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歧义

歧义现象我们都不陌生。有时候歧义会让人们如坠云雾,不明所以;有时候人们则会因歧义闹出笑话;有时候歧义也可能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造成歧义的原因很多,我们在这里主要讨论的是结构歧义。

什么是结构歧义

在讨论结构歧义前,我们先来看下面几个歧义句:

(1)我要炒鸡蛋。

(2)他看错了人。

(3)他一天就写了6000字。

句(1)中,若“炒”为形容词,“炒”修饰“鸡蛋”,表示我要“炒鸡蛋”这个菜;若“炒”为动词,“鸡蛋”就是“炒”的宾语,表示我要自己来“炒”鸡蛋。这是因为词类不同造成的歧义。

句(2)中,若“看”表示视线接触人或物的意思,这句话就是说他眼神不好,认错了人,把A当作B了;若“看”表示“判断”的意思,这句话就是说他眼光不好,把此种人当成了彼种人。这是因为一词多义造成的歧义。

句(3)中,若轻读“就”字,就是说他的速度很快,短短一天的时间就写了6000字;若重读“就”字,则说明他工作效率低,整整一天才写了6000字。这是口语中读音轻重不同造成的歧义。

上述三种歧义都是由词语引起的理解上的歧义,不同于我们说的“结构歧义”。结构歧义是指一个句法结构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析,表达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从逻辑学上讲,结构歧义是指语句在表达判断时,由于语法结构的不确定或不明晰而引起的判断歧义。

结构歧义的类型

一般来讲,结构歧义可以分为三种。

1.结构层次不同引起的歧义

如果一个句法结构内部包含了不同的结构层次,就可能产生结构歧义。对于这种结构歧义,我们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来分析。比如:

(1)关心企业的员工

∣—偏正关系—∣

∣—动宾—∣

(2)关心企业的员工

∣—动宾关系—∣

∣—偏正—∣

通过层次分析可知,这个短语可以有两种理解:(1)∣关心企业的∣员工∣,即员工很关心自己所在的企业;(2)∣关心∣企业的员工∣,即我们要关心企业里的员工。这就是结构层次的不同引起的歧义。再比如:

(1)这桃子不大好吃。

(2)这是两个解放军抢救国家财产的故事。

从逻辑学角度讲,句(1)按不同的层次划分可以得出两种判断,即“这桃子∣不大好吃”和“这桃子不大∣好吃”。这后一个判断便是逻辑学中的联言判断。句(2)也可以通过不同的划分得出两种判断,一是说这是两个故事,故事的内容讲的是解放军抢救国家财产的事;二是说这是一个故事,故事讲的是两个解放军抢救国家财产的事。

看下面这则故事:

从前有个人家里既养牛又酿酒,但是为人却很小气,每次卖给人的肉和酒总是短斤少两。为了戏弄他,有人便写了副对联送他:养牛大如山老鼠头头死,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此人拿着对联念道:

养牛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他很高兴,便赶紧贴在了大门上。但是人们看到这副对联后,却再也不到他家里沽酒买肉了。因为人们是这么理解的:

养牛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这便是典型的因结构层次引起的歧义。明朝四大才子之一祝枝山写的一副对联也可以作类似的分析: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对这副对联的结构层次进行划分可以得到两种理解: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2.结构关系不同引起的歧义

所谓结构关系就是通过语序和虚词反映出来的各种语法关系,比如主谓关系、动宾关系、偏正关系等。有时候,同一结构层次可能包含着不同的结构关系,而结构关系的不同又引起了短语或句子的歧义。比如:

进口汽车

学习文件

这两个短语层次并不麻烦,都可以这样划分:进口|汽车;学习|文件。但是每个短语都有着两种结构关系,因此容易引起歧义。“进口汽车”可以是动宾短语,指从国外进口汽车;也可以是偏正短语,指进口的汽车。“学习文件”可以是动宾短语,指去学习某个文件;也可以是偏正短语,指供人们学习的文件。再比如:

(1)她们手中的线,我们身上的衣。

(2)天上的星星,地上的街灯。

句(1)中,“她们手中的线,我们身上的衣”既可以是并列关系,即“她们手中的线”和“我们身上的衣”,这也是联言判断;又可以是主谓关系,即“她们手中的线”织就了“我们身上的衣”,是关系判断。句(2)也可作类似的分析,前后两句为并列关系时,是联言判断;为主谓关系时,是指“天上的星星”看上去好像“地上的街灯”,是关系判断。

3.语义关系不同引起的歧义

所谓语义关系是指隐藏在显性结构关系后面的各种语法关系,通常表现为施事(指动作的主体,也就是发出动作或发生变化的人或事物)和受事(受动作支配的人或事物)之间的关系。有时候,在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均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语义关系的不同,或者说施事和受事关系的不确定、不明晰也会引起歧义。比如:

(1)通知的人

(2)巴金的书

短语(1)中,“通知的人”可以是施事,比如我接到了小李的通知,那小李就是“通知的人”;也可以是受事,即被通知的人。短语(2)中,“巴金的书”可以指巴金拥有的书,也可以指巴金写的书。这就是语义关系不同引起的歧义。再比如:

(1)这位老人谁都可以接待。

◇引起结构歧义的原因◇

结构歧义主要是由句法结构的不确定或不明晰引起,与词语类别或多义引起的歧义有所区别。比如:

(1)这是他们新盖的办公楼和教室。

figure_0099_0053

既可以理解为“(新盖的)(办公楼和教室)”,即办公楼和教室都是新盖的;又可以理解为“(新盖的办公楼)和(教室)”,即只有办公楼是新盖的。

(2)学生家长来了。

figure_0099_0054

既可理解为“学生和家长”,也可理解为“学生的家长”。

这两个歧义句都是因为对句法结构不同的分析得出的两种不同的理解,因此属于结构歧义。

(2)这个人连我都不认识。

句(1)中,“老人”为施事时,可理解为“老人”可以接待任何人;“老人”为受事时,则指任何人都可以接待“老人”。句(2)中,“这个人”为施事时,是指他不认识“我”;“这个人”为受事时,是指“我”不认识他。

有时候,单独看一个句子时,可能有结构歧义,但放在一定的语境中就不会引起歧义。所以,特定的语境一般可以消除结构歧义。若是在一定的语境中仍然会因结构层次、结构关系或语义关系引起歧义,就需要对其进行修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