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社会管理创新发展报告
- 姜晓萍
- 3159字
- 2020-08-30 03:30:04
三、四川省进一步构建社会管理新格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应对思路
近年来,四川省在维护社会稳定、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建立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体系、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加大信息网络建设、夯实社会管理的基础、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健全政策法规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新格局。但是,社会管理仍然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同时,一些经济问题越来越转化为社会问题,对地方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进一步全方位统筹、协调各方面的资源,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的绩效和科学化水平。为此,需要正视下列问题:
2008年,四川省启动行政效能建设,在转变政府职能和建设服务型政府方面做了诸多卓有成效的改革和实践,但地方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根据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IUD)领导决策数据分析中心发布的《2012社会管理绩效排行榜》,四川省的社会事业指数为74.08,与排在前几位的上海(88.69)、北京(85.61)等省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1]根据中国统计学会发布的数据,2011年四川省发展与民生指数为58.85%,在参评的31个省市区中排在第14位。尽管四川省加大了在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2011年四川省在民生工程方面的投入已达到近1200亿。[2]从数字上看似乎已经很庞大了,但必须考虑到这样一个事实:四川省的登记户籍人数为89981705。[3]算下来2011年四川省在每个户籍人口上的平均民生投入实际上仅有1333.60元。除了民生投入力度不够以外,四川省同其他全国各省市区一样,也面临着民生保障不均的问题。
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扮演着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重要作用。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4]就四川省而言,截至2010年年底,社会组织数量已达到29104个,位列全国第三位。单从数量上看,四川省社会组织发展的规模大、速度快,但从质量上看,众多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却并不够强。这是因为:一方面,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不够通畅,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制度性途径还不够健全;另一方面,社会组织自身建设也存在权责利不明确、专业人员缺乏、自律机制不够等问题。
社会公众是社会管理的重要主体,只有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才能够取得最终的成效。但是,在实践中还广泛存在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制度供给不足、渠道不畅等问题。在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领导决策数据分析中心发布的排行榜上,四川省的社会参与指数为67.85,在参评的31个省市区中排在第23位。[5]当前,尽管四川省在推动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方面已经做了不少的探索和尝试,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今后一段时间,四川省需要着力解决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范围、层次和效果的问题,使公众参与社会管理范围更广、层次更高、效果更好。
基层政府在社会管理实践中广泛存在权力小、任务重、责任大、资源有限的压力,这一压力在我国有着深刻的体制性根源。这一体制性根源就是,自上而下的压力型体制使得下级政府在职责和机构设置上同上级政府保持了高度一致性,形成了职责同构的体制。[6]由于基层政府在纵向政府间职责同构的体系中处在科层制的末端,通常会面临各方面的社会管理任务和目标考核,但在资源(权力、人力、财力、物力等)配套方面却跟不上。这导致的结果是,社会管理职能的重心尽管下移了,但基层政府却不可避免地陷入资源与责任、权力不平衡的困境,形成“小权办大事”的困境。一般而言,“辖区属地责任无限大与行政资源权力小之间的矛盾是当前基层干部倍感突出的问题”[7]。
毫无疑问,构建社会管理新格局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深刻把握新时期我国社会管理新格局的总体思路,循序渐进地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予以推进;必须结合省情和具体的环境,有针对性地予以推进。就四川省而言,应进一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落实党委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政治领导作用,归根结底必须落实在基层,因而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尤为重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是发挥党领导社会管理工作的基础性环节,必须进一步加强。毕竟,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四川省是西部大省,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建立健全以服务基层民众为核心的基层党建工作长效机制应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中之重。基层党组织建设,需要切实以群众利益为导向,真正搭建起基层党组织与民众之间沟通的平台,让基层民众的利益诉求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满足。
与发达省份相比,四川省在基本公共服务的数量和水平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在加大公共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资金投入力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质量,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类社会保障制度;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划清社会管理中政府的作用和职责,充分认识到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真正做到政府与社会的有机合作;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实践创造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让社会组织真正承担起社会管理的重要责任。
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离不开社会组织的积极协同,这需要着力培养社会组织的自治意识和自治能力,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制度和机制,提升社会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同时,通过加强对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和素质培训,着力提升社会组织的管理效率和参与社会管理的水平,提升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围绕社会管理新格局的构建,切实创造有利于社会组织发力的制度、法律和政策环境。
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和训练的同时,着力建立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制度性渠道,积极引导公民积极、理性、有序地参与到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中来,拓展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四川省从2013年起,各市、县政府和省政府有关部门每年都要拿出一定数量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事项,实行有公众参与的开放式决策。这对于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有着重要的意义,使开放式决策真正做到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和实效化,无疑将成为四川省各级地方政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构建社会管理新格局的重要工作目标。
在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下,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充分保障和实现公民的合法权益。为此,尤其要切实保障社会公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努力从源头上防范和减少社会矛盾,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中从被动维稳转向主动创稳,从政治维稳转向法治维稳。
注释
[1]参见IUD领导决策数据分析中心:《2012社会管理绩效排行榜》,载《领导决策信息》,2012(41)。
[2]见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12-01/27/c_111463576.htm.
[3]参见四川省统计局:《四川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载《四川日报》,2011-05-07。
[4]胡锦涛:《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见新华网,2011-02-19。
[5]参见IUD领导决策数据分析中心:《2012社会管理绩效排行榜》,载《领导决策信息》,2012(41)。
[6]参见朱光磊、张志红:《职责同构批判》,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7]丁元竹:《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十大问题》,载《行政管理改革》,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