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画的特点

中国画是中华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神和特性。“画以载道”是中国画的本质,它以事物外在形态特征和内在规律为表现形式,往往包含作者的情思和审美理想。中国画不注重对象表面光影的描摹,而注重主客观统一,强调主观和画家心中的“神似”,它重文化手段,强调艺术上的“意”,它是一种“心”性艺术。中国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体系,积累了丰厚的理论和十分成熟的表现技法。兼工带写人物画为中国画中的一种形式,是中国人物画法的一种样式,它具有中国画的一切共性特点,又有技法语言丰富的优点。深刻了解中国画的特点是画好兼工带写人物画的重要一环。下面从不似之似造型观、以线造型、平面性、程式性、装饰性五个方面谈中国画的特点。

1.不似之似的造型观

中国画“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的传神论,阐明了艺术形象来源于生活,形神相互依存,形是手段,神是目的,以神为主导的关系。强调艺术创作不能单纯再现自然,而要迁入画家的情思与想象,才能创造出美妙传神的艺术形象。唐张彦远说:“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他认为只有追求神似气韵,作画时着眼于神,神气表现出来了,形似也就在其中了。宋代对人物的气貌神态进行了更具体的探索,如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叙制作楷模”中写道,“释门则有善功方便之颜,道像必具修真度世之范,帝王当崇上圣天日之表,外夷应得慕华钦顺之情,儒贤即见忠信礼仪之风、武士固多勇悍英烈之貌……”,指出了不同社会地位和环境表现出不同的仪表特征。苏东坡一首著名的论画诗:“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其中指出了艺术形象的特点,强调艺术形象和自然形象的差别。明代王绂提出了“不似之似”的造型观。齐白石更进一步提出:“不似为欺世,太似为媚俗,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黄宾虹也说过:“貌似当易,神似尤难,东坡言徒取形似者犹是儿童之见。必于形似之外,得其神似,乃入鉴赏,故作画当以不似之似为真似。”可见自宋以降,文人画理论兴起之后,“神似”已成为绘画品评的主要标准。但是,不似之似并不是否定形似,而是强调作画不能只追求外表的逼真,而要追求更高层次的神似。晁补之的一首诗,补充了形与神关系的理解:“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中国画在“以形写神”“不似之似”的美学思想指导下,摆脱了“逼肖自然”的羁绊,也没有撇开自然物象走向纯主观的抽象,而是走着一条中华民族独特的造型观——似与不似的意象造型(图2-1)。

▲ 图2-1 唐 吴道子(传) 《八十七神仙卷》 绢本

2.以线造型

中国画以线立骨,线是造型的主要手段,它不但表现对象的形质、神态,更体现了作者的情思和审美,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内涵。以线造型体现了中国文化简明单纯、以少胜多的特点,是民族文化和审美的经典代表。远古彩陶、商周青铜器上的图案,总是在追求“线纹的流动之美”。在敦煌壁画中多个朝代画师都以不同的线描表现人的生命和律动。元代以来生宣纸材料的发展极大地增强了线描的趣味性。历代卷轴画更是承载着无比丰富的线描王国。

中国的雕塑艺术、园林艺术、建筑艺术、戏曲艺术无不体现出线条的飞动美感。这些姊妹艺术为中国画线描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和理趣。

中国画的绘画工具毛笔和纸绢与书法相同,“书画同流”使书法和绘画相互增益,相互影响,结下不解之缘。元代赵孟頫的题画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这种书画相通的理论对绘画影响是巨大的。如草书入画、以碑入画都对中国画的线条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线描的内涵。因此,线描除了担任描绘对象形质、神韵和作者情思外,其本身还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图2-2)。

▲ 图2-2 清 黄慎 《捧花老人》

3.平面性

中国画似与不似的造型观,要求与真实对象拉开距离,放弃模仿自然,放弃立体明暗的描绘,而是求“真”,将立体物象转化为平面,以主观审美需要选择适可而止的状态,对客观对象精心选择,有增有减,进行平面化概括、改造、重新组织和表现,创造出有别于自然的、主观的、有审美价值的平面造型。

造型的平面性, 它适合中国画以线造型的特点,极大地提升了以线造型的效力,大大增强了中国画线描魅力和趣味的发挥,它随着画家的情思和感受,自由地飘举飞动,产生优美的韵律节奏,产生无限的生命力(图2-3)。

▲ 图2-3 临陈洪绶《水浒叶子》(一)

4. 程式化

中国画在表现自然中,要求艺术形象更理想化,更具形式美感。它往往抓住对象的某种特征加以夸张、概括,从对象本质结构的规律出发,形成规范的艺术语言,因此中国画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出一系列程式化的表现方法、一种适合笔墨表现的笔墨结构语言,如人物画的十八描,山水画的各种皴法,花鸟画的各种出枝法、各种点叶法。程式化的出现是艺术走向成熟的表现。这种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经过规范化的形式美的程式反转过来表现生活对象时更善于表达内在精神,它又能结合画家不同个性,创造出无比丰富而风格不同的作品。

历史上许多优秀的人物画作品,如《八十七神仙卷》、永乐宫壁画、陈老莲的人物画,《归去来兮图》《水浒叶子》,任伯年的人物肖像创作,无不是在线描程式的基础上个性化地再创造的结果(图2-4)。

▲ 图2-4 临陈洪绶《水浒叶子》(二)

程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在表现生活、在表现画家审美理想、在历史演变中不断发展和丰富。

5. 装饰性

装饰性表现在,对自然对象运用形式美的法则,以自然物象基本形为特征,强调某些形式因素,加以夸张和提炼。它把世间万物各种复杂的形态,概括为简明的图形,使艺术形象更加单纯化、规律化和程式化,也更加理想化。我国传统艺术如彩陶、青铜器、雕刻、塑像、皮影、陶俑、民间玩具都具有强烈的装饰性。

中国画技艺表现带有一定的装饰性。它以线造型,进行平面化处理,并运用程式性手法和灵活的章法,包括画面落款的书法和图章,都带有明显的装饰风格。中国画色彩往往与笔墨勾线分开,主要靠色块间大小、纯度、明度、色相等变化产生装饰性美感,这些装饰性手法与工艺美术中的图案化装饰性不同,中国画各种带有装饰风格的技法都是为创作主题意境服务的,以使画面更加醒目、感人(图2-5)。

▲ 图2-5 临《永乐宫壁画》线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