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第一”、“著名”及其他

读《音乐周报》2007年第3期文章《不要让“第一”、“著名”成为注水肉》,再读第6期文章《音乐会报道缘何差强人意》,心生共鸣。前文主要针对流行音乐漫天炒作,后文主要针对上海媒体从业人员。实际上,在高雅音乐宣传上,首都某些传媒近期也频频出现不该出现的“硬伤”,如,关于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北京新年音乐会的文章,至少两点错误不能原谅,《塞维里亚理发师》中著名唱段《快给忙人让路》,“忙人”赫然变成了“盲人”;中国音协主席傅庚辰为电影《闪闪的红星》谱写的插曲《映山红》,竟然和《喀秋莎》、《三套车》并列等同“前苏联歌曲”。

更有甚者,一篇关于第四届北京2008年奥运会歌曲征集评选活动启动仪式1月21日晚在北京天桥剧场举行的新闻报道,记者竟然在导语中写到出席活动的有“著名音乐家吴祖光”,岂不令人瞠目结舌!这显然应当是中国音协名誉主席、著名作曲家吴祖强才对。吴祖光和吴祖强,同胞兄弟,同列中国“文化名人系列”,一个著名剧作家,一个著名作曲家,“地球人都知道”。这个错误,记者至少暴露了两个盲点,既不知道“著名”剧作家吴祖光,也不知道“著名”音乐家吴祖强,两位“著名”艺术家都被媒体伤害了。吴祖光已于2003年4月溘然辞世,难道他会在2007年1月“又还魂转世了?”(借用第二篇引文语)而吴祖强先生一直对胞兄去世深感悲痛难以释怀,时隔多年,现在又无端被记者手中笔“狠戳一刀”。两位“著名”艺术家,山野村夫孤陋寡闻不足为怪,但是主流媒体记者连著名艺术家都搞不清楚,真是可悲可怜。这种文章,已经不是“注水肉”,而是“变质肉”了。

此外,关于世界“著名”的曼托瓦尼乐队2007访华演出,又是“第一”满天飞。实际上,“曼托瓦尼”绝对不是“第一次”访华来京,无非只是第一次进人民大会堂而已。再说,饱受某些媒体“忽悠”的老百姓,现在也不至于真会糊涂到凡是“著名”或“第一次”就去捧场,他们会打打问号,著名吗?我怎么不知道?第一次吗?我明明听过了。真正名家名团,总是百听不厌,即便媒体不煽乎也会自动前往,前不久星碟唱片做的那单“久石让作品音乐会”就是明证,前期未见大肆鼓吹宣传,现场照样上座满满。

一篇文章、一点错误,长此以往,大众传媒公信力下降,那就不是个别人砸自个儿饭碗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