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在棺木的盖板被盖上的时候,要用钉子钉上盖板的时候,他又小小地失态了一回。右手举着锤子,左手拿着钉子,敲打凿这些事,其实他在手术台上早已做得烂熟于心,差不多是肌肉记忆了。这一刻却无论如何下不了手?迟疑了很久,他把左右手换了一下,左手举着锤子右手拿着钉子,钉上了棺木。然后,很茫然地站在那儿,像在梦游?其实,日后回忆起来他这几天经历,就是像在梦游?
这是一场没有哀乐、没有悼辞、没有痛哭的告别仪式,但是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被深深地感动了,被深深地震撼了。这是一种亲情和生命的教育,每个人不由自主感伤和潸然泪下了。于跃其实极力不希望自己当众流泪,居然完全hold不住,所幸也没有失态。
甚至他“脱口秀”,普通话标准,配上小提琴演奏,完全就像广播节目。事实上离家去松江二中住读后,到大学到工作岗位,他就一直都说普通话了,和老婆和岳父母沟通也全部国语,工作中也是基本说国语。国语标准,只是“肌肉记忆”。以至于和他接触不多的病人家属,都当他“新上海人”处理,完全不相信他是松江本地人。实事求是他松江话也能听会说,但却完全没有普通话流利。事实上新一代上海的年轻人都是这个情况,普通话非常标准,上海话却说得不那么流利。上海话,也许真的是一门正在面临消逝的方言?
事后亲朋好友们甚至上级领导也评论,合着这小子还真是“太有才”了!把稿子弄丢了,就全程脱稿,直接出口成章了?从没见过,在告别仪式上不看一眼稿子,直接“吐槽”的?小子倒也真情流露,“泪点”超级多,非常催人泪下,来送别的男女老少个个潸然泪下。只是这小子自始至终没有任何父亲的生平介绍,工作经历和病逝过程。也没有对逝者任何的赞美和粉饰,只提到了一句,“我是个乡下人,我父亲也是个乡下人。我喜欢我的舅舅,我成了一个我舅舅一样的医生。”
实在是“太有才”了,也只有于跃能把致悼词做成了“脱口秀”,只是脱口秀是让大家笑,他是让大家哭。其实,他当时也是非常紧张的,也是慌乱的,以至于把事先准备好的致谢亲友和生平介绍全忘了,想哪儿说哪儿了。
后来他又用APP做了一个小视频,用了《父亲》的音乐,自己配音简略地介绍了父亲的生平和病逝的过程,和大家分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