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思维
- (英)查尔斯·福斯特
- 1711字
- 2021-03-30 16:03:06
查尔斯·福斯特
Charles Foster
□ 他毕业于剑桥、工作于牛津,现为牛津大学医学法学和伦理学教授;
□ 他是名副其实的博物学家,与查尔斯·达尔文、马斯·赫胥黎同为林奈学会会员;
□ 他是一位执业律师,参与过许多涉及医学、伦理、道德等多重领域的重要法庭案件;
□ 他也热衷于探险与极限运动,已完成有“地狱马拉松”之称的撒哈拉沙漠马拉松;
□ 他拥有聪明的头脑、有趣的灵魂、勇敢的内心、强健的体魄、理性的思维和诗意的内心世界;
他就是查尔斯·福斯特。
要想成为真正的人类,必须先回归自然
福斯特生于一个普通中产阶级家庭,父母均是小学校长。福斯特从小便充满了冒险和叛逆精神,为了摆脱父母的控制,福斯特曾一度自行申请了距家遥远的一所公立高中的奖学金。高中毕业后,福斯特回到家,在家附近的梅菲尔德山谷躺了一天一夜,这是他第一次有意识地像动物一样生活。
之后福斯特赴剑桥大学攻读医学法学和伦理学专业,博士毕业后在伦敦一家律师事务所当过一段时间执业律师。其间,福斯特参与了如安乐死合法化、医疗伦理、胎儿的法律权利、药物滥用等多类涉及医学、伦理、道德等多重领域的重要法庭案件。律师这份职业虽然收入不菲,但却让福斯特陷入了困惑:镜子里的是一个“高傲、自以为是、极其自信的律师”,可这是“真正的查尔斯·福斯特”吗?
这个问题一直让福斯特寝食难安,直到有一天。那时福斯特正在西奈半岛探险,休息时他坐在正午的阳光下,开始回顾自己过往的成就。突然,福斯特意识到,他应该把时间花在观察自己那“极其迷人、万花筒般多彩的灵魂”上,而不是继续不自然地生活。
自那时起,福斯特便着重于内省,关注与真实性和身份有关的哲学问题。“我是谁?”“我真的了解我的妻子、孩子、朋友吗?”渐渐地,福斯特得出结论:要想更了解自己、更了解自己之外的任何一人,就要多了解一些非人类物种的知识,即“要想成为真正的人类,我们必须重新回归自然。”
深入动物世界,向动物学习
福斯特从不相信自己能真正成为一只动物,相反,他只是想尽可能地像一只动物那样生活,并借此获得灵感,建立与自然世界的紧密联系。
自孩童时起福斯特便将大量时间倾注在动物身上。福斯特相信动物知道许多他不知道的事,于是他泡在图书馆,如饥似渴地阅读关于他感兴趣的动物的一切。之后赴剑桥学习时,福斯特也不忘将对野生动物的兴趣爱好与自己的科研项目结合在一起。他在喜马拉雅山脉研究过野兔和水蛭,在沙特阿拉伯研究过瞪羚,在埃塞俄比亚研究过骡子,在莫桑比克进行过生态调查……在福斯特看来,融入自然界的行为是一种救赎的过程,会帮助人走出自我否定的状态。
福斯特始终相信,如果要想了解这个世界,“光坐在牛津大学的图书馆里思考是毫无益处的”。只有“变身野兽”,努力提升并拓展感官的灵敏度和注意力的广度,才能真正深入动物世界,从动物身上学会在这个危机四伏的世界中更好地生存下去的办法。
与不同物种碰撞,迸发出新的火花
30多岁时,第一次婚姻的破裂让福斯特在人类和其他动物的生理差异,以及个人的身份认同等一系列问题上更加沉迷。通过与动物的不断接触,福斯特认识到了自己身上的兽性弱点,也意识到脱离自然的自己是多么孤独和可悲。
在福斯特的家里,小鸟、獾、狐狸和水獭等毛绒玩具随处可见,甚至在客厅的一面墙上,还挂着福斯特曾在射击生涯中取得的一张斑马皮。当被问及怎样看待福斯特想要过野兽般的生活时,妻子玛丽打趣道:“我一点也不意外,他总是痴迷于探索生命的意义,或者做一个完整的人意味着什么。而我的重点则在于,我们必须养活孩子们。”
在最近一本书《动物思维》中,福斯特将他对动物学的痴迷推向了新的高度。他身临其境,通过像獾、水獭、狐狸、赤鹿、雨燕一样生活,试图进入动物所感知到的世界,跨越人类思维局限,理解其他生命的思维方式。就像福斯特在书中所说:“动物的感官比人类的敏锐,它们眼中的色彩比任何一位人类艺术家的调色盘都丰富,它们的思维比我们认识到的更复杂。”
福斯特写了几十本书,其中很多都在进行美丽而疯狂的形而上探索,都离不开对“人的尊严和自治的极限”的探讨。福斯特承认,人类虽然无法跨越物种的界限,但尝试走进另一种动物大脑的行为仍是有意义的,“你会感受到更多新鲜、奇怪、强烈和未经调和的情绪,获得想象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