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举手扬沙欲塞宇宙立竿见影可测地周——人类第一次测量地球

还接上回说起。自从地中海边发生的那件因为争论无理数而酿成的悲剧之后,大约又过了一百年,到公元前338年的时候,希腊北方有一个马其顿王国逐渐强大起来,并控制了希腊。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发动远征。十年间,便占领了东到印度、南到埃及的广大区域。这位国王为了炫耀自己的战功,便在地中海岸的尼罗河口修建了一座港口城市,取名亚历山大里亚。

亚历山大死后,马其顿王国立即一分为三。到公元前305年时,埃及托勒密王朝兴起,国王托勒密一世大力扩建城市,网罗人才,很快使这里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和科学中心。城内建有一百尺宽的马路、豪华的广场、花园、喷水池、体育场。还特别建了一个亚历山大里亚博物院,包括图书馆、动物园、植物园、研究院等,其中,图书馆藏有希腊和东方典籍达七十万卷。当年在希腊本土由毕达哥拉斯辛苦经营的学派,已经销声匿迹,而希腊和东方的许多著名科学家,像欧几里得欧几里得,Euclid,公元前330年~前275年。等又都云集到这里。

这天,落日的余晖刚刚消失在远处的海面,亚历山大里亚港外那座壮丽的灯塔便发出耀眼的光芒。这灯塔是古代的七大奇观之一。八根花岗岩的圆柱支撑着巨大的圆顶,顶端有一座七米高的海神波赛冬的雕像,圆顶下是一团熊熊的大火,火后立着一面大铜镜,将火光反射得倍加明亮。随着这灯塔的点燃,整个城市也闪烁起万家灯火,街道上车辆如梭,港湾里船桅如林。到剧院里去看戏的、到体育场去看角斗的人们三五成群,街上一片喧闹。

这时在离城稍远一点的海滩上,有两个人平躺在沙滩上。一个是阿基米德阿基米德,Archimedes,公元前287年~前212年。,也是从地中海彼岸的西西里岛来这里留学的;另一个是他的朋友,地理学家埃拉托色尼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公元前276年~前195年。。他们在博物院里工作了一天,现在要到海边上来吹吹海风。这时潮起潮落,云开月显,凉风习习。他们仰卧观天,谁也不说话,思想的翅膀已经在太空中任意翱翔。突然,阿基米德一骨碌翻身爬起,手里捏着一把沙子道:

阿基米德雕像

“埃拉托色尼,你说这一把沙子有多少粒?”

“大概有几千、一万粒吧。”

“这一片海滩的沙子有多少粒?”

“这可说不清!”

阿基米德跳起来,双手捧起一捧沙子向天空扬去:“假如我把沙子撒开去,让它塞满宇宙,把地球、月亮、太阳和金、木、水、火、土等行星通通都埋起来,一共要多少粒?”

“啊?”埃拉托色尼也一骨碌爬起来,惊得说不出话来,半天才回答道:“不可能,不可能!亲爱的阿基米德,你怕不是疯了吧,要知道你是永远算不出来的!”

埃拉托色尼测地试验

(利用日光测出两地到地心的夹角,便可推算出地球的周长。)

“我就要算一个给你看看。”

“我不信。”

“好,三天后我们再在这里见面。”阿基米德说完后,两人挥手而别。

埃拉托色尼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当时世界上还没有发明方便的阿拉伯数字,希腊人用他们的二十七个字母分成三组,分别代表个、十、百、千位数,到一万就是最大的了,再大就无法表示和计算了。

可是,阿基米德这个怪人,他能想出这个怪题目,也能找到好办法。他立即找来一粒球形的橄榄核,算出它的体积等于几粒沙子,又依次推算地球的体积、宇宙的体积等于多少枚橄榄核。当数字超过一万时,他聪明地把万作为一个新起点,叫它“第一阶单位”,然后再往上数到万万,叫“第二阶单位”,这样就可以依次推到很大很大。过了些日子,他已经算出这个庞大的数字:塞满宇宙需要一千万个一千万的第八阶单位粒沙子,用今天的数学方式来表示可以写成:107(1000万)×107×8(第八阶),再确切一点就是:1后面写上六十三个零。

当然,这个数字在今天看来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宇宙是没有边缘的,阿基米德是根据当时人们认为的宇宙半径来算的。可是这样一算,他倒是找到了一种数学新概念——阶。“阶”相当于后来数学上的“幂”。

第三天中午刚过,阿基米德便如约向沙滩走去。他高高的个子,一头金发,鼻略高,眼微凹,走起路来总是昂首看着远方,好像那水天之际有他正在思索的答案,他集年轻、潇洒、刚毅、聪颖于一身,仿佛世界就在他的手中。当他来到沙滩时,埃拉托色尼比他来得还早,正面对大海,左手叉腰,眼睛看着海面的远处,好像在仔细地搜索什么。奇怪,他右手还拄着一根高高的细竹竿,既不像要钓鱼,也不像要撑船。阿基米德悄悄走到他背后大喊一声:“我来了!”

埃拉托色尼让他这么一喊,肩膀不觉抖了一下,猛一回头,嗖的一声将竹竿平握在手中,一见是他,忙笑着说:“啊,原来是你!是来认输的吧?”

“科学无戏言,阿基米德什么时候说过假话?”接着阿基米德便将他算的结果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遍。说完又得意扬扬地抓起两把沙子抛向天空:“世界在我的手中!”

不料埃拉托色尼并不以为然,他将竹竿往沙地上一插说:“你能知道宇宙装得下多少沙子,可是你知道地球周长是多少吗?”

这一问倒把阿基米德问住了,他没想到这个比他小十二岁的朋友这样年轻气盛,今天是专和他斗法来的,便反过来将他一军:“难道你知道有多长?”

“不瞒你说,在你数沙子的时候我已经测好了。”

“啊!”阿基米德觉得新鲜极了,“你用什么办法测得?”

“这很简单,我只用了一根三尺长的竹竿。”

“难道你用竹竿把地球量了一圈?”

“不!我就站在这里不动!”埃拉托色尼认真地讲述起来,“你知道,离亚历山大里亚5000斯塔迪姆(埃及长度计算单位)有一个城市叫塞恩,夏至那天,阳光可以直射到井底,说明光线与塞恩城的地面垂直,而在我们亚历山大里亚的物体却会有一个短短的影子。我就拿这一根竹竿在亚历山大里亚广场上这么一立,就能算出阳光与竹竿的夹角,然后就能推出这两个城市与地球球心形成的夹角,再一量这两个城市间的距离……”

“就能推出地球的周长。妙,妙!”整天研究三角、圆弧的阿基米德心有灵犀,一点就通,他不等埃拉托色尼说完就着急地问:“夹角多大?”

“7°。”

“距离多少?”

“5000斯塔迪姆。”

“啊,地球周长25万斯塔迪姆。”阿基米德说的这个数字合四万公里,与我们近代测得的数字仅差一百公里。

“阿基米德,你这个数学脑袋可真厉害啊!”

他俩都仰天大笑起来,阿基米德尤其兴奋,他说:“我们还可以算出月亮、太阳,算出地球怎样绕太阳转,我还要制造一个天体模型,让人们亲眼看看天体怎样运动……”

正当他们高兴地大笑时,突然礁石后面跳出一个人来,大喝一声:“站住,两个好大胆的书呆子,还要不要脑袋!”

究竟礁石后面跳出一个什么人来,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