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解自己是最好的医生
- 蔡向红
- 2885字
- 2024-11-02 18:11:52
不可忽视冬季养生保健
1 了解寒冷冬日的个人保健
从立冬开始进入冬天,冬天气候寒冷,万物凋零,分为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6个节气。认识冬季各节气的气候特征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养生保健。
(1)了解冬季各节气的气候特点
立冬:“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冻”。
小雪: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其时天已积阴,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这时的黄河以北地区已到了北风吹,雪花飘的孟冬,此时我国北方地区会出现初雪,虽雪量有限,但还是提示我们到了御寒保暖的季节。小雪节气的前后,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的。
大雪:“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表示从此降雪量开始大起来。
冬至:冬至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冬至这一天的白天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过了冬至后,随着太阳直射的北移,白天的时间逐渐长起来。俗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从这一天以后到立春的45天,阳气渐升,阴气渐降。
小寒:寒是寒冷之意,表示冬季的寒冷已经开始。民间有句谚语:“小寒大寒,冷成冰团。”
大寒:大寒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时期。这一节气里气候比较干燥,降水稀小,常有寒潮、大风天气。
(2)冬季养生的基本要求
冬季气候寒冷,万物凋零,人体的新陈代谢也进入相对缓慢的状态。冬季养生要遵循养藏之道。
①冬宜藏精,应时而养。冬季养生应根据“万物藏,肾气水旺”的特点,避寒就暖,敛阴护阳,调和阴阳相平衡,养藏而固肾气,增强体质,防病益寿。
②养阳防寒,起居调摄。冬三月,天地闭藏,起居调摄应顺乎于自然。冬季应注意保持室内温度。室内温度太低,易耗伤人体阳气;室内温度过高,又易劫伤阴精。冬季阳气闭藏于内,阴气在外,若调摄失当,过贪辛热暴暖,就会内扰阳气,迫其外泄,或积热于内,形成阴虚火旺之候。到了春天,就会发为温病,或诱发宿疾。
冬季在保暖的同时,应重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开窗交换空气,防止因通风不良,引起头晕、胸闷等低氧现象,导致呼吸道疾病传播,如感冒、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病的发生。室内也可放一盆水,或者养些水仙花和观赏鱼,以调节空气湿度。
③房事调摄,益肾蓄精。冬三月“养藏之道”的重要内容就是保养肾精,做到房事有节制,以保持体内精气充足,维持五脏六腑的正常生理功能。
④运动调摄,护阳养形。在冬季严寒的恶劣环境下,人体功能易发生紊乱,尤其是年老体弱者,当不能适应外界环境时,就会诱发一些疾病。如在冷空气刺激下,人体免疫功能降低,防御疾病能力减弱,一旦遭受到细菌、病毒的侵袭,可引起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和肺炎等疾病。由于寒冷刺激,冠心病、脑栓塞、脑出血等疾病可能发作或加重,甚至发生意外。此外,哮喘、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皮肤瘙痒症等,冬季多有复发,亦应引起足够的注意。因此,要选择适当的锻炼项目进行锻炼。锻炼场所应以室内为主,风和日丽的天气,可进行适度的户外锻炼。这样既可舒服筋骨、流通血脉,又是增热保暖防寒的积极措施。
2 冬季起居和进补之道
冬季气候寒冷,日常起居要顺应气候变化并及时做出调整,这样才有利于自身的养生保健。
(1)冬季饮食起居的调整
①起居调养。冬三月,天地闭藏,起居方面要顺乎自然,宜早睡迟起。早睡以养人体阳气,迟起以维护阴气。衣服要随气候的变化增减,内衣以棉质为好,外衣要宽松,鞋袜不要太紧;注意保持手脚、耳郭的温暖。
②饮食摄养。冬季饮食应当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的原则。食物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热,最宜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龟、鳖、藕、木耳、核桃、生姜等都是有益食品。要注意摄取含维生素较高的黄绿色蔬菜类。宜晨起喝热粥、晚餐宜节食、食后按摩腹部、缓行百步。
③精神养生。严冬腊月,寒风凛冽,雨雪纷飞,江河冰封,草木枯瘦,如此万物凋零之象,常会使人触景生情,情绪低落,尤其是老弱多病之人,情志的变化更为明显。因此,精神调摄十分重要。冬季6节气精神调摄,重在安定心志,不要使情志过激,以免骚扰潜伏的阳气。
(2)冬季进补之道
冬季日常膳食要注意滋阴补肾,多吃些瘦肉、禽蛋、鱼类、豆类等含优质蛋白质的食品,多食用牛、羊、狗肉等温热食品,食用含多种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以防皮肤粗糙、皲裂。还要注意多喝水,以滋润脏腑,增进食欲,驱寒保暖。偏于阳血不足的老人,食补以羊肉、鸡肉等为主。偏于阴血不足的老人,食补应以鹅肉、鸭肉为主。除此之外,鳖、龟、藕、木耳等也是阴虚老人冬季的有益食品。
冬季宜药补。冬季药补,必须以适合自己的体质和病情为宜,最好能在中医的指导下进行。否则,不但对身体无益,还会造成不良后果。冬季常用的补药有人参和阿胶。冬天服用人参可食其蒸液,每日服用2克人参,切成薄片,放在小瓷碗内,加2~3匙清水,隔水蒸,水开后文火继续蒸20~30分钟即可。服两汁可连人参渣一起,细嚼咽服,每周连服4~5天,停药2~3天。服用阿胶的方法很多,一般可用阿胶250克,敲碎放入陶瓷瓶中,加黄酒350克,浸泡1~2天,然后放入冰糖或白砂糖250克,加清水250克,放在锅内隔水蒸炖,常用筷子搅和,待全部溶化后,冷却备用,每天1~2次,每次1汤匙,开水送服。
3 积极预防冬季常见病
冬天,由于新陈代谢变缓,人体抗病能力也大大降低。冬季常见病很多,以下仅选择了最常见的几种加以说明。
①感冒。秋冬季为感冒高发期。导致感冒高发的原因主要是人体受凉。当冷空气南下时,日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大幅度下降,前后两天日平均气温甚至可以相差10度以上。这种突然降温,使人们的体温调节功能难以适应,再加上人们没有思想准备,不注意保暖,就易受凉。冬季的冷高压天气里阳光充足,光照强,导致中午热,早晚冷,同日温差大,早晚容易受凉。寒冷降低了身体的抵抗力,从而引起感冒。要避免受寒,可根据天气预报随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特别是在冷空气开始南下的几天要注意保暖,因为这时降温最强烈。可是这点常常被忽视,人们常在降温的第1~2天不以为然,等感到寒冷时才增添衣服。其实,这时气温开始回升,天气也回暖,而且往往已经受了凉。
②关节痛。秋冬过渡季节,气象要素变化剧烈,冷空气不时南下,晚秋、初冬较强的冷空气能引发关节病痛的发作。一般来说,当日温度变化在3℃,气压变化大于1000帕以上,相对湿度变化大于10%时,关节痛病人就会多起来。而且疼痛发作也可能出现在天气变化的前一天,这就是“旧伤疼痛明日雨”的由来。因此,有关节炎和其他伤痛的患者,平时要加强锻炼,以改善和调节关节功能,减少关节病痛。也可依据天气预报,在天气变化前采取保暖、驱湿措施。
③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的发病高峰期与冷空气活动密切相关。入秋后,第1次出现持续期较长的日最低气温低于0℃的过程中,都有一次明显的心肌梗死的发病高峰。此时的天气特征为持续低温、阴雨和大风。由于大风和潮湿都能增加寒冷程度,因此,影响心肌梗死发病的气象条件大多为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