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节 便血
消化道出血后,血液由肛门排出,粪便带血或全为血液,色鲜红、暗红或黑色,称为便血(hematochezia)。少量出血不会引起粪便颜色改变,需经粪便隐血试验才能确定者,称为隐血(occult blood)。
【病因与发生机制】
便血的原因可分为上消化道疾病和下消化道疾病所致的出血。上消化道出血一般是呕血,伴有黑便,出血量大、速度快、出血部位较低时,可有暗红或红色血便。便血的发生机制有:①黏膜的炎症或溃疡。②肿瘤的破溃与浸润。③血管的损伤与畸形。④凝血功能障碍。⑤血液灌注下降激发的一系列黏膜病变和凝血功能障碍等。
下消化道疾病所致便血的常见病因见表1-41。根据年龄分类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见表1-42。
表1-41 下消化道疾病所致便血的常见病因
表1-42 根据年龄分类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临床表现】
1.便血
下消化道出血量多时呈鲜红色,若在肠道内停留时间长,则可为暗红色。鲜血附于粪便表面,或便后有鲜血滴出,提示肛门或肛管疾病,如痔、肛裂等。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粪便可呈黑色或柏油样。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可排出洗肉水样血性便,且有特殊腥臭味。急性细菌性痢疾则为黏液血便或脓血便。成人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临床特点见表1-43。
表1-43 成人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2.全身表现
短时间大量出血可有急性失血性贫血及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但临床少见。出血速度缓慢,出血量较少时,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断性肉眼可见的少量便血,而无明显全身症状。长期慢性失血,可出现乏力、头晕等贫血症状,患者常因此而就诊。
【伴随症状】
便血的伴随症状及临床意义见表1-44。
【问诊要点】
1.相关病史
有无腹泻、腹痛、痔、肛裂病史,有无应用抗凝药物史,有无胃肠手术史等。
2.便血的诱因
有无饮食不节、进食生冷、辛辣刺激等食物史、药物摄入史、集体发病史。
3.便血的颜色
可帮助推测出血的部位和速度。
4.便血的量
可作为估计失血量的参考。
表1-44 便血的伴随症状及临床意义
5.患者的一般情况
有无口渴、头晕、黑矇、心悸、出汗等症状,卧位变为坐位、立位时有无心悸、晕厥等,可帮助判断有效血容量丧失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