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实验室安全知识

1.2.1 实验室安全守则

化学实验室中常用到水、电、气,常遇到一些易燃、易爆、具有腐蚀性或毒性的试剂,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不正确或不经心的操作以及忽视操作中必须注意的事项都有可能造成火灾、爆炸和其他事故发生。所以进行化学实验时,必须重视安全问题,绝不可麻痹大意。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必须熟悉和注意以下安全措施。

(1)不要用湿手接触电源。点燃的火柴用完后立即熄灭,火柴棒不得乱扔。

(2)易燃物质如乙醇、乙醚、丙酮、苯等有机物,易分解或易爆的物质如硝酸铵、氯酸钾等无机物,使用时一定要远离火源。试剂瓶用完盖紧瓶盖。使用氢气等易燃气体时,严禁接近明火,点燃前应该验纯。

(3)不要俯向容器去闻放出气体的气味。正确的做法是远离容器,将气体用手慢慢扇向自己的鼻孔。使用H2S、HF、Cl2、CO、NO、NO2、SO2、Br2、HCHO等刺激性的有毒气体或易挥发性液体,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

(4)浓酸、浓碱具有强腐蚀性,使用应十分小心,切勿溅到皮肤和衣服上。特别要注意保护眼睛。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而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5)有毒药品如重铬酸钾、可溶钡盐、铅盐、砷的化合物、汞的化合物和氰化物等,不得进入口内或接触伤口。剩余的废液不能随便倒入下水道,应倒入指定的容器中回收处理。

(6)金属汞易挥发,并能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逐渐积累而引起慢性中毒。如果汞洒落在桌面或地面上,应尽量收集起来,并用硫黄粉盖在洒落的地方,使之转化为不挥发的硫化汞。

(7)严禁在实验室内饮食、抽烟或把食物带进实验室。实验完毕后要洗净双手。

1.2.2 实验室事故处理

1.2.2.1 火灾

实验室中使用的许多药品是易燃的,着火是实验室最易发生的事故之一。一旦发生火灾,应保持沉着镇静。一方面,防止火势扩展,立即熄灭所有火源,关闭室内总电源,搬开易燃物品;另一方面,应立即灭火。无论使用哪种灭火器材,都应从火的四周开始向中心扑灭,把灭火器的喷出口对准火焰的底部。

如果小器皿(如烧杯或烧瓶)内着火,可盖上石棉板或瓷片等,使之隔绝空气而灭火,绝不能用嘴吹。

如果油类着火时,要用沙或灭火器灭火。撒上干燥的固体NaHCO3粉末,也可扑灭。

如果电器着火时,应切断电源,然后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注意CCl4高温时能生成剧毒的光气,不能在狭小和通风不良的实验室里使用)。

如果衣服着火时,切勿奔跑,而应立即在地上打滚,用防火毯包住起火部位,使之隔绝空气而灭火。

总之,当失火时,应根据起火的原因和火场周围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扑灭火焰。表1-1为常用灭火器及其适用范围。

表1-1 常用灭火器及其适用范围

1.2.2.2 中毒

化学药品大多数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主要通过皮肤接触或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一旦发现中毒现象可视情况不同采取各种急救措施。

溅入口中而未咽下的毒物应立即吐出来,用大量水冲洗口腔;如果已吞下时,应根据毒物的性质采取不同的解毒方法。

腐蚀性中毒,强酸、强碱中毒都要先饮大量的水,对于强酸中毒可服用氢氧化铝膏。不论酸中毒还是碱中毒都需服牛奶,但不要吃呕吐剂。

刺激性及神经性中毒,要先服牛奶或蛋白缓和,再服MgSO4溶液催吐。

吸入有毒气体时,将中毒者搬到室外空气新鲜处,解开衣领纽扣。吸入少量氯气和溴气时,可用NaHCO3溶液漱口。

总之,实验室中若出现中毒症状时,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严重者应及时送往医院。

1.2.2.3 割伤

可用消毒棉棒把伤口清理干净,若有玻璃碎片需小心挑出,然后涂以药水等抗菌药物消炎并包扎。若伤口较大,流血不止时,可在伤口上方10cm处用带子扎紧,减缓流血,并立即送往医院就诊。

1.2.2.4 灼伤、烫伤

(1)酸灼伤 皮肤被酸灼伤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5% NaHCO3溶液洗涤,然后涂上油膏,将伤口包扎好,眼睛受伤应先抹去眼外部的酸,然后立即用水冲洗,用洗眼器或水龙头上橡胶管对着眼睛冲,再用稀NaHCO3洗,最后滴入少许蓖麻油。

衣服溅上酸后应先用水冲洗,再用稀氨水洗,最后用水冲洗干净;地上有酸应先撒石灰粉,后用水冲刷。

(2)碱灼伤 皮肤被碱灼伤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饱和硼酸溶液或1%HAc溶液洗涤,涂上油膏,包扎伤口。眼睛受伤应抹去眼外部的碱,用水冲洗,再用饱和硼酸溶液洗涤,滴入蓖麻油。

衣服溅上碱液后先用水洗,然后用10% HAc溶液洗涤,再用氨水中和多余的HAc,最后用水洗净。

(3)溴灼伤 皮肤被溴灼伤应立即用水冲洗,也可用乙醇或2% Na2S2O3洗涤。溶液洗至伤口呈白色,然后涂甘油加以按摩。如果眼睛被溴蒸气刺激,暂时不能睁开眼睛时,可以对着盛有氯仿或乙醇的瓶内注视片刻加以缓解。

(4)烫伤 皮肤接触高温(火焰、蒸气)、低温(液氮、干冰等)都会造成烫伤,轻伤者涂甘油、玉树油后速送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