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一、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每个化学方程式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来的,不是凭空想象、随意臆造的。由于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等号”两边每种元素的粒子(原子、分子和离子)数必须相等,即要配平。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因此,在化学方程式中应注明反应的基本条件(如点燃、光照、加热、压力、催化剂等)。通常,有气体或沉淀生成时,还要用“↑”或“↓”分别标出。例如:
化学方程式既表达化学反应中各物质质的变化,又体现它们相互反应量的关系。在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之间相互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即反应方程式中各反应物和生成物前面的数字,符号ν)之比。如在H2和O2化合生成H2O的反应中:
这个关系称为化学计量比规则(简称计量比规则)。根据物质的量的意义,还可以找出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多种数量关系。例如:
❶ 气体的标准体积,是指气体在标准状况(0℃,101kPa)时的体积。
从上面的数量关系可以看到:2mol(或1.204×1024个,4g,44.8L)H2和1mol(或6.02×1023个,32g,22.4L)O2反应,可以生成2mol(或1.204×1024个,36g)H2O。
选择合适的数量关系,能解决许多实际计算问题。
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一般需要设、写、找、比、列、解、答几个步骤。
设:设未知量,以计算方便为原则;
写: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找:根据需要找出合适的数量关系,并标注在对应物质的下方,基本原则是上、下单位应一致,左、右选量要相当;
比:若有过量反应物参加反应时,要通过比较选择合适的物质作为计算基准;
列: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式;
解:解出未知数的值;
答:简明地写出答案。
1.原料的用量或产品产量的计算
【例1-12】 130.8g Zn与足量的稀H2SO4反应,能生成ZnSO4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解 方法一 设能生成ZnSO4的质量为x
方法二 设能生成ZnSO4的物质的量为x
答:能生成2mol ZnSO4。
由[例1-12]可知,选择合适的数量关系,可使计算步骤简化。
2.有关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的计算
【例1-13】 加热490g KClO3,可制得多少升O2(标准状况下)?
解 设可制得O2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x
答:可制得O2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134.4L。
3.有关不纯物质参加反应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所反映的物质的数量关系均指纯净物质,而实际使用的反应物或得到的生成物有时是不纯的。计算时,必须换算成纯净物质。
纯净物的质量分数(或称纯度,符号wB)是指纯净物B的质量(mB )与混合物的质量(m)之比。
(1-8)
式(1-8)与溶质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一致,统称为B的质量分数。
【例1-14】 工业上煅烧石灰石生产CaO和CO2。若煅烧含CaCO3 90%的石灰石5t,能制得多少吨CaO和多少立方米CO2(标准状况下)?
解 设能制得CaO的质量为x,制得CO2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y
5t石灰石中含CaCO3的质量为:
答:煅烧含CaCO3 90%的石灰石5t,可制得CaO 2.52t,CO2 1008m3(标准状况下)。
4.产品产率和原料利用率的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所得的结果只是理论量,在实际生产和实验中,由于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和物料的损失等方面原因,产品的实际产量总是低于理论产量;原料的实际消耗量总是高于理论用量。这种理论量和实际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产品的产率和原料的利用率来表示:
【例1-15】 如果在[例1-14]中:
(1)实际得到CaO 2.42t,CaO的产率是多少?
(2)实际消耗含CaCO3 90%的石灰石5.5t,石灰石的利用率是多少?
解 (1)由[例1-14]可知,CaO的理论产量为2.52t,所以
(2)由[例1-14]可知,生产2.52t CaO,理论消耗含CaCO390%的石灰石5t,所以
答:CaO的产率为96%;石灰石的利用率为90.9%。
5.有过量反应物的计算——选量计算
在实际工作中,为使某一反应物转化得比较完全,常把其他反应物加大到过量,而不按化学计量比投料。此时,生成物的产量,仅决定于投料量相对较少的反应物,计算时,应选该反应物作为计算基准。这类计算常称为选量计算。例如,对于化学反应:
若
则A反应物过量,应以B反应物为计算基准。
【例1-16】 实验室常用CaCO3和盐酸反应制取CO2。将5g CaCO3加入到100mL 3mol·L-1HCl溶液中,能制得多少升CO2(标准状况下)?
解 设能制得CO2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x
HCl过量,以CaCO3为计算基准
答:能制得CO2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1.12L。
总之,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从量的方面研究物质变化的一种方法,它能解决生产和实验中的许多实际问题,随着学习的深入将会了解到,它在某些理论的研究中还有更重要的意义。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以后,使计算过程得到了简化,但必须做到:上、下一致(同一物质上下量的单位要一致);左、右相当(不同物质选量要相当);基准合适(选择相对较少的反应物作为计算基准);纯量代方程(列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