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集注》

《四书集注》是元、明、清三代钦定的儒家经典,科举考试的标准。“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的合称。在我国古代,“四书”与“五经”并列,合称“四书五经”。“四书”的说法,起于南宋理学大师朱熹的《四书集注》一书。汉唐时代,经学流于琐屑,成为士人进入官场的敲门砖,不仅丧失了古经真义,也丧失了创新精神,进而为人们厌弃。北宋时期,为了对抗佛道,发扬儒学,程颐、程颢兄弟宣扬自己传承道统,直接继承孔孟“道统”,吸收禅学与道学合理成分,创立理学。朱熹将理学发扬光大,成为集理学之大成的儒家大师,他把自己的思想灌入对“四书”的注释中。朱熹前后历40余年,著成《四书集注》。此书全称《四书章句集注》,又名《四子》。《大学》和《中庸》本是《礼记》中的文章,朱熹把它们分立出来,并将它们作为《四书集注》的头两篇。他认为这两篇文章是学习儒家道德的“入门法则”,必须先对其进行学习。朱熹的注释一洗前代的空疏、神秘和附会,以简练平易的风格,注入理学的全新理念,体现出高度的理论性和价值的普适性,备受世人欢迎。到元仁宗时,把《四书集注》钦定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明清两代继承不移。故而,《四书集注》成为宋朝到清朝600年间读者最多的儒家经典。

figure_0059_0070
《监本四书》书影
朱熹为四书所作之注是封建社会对四书经义最权威的解释,科举考试都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