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 赵奕编著
- 1840字
- 2021-04-01 19:26:54
怎样理解和接受孩子的感受
有几个家长敢说自己是真正了解孩子的?
很多家长会自以为是地回答道:我是家长,当然是最了解我的孩子的,如果我都不了解自己的孩子,谁还会了解他呢?
可是,如果家长只是简单地说“我了解你的感受”,那样并不会得到孩子的相信和认同。他们会说:“不,其实你根本就不了解。”但是,如果家长把孩子的感受表达得更加细化,效果就不一样了。
比如,孩子要上小学了,家长说“我知道你不愿意去上学”,这样的说法可能并不会得到孩子认同。
但是,如果把问题细化,比如说“刚入学的这段时间,肯定是有些紧张的,有很多新东西需要去学习适应”,这样孩子就会觉得家长是真正理解他的。
家长可以试着多了解孩子的感受,不要怕弄错,因为孩子会在不经意间加以纠正。
孩子:爸爸,我们的测验要推迟到下周。
爸爸:那挺不错,你可以先清闲几天。
孩子:我不高兴,我还要多学一个星期。
爸爸:哦,原来你是想赶快考完。
孩子:是的。
家长们大可不必要求自己每次都对孩子的感受做出准确的判断,只要做到用自己的全力来理解孩子的感受,就足够了。
除了理解孩子的感受,接受也是很重要的,比如孩子在说“我讨厌你”或者“我恨你”的时候,家长们要如何来回应呢?可能这样的话会让大部分的家长感到难过,这时要冷静下来,想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处理才是最好的。
你可以对孩子说“我不喜欢我刚才听到的话,如果你对什么事情不满意,生气了,可以直接跟我说”。
有个爸爸答应孩子带他去动物园,可是由于工作的关系,这个承诺一直没有兑现。
有一天,爸爸终于有时间了,和孩子准备出发了,但是临时有事,又去不了了。这个时候,孩子很生气,怒气冲冲地说:“妈妈,我讨厌爸爸,我恨爸爸!”
“你怎么可以恨爸爸呢,你要理解爸爸,他这么忙还不是因为你?”听了孩子这话以后,妈妈大声地呵斥道。
“那他怎么答应我的事情做不到?这样我很难过,你知不知道呀?”孩子说着说着,哭了起来。
看着孩子委屈的表情,妈妈的心软了。于是走到孩子身边,对孩子说:“这样吧,今天妈妈跟你一块儿去动物园,等爸爸有时间了,一定陪你去。但是我不喜欢你刚才说你恨爸爸之类的话,这会让爸爸伤心的,如果你对他这次失约很伤心,你可以等爸爸回来后跟他说,好吗?”
孩子点了点头,拉着妈妈的手,一起出去了。
此外,父母除了要接受孩子的感受,更要了解孩子的期待。孩子认为家长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就应该和自己一同分享快乐、战胜困难、同悲同喜。当他进步了,别人可以忽视,但是家长的赞扬不能少。他内心有疑惑,别人可以不当回事,但是家长的关切询问不能少。他遇到了困难,别人可以充耳不闻,但是家长的热心帮助不能少。孩子对家长的期待,就像家长对孩子的期待一样,真切又热烈。
作为家长,如果不能用细腻的心来感受孩子的期待,那也就不能体会到孩子的感情、不能理解孩子的行为。
久而久之,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交流必定会变得生疏甚至产生隔阂,最终,孩子会对家长失望。
总之,理解和接受孩子的感受,了解孩子的期待,也是家长的必修课。
【怎么听怎么说之现场演练】
接受孩子的感受,一切都可以解决
当我们的孩子难过时,他会习惯通过一种方式来倾诉他的痛苦,比如他会大喊大叫、会打打砸砸……通常这种发泄方式比较野蛮。但是,如果你足够细心就会发现,当孩子发泄之后,会慢慢安静下来。
那么,当孩子情绪不好了,出现了上述的状况,你是怎么来应对的呢?
A.大声地呵斥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哄孩子,并对孩子借机提出的条件百依百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让孩子表述清楚自己的心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种方法不仅能够让家长感觉舒服,又能够让孩子感到满意,那就是——画出心里的感受。一面交给孩子纸和笔,一面对孩子说:“来,告诉我吧,你到底有多生气,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吧。”
这样做有两点好处,其一是避免滋长孩子的暴脾气,其二是让孩子明白他的感受是会被接受的。
可能有的家长会担心,如果接受了孩子的所有感受,是不是意味着默认孩子都是对的?这算不算是溺爱孩子呢?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这么想,因为只有当孩子的行为被全盘接受时,才叫溺爱。接受孩子的感受,叫理解,并不叫溺爱。
比如说,当孩子用勺子在饭碗边乱敲,我们可以对孩子说:“这样敲是不是挺好玩?”这样的说法会得到孩子的认同,他觉得我们是理解他的。随即,我们可以拿走勺子和碗,对孩子说:“饭碗是不可以用来敲的,我们去敲小鼓和小木琴,好不好?”
当孩子的感受被接受了,他和我们的关系会更加融洽和谐,同时他也会更加愿意遵守我们为他设定的界限。
从容接受孩子的感受
作为家长,如果不能感受孩子的期待,也就不能体会到孩子的感情、不能理解孩子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