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焦虑的30+

朋友年过四十,学法律出身,之前一直就职于互联网和金融行业。前两个月,听说他失业了,不知是被裁,还是自己主动辞职。偷偷刷了他的微博,看到他写着失业第xx 天,接到一个电话,但给出的薪资是上份工作的一半,放在以前,就直接拒绝了。但是现在,还是在电话里恳切的说,我需要一份长期而稳定的工作,薪资不是我考虑的首项。

人到中年,担心的事特别多。不是有句话这样说嘛,你开始顾虑重重,这才是中年的标志。就拿工作来说,二十多岁时,敢跟老板隔着桌子对峙,觉得不爽,辞职不干。三十多岁时,隔着老板的透明办公窗,有再多的不满和怨气,可能也会先劝自己忍一忍,好歹拿完年终奖再一走了之。这两个例子,都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和老板吵架的是当年20多岁的我,那时刚来杭州,在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杂志社做编辑,跟老板生了摩擦,大吵一架,就走了。拿完年终奖再走的是我现在的好朋友,她在一家国企金融机构,干了八年,一直做底层员工,未提拔未涨工资,去年熬到年终奖走人。前几天,身边的一个95后,去年被某家知名电商公司裁掉,到现在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现在在家筹备着事业单位的考试。

这两年经济环境不好,年龄也慢慢增长,再也不会像20出头那样轻易辞职。尤其我们这个传媒行业,本身就对年龄特别介意,别的行业可能35岁是个分水岭,我们这个行业30岁就偏大龄了。很多名校毕业的老记者,一干十几年,所做的工作,现在刚进来没几年的新记者也做的很好,更不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这样看来,难免不焦虑。

焦虑其实不是现在就有,从上学时期的各类选拔性考试,各种竞赛,已经让我们很早就体会到了焦虑。只不过年轻的好处是没有太多时间上的压力,而中年后,做任何事情的成本似乎都翻了一番。快乐也不再那么容易,哪怕是看动画片,心底闪现的却都是关乎现实的心酸事。前一阵子《千与千寻》重映,看到汤婆婆说不工作会被煮成汤时,忍不住咽了咽口水,心头涌上一万分不安。动画片被看成了现实主义剧情片。宫崎骏老爷爷真是伟大啊,处处隐藏着警语。

看到《我的天才女友》,最后在莉拉的婚礼上,西西里的居民们载歌载舞,沉醉于廉价的快乐,埃莲娜恍悟到,这就是老师所说的庶民。这种恍悟让人脊背发凉。

两年前,在BJ进修,专业课老师举了一个学生的例子,湖南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到美国读书,最后获得美国高校的一份体面工作,拿到绿卡。末了,老师还强调说,即使他是名校毕业的又怎样呢,他只是个农村出身的孩子,但是凭借着这些努力,他硬生生的把自己的命运改写了。老师所谓的命运改写,是指身份阶层的转变。对于阶层的感受源于这两年。回故乡见老同学,当年班里家庭出身不错的同学,出去读了书,回来之后,也多在家乡的国企和高校里就职,鲜有留在大城市的。而家里如果是在铁道部门工作的,也多是子承父业。

改变命运是很难的吧?因为少之又少,所以老师才对那个湖南农村大学生褒奖有加。

每个人都逃脱不了时代的安排。二十多年前在BJ,如果毕业后有份还不错的工作,工资是BJ一平米的房价,可能奋斗个几年,还能买得起BJ的房子;而现在,同样是在BJ,毕业后有份不错的工作,就不太敢说自己能买的起一套房。三十多岁时,看到明星演唱会里唱着:“这一生只想平凡快乐……”。忍不住一声叹息。人到中年,该努力的,该拼搏的,如果都去做了,依旧还未实现梦想,剩下的可能就是顺其自然。所谓“平凡快乐”,也就是顺其自然吧。

人的成长,在于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和认知,这比确立三观更难。我不想做个废柴,所以一直怕虚度光阴。年轻人总是要学着赚钱的。以前担忧自己万一年龄大了,被辞退该怎么谋生。想着自己多年习舞的爱好,或许可以去健身房做个瑜伽老师或者舞蹈老师之类的。但那不高的薪水,连房租都付不起。业余做商演主持那么多年,这个行业也早已成了一片红海,现在看一些培训师的课程,以后年龄大了,转型做培训师,或许又是一条谋生之路。想到这里,也是忍不住焦虑。朋友圈里,看到年纪轻轻买房买车四处旅游的“人生赢家”,想跟人家多学点成功的经验。可是他的工作,自己不愿意干,也干不来。天天10点上班,夜里2点下班。干了也会焦虑吧。所以,不要比较,才是快乐的源泉。

很难,或者比较难,日子都要过下去,总要坚强点。做个不抱怨的中年人,总是可爱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