甚至一切都服从于国家的利益。马克思主义信仰成为社会的一元信仰。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新事物的产生对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市场经济刺激了公众的物质欲望,个人奋斗、崇尚金钱、追求时尚、鼓励消费的市场经济的某些观念又被过分放大,导致传统文化中道德伦理和信仰的约束力下降,与此同时,维系市场经济的诚信、公平原则和契约精神却尚未深入人心成为秩序。
我国的社会转型是一个长期过程,这个过程中,社会的不确定因素大大增加,社会风险也逐步加大。就目前来看,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风险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与道德缺失和信仰危机、贫富差距扩大与分配不公、平均主义心态与仇富心理、政府公信力下降导致的社会信任危机、由社会中不确定因素引发的社会焦虑与浮躁情绪、社会竞争压力加剧、社会保障滞后、腐败问题严重、社会控制功能弱化、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偏差、失业和就业压力增大、离婚率攀升导致家庭不稳定以及因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引发的新一轮贫困等等,这些风险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社会领域中可能导致冲突和不稳定的各种可能性大大增加。
价值观念本身也有一个运动变化的过程。人们对已有的思想、文化、价值理念有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反思和批判是社会进步必不可少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