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赴美求学

当美龄八岁时,她大姐蔼龄已在美国佐治亚州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学习了两年。宋耀如觉得,应该把庆龄和美龄也送到美国去读书,让孩子们早点接受新学的教育。

刚进入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就读的宋美龄

1906年宋耀如借赴美为孙中山筹措经费之机,在纽约与大女儿蔼龄会面,并到新泽西州的小镇森密特,为二女儿庆龄和三女儿美龄联系赴美就读学校。这个小镇有一座由克拉拉·波特温小姐创办的学校,录取小批中国学生,辅导他们报考美国的大专院校。宋耀如经过参观、交谈,很喜欢这座学校的气氛,征得校方同意,决定将两个女儿送来这里就读。美龄和姐姐庆龄于1907年8月4日由上海起程乘美国大北公司轮船赴美。美龄当时只有八周岁,非常活泼和欢跃,而且相当淘气,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她对于她将要前往的美国非常好奇,而且对于她未来的理想也非常肯定。在旅美轮船上,有一位年轻的英国小姐和美龄在甲板上散步,她问美龄:“你将来长大要做什么?”美龄很直接地回答:“我要当一个医生。”这个回答令这位英国小姐感到吃惊,她说:“当医生!我想你不会喜欢这个工作,你知道吗?你必须去切割人的腿!”“是吗?”美龄吃了一惊。她想了一会儿,然后她又对这位英国小姐说:“那我不当医生了,因为这工作太脏了。”美龄从小有洁癖,她无法忍受脏、乱,她只想到医生穿着白洁干净的外衣,却未想到医生背后的代价与辛苦,因这位英国小姐一说干医生这一行很脏和责任重大,她便轻易而不假思索地放弃了学医的念头(78)

宋庆龄与宋美龄姐妹同行赴美留学,一个系官费,一个系自费,护送者是其姨父温秉忠。为此,温秉忠还给两江总督端方电函一封。该电函全文如下:

南京督宪钧鉴:今日下午率同男女学生十四人,同行自费女生宋美林、牛惠珠二人,共十八人,并随带书箱行李等,乘美大北公司米尼苏打船,经日本直至希押特路埠登岸。恳电公使照会美外部转饬该埠税关查照放行,免予留难。再,张府仁已至沪,定明晚乘轮来宁。秉忠禀。宥。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二十六日午发。(79)

据骆宝善先生的解读,收电人“南京督宪”即两江总督端方,发电人“秉忠”,即候选道温秉忠。电报文意甚明,没有什么费解之处。但要详知其中涵义,则须从事情的原委与细节说起。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时为湖南巡抚的端方,作为五大臣之一,奉旨出洋赴欧美各国考察宪政。其时,清末新政方兴未艾,兴办实业,编练近代军队,移植西方政治制度,等等。一时之间,百废并举。而兴办近代教育,废除科举,尤为识者所醉心。端方为满族大员中对新政最为积极热诚者之一,且于政暇留心学问,酷好文物收藏。其时,满族大员大都被目为尸位素餐之徒,惟独这位端方获得“有学之术”的清誉。他在美国考察期间,于留心宪政之同时,还多方谋求拓展教育事业,商请美国的几所大学,特许接受中国免收学费的留学生名额。即其奏折中所说:

参观美国各学校,与各校校长周旋款洽,对于中国教育前途极为关注。其耶路、干尼路大学、威尔士利女大学,均愿赠给学额。惟须程度合宜,方可免收学费。(80)

在端方擢任两江总督之后,迅即组织落实,在两江总督辖内苏、皖、赣三省考选学生。于上半年选定,委派候选道温秉忠护送赴美,赶于美国学校下半年开学之前办毕入学手续。端方对于这批留学生的考选颇为慎重,且甚为满意,并接见面试了考取的各学生。他说:

札饬宁学司就江南各学堂详慎挑选,其苏、皖、赣学生,各该学司及教育总会咨送投考,分科考试,详定录取。据署江宁提学司陈伯陶详请咨送前来。臣传见诸生,考其学业、气质,均堪造就。遴委候选道温秉忠护送赴美。(81)

端方奏折表明,其男生为胡毅复等十名(82),女生为宋庆林等四名。温秉忠这一致端方电报,是护送学生赴美起程当天的报告,端方奏折是此次选派赴美留学生事毕向清廷的奏报。二者合看,方为完善。端方的奏折,乃至宋氏姐妹出国留学的护照等,已经得到论者的注意,而温秉忠的电报,则未见诸海内外著述所征引。

温氏的电报参以端方奏折等显示,温秉忠率江南官费、自费生十六人,连同浙江学生一人,一行共十八人。1907年7月31日他们获得江南海关道签发的留学护照。8月1日上海各国总领事馆副总领事波爱德(Boyd)批准签发护照(83)。庆林、美林便准备出国留学。她们由上海起程经日本赴美,乘坐轮船是美国大北公司的“米尼苏打”号,目的地是美国新泽西州。抵美日期是8月28日。宋氏姐妹的名字,温电、端方折以及她们的护照,都为庆林、美林,充分表明,这就是她们幼年从学期间的正式学名。庆龄、美龄都是后来更改的。

宋氏姐妹同行赴美国,但身份不同。庆林是官费生,美林是自费生。抵美后,美林当系自由择校入学。庆林亦非按端方原联系定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入学,而是“另择相当学堂送入”。

与宋氏姐妹同行赴美的还有一位自费生牛惠珠。盛永华主编《宋庆龄年谱》谓,光绪十七年(1891年),宋氏姐妹的外祖父倪蕴山府上,有全家合影照片一帧,内有长婿牛尚周、长女倪珪贞夫妇及牛尚周的长子牛惠霖。从当时中国了解并向往西学的社会圈子,以及中国人命名习惯诸方面考察,这位牛惠珠当系牛尚周之女,与牛惠霖是兄妹,与宋氏姐妹是姨表姐妹。目下虽尚缺乏第一手证据,但这个推断当是可以成立的。

从私人的社会关系来说,温秉忠是宋氏姐妹的姨父。宋氏姐妹的外祖父倪蕴山有三女,长女倪珪金,嫁给第一批留美幼童牛尚周,即牛惠珠之母。次女倪珪贞,嫁宋耀如,即宋氏姐妹之母。三女倪秀贞,嫁温秉忠。亦即牛尚周、宋耀如、温秉忠三人均是倪蕴山女婿,温秉忠是宋氏姐妹的姨父,温秉忠带领留学生赴美,为宋庆龄和宋美龄赴美提供方便。然而,宋氏姐妹之所以能够独得命运之神的眷顾,首先还在于她俩均具备了一定的优势和条件(84)

到了美国,美龄进了新泽西州森密特小镇波特温小姐的学校,尽管有二姐做伴,但美龄还是感到非常寂寞,而且非常想念家乡,惦记着父母。不过她毕竟年幼,对异国的一切都兴趣盎然,她在学校里欢蹦雀跃、活泼非常,无论是学校的花草树木,还是房屋和人,她都要盘根问底,打听清楚。发闷时,她还经常到教师家里去聊天解闷。

在森密特宋美龄度过愉快的一年之后,1908年夏天二姐庆龄和美龄同一个朋友到佐治亚州的山城德莫雷斯特避暑。秋天,庆龄转入梅肯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就读,美龄留在德莫雷斯特进入皮德蒙特学校念书,住在大姐蔼龄一个同学的母亲摩斯夫人家里。

宋美龄在皮德蒙特读书期间,看到班内许多同学都是来自遥远山区的成年男女,他们为了维持生计和取得接受基础教育的机会而不得不含辛茹苦地奋斗,有的烧了几年炭,有的做了几年劳工,才挣得了一点钱来读书。从这些同学身上,美龄看到了真正的人生价值。她对这些同学表示钦佩,同情他们,并想力所能及地援助他们,从而认识到:“他们和他们那样的人,正是任何民族的支柱。”由于受到同学们的影响,宋美龄在学习上也有很大进步。原来她的英语知识比较薄弱,在词语的表达上,经常出现可笑的小毛病。为了纠正这些毛病,老师教她从语法上下工夫,学会分析句子,结果收到效果,使她能比较准确地用英语将自己的意图表达出来。生理学成绩也很好,但算术成绩则较差,尤其对百分比的换算没有弄懂,据说仅能得“C等”成绩,勉强及格。

美龄在美国南方小镇德莫雷斯特生活了九个多月,对她的影响很大。她不仅对美国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而且对南方充满了乡土之恋,连她的英语发音也带着浓郁的美国南方乡音。据宋美龄回忆:她在德莫雷斯特生活很愉快,摩斯太太待她很好。她离开皮德蒙特到北卡特法摩特,是摩斯太太亲自驾车把她送到亚特兰大城(Atlanta)亲自交给等在那里的庆龄姐姐,摩斯太太才离去。她说:之后,就不再曾回过皮德蒙特。但她对在那里度过的岁月记忆犹新,一回想起来她就感到愉快。

1909年,美龄已经十岁了,父亲宋耀如要送她进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念书。但是宋美龄的条件,按照学校的要求就连作“特别生”都不合格。幸好由于新院长安斯沃思主教的小女儿也在学校里,她比美龄小两岁,瘦个子,十分机灵,同美龄也很要好,后来又来了第三个女孩,她叫克·马歇尔。这三个小女孩组成了非正式的特别班。她们在一起学习,又在一起娱乐玩耍,生活得很融洽。由于美龄的脾气很好,在与人交际时总是逗人喜欢,使她交了不少朋友。这对于她的学习增加了很多有利条件。学院又指派专人对美龄进行个别辅导,英语教授伯克斯夫人照管美龄的个人生活,为她做衣服,帮助她到城里买鞋。美龄在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当了三年“旁听生”后,终于在1912年成为该学院的一位正式学生了。美龄给人的印象,仍然是淘气孩子的印象,她学习并不特别用功,远不如她二姐庆龄勤奋和严谨。

1913年春季学期结束,二姐庆龄从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毕业,并返回中国。美龄便从佐治亚州转学到马萨诸塞州的威尔斯利学院,以便与她在哈佛大学二年级念书的哥哥宋子文离得近一些,便于哥哥照顾她。然而,尽管威尔斯利学院长期以来就是美国一所名牌大学,但美龄并非一开始就喜欢这所大学。在开学的第一天,美龄就走进校长办公室,操着美国南方浓重的英语口音宣称:“唔,我估计,在这儿我不会呆很久。”从1913年秋至1917年夏,美龄在威尔斯利学院就读,前后共四年。大学一年级时,美龄和班里其他同学一起住在威尔斯利村。此后的三年,她住在校园内的伍德村。

1913年,宋美龄与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同学合影

美龄多年远离祖国,在美国学习并度过了性格成型时期。由于她孤身在外,不像在家那样能依赖父母,因此慢慢地学会独立思考,凡事她都有思索,都有自己的见解,决不随波逐流,这对她后来产生很大影响。一位同宋美龄住在伍德村、对她非常了解的教授写道:“她对每件事情都有了不起的见解。她常常提问,问各种思想的性质,今天跑来问文学的定义,明天跑来问宗教的定义。她思考伦理道德,并为自己探索某些准则,而人们对于准则往往是不问究竟地承袭相同,按现成的和盘接过来。她是一个坚持真理的人;一旦发现向她灌输传统的谬误,她就忿忿不满。”(85)

1937年11月,威尔斯利学院校友部编写了一份关于宋美龄的学习科目和一些课外活动的概要,其中一段谈宋美龄是这样写的:她是一个有才华的学生,主修英国文学和兼修哲学。据说,她特别喜欢中古时代亚瑟王骑士传奇故事中的激烈战斗场面……在整个四年中,她学了法语、音乐理论、小提琴和钢琴,还修天文学、历史学、植物学、英文写作、圣经史和讲演。此外,1916年夏天,她在佛蒙特大学选修过教育学,也获得学分(86)

1917年,宋美龄以优等成绩在威尔斯利学院毕业。在大学四年级时,她获得杜兰特奖学金,这是该校授予学生的最高学术荣誉奖。

在美国留学期间的宋美龄(左)、宋庆龄(右)与宋子文(中)

宋美龄自1907年至1917年,连续在美国生活了十年。在美国期间,大姐蔼龄毕业回国后,二姐庆龄负责照看小妹美龄。有三年时间庆龄实际上担负起父母的职责,而美龄也很爱二姐。在以后十多年时间里,她们之间既是同胞姐妹,又是知心朋友。1915年,庆龄打算不顾父母的反对同孙中山结婚。她写信给正在美国上大学的妹妹美龄,希望得到她的同情和理解。有一种说法认为,年轻的美龄是这个家庭里唯一赞成这桩婚事的成员(87)。她虽然在生活习惯与作风上受到美国很大影响,她脚蹬结实的美国鞋,身穿和大家一样的美国裙。但她经常用一些色泽明快的丝绸在自己宽大的短外套或夹克衫上做点缀,使其具有东方女人的特点。她对东方文化及其遗产的思想感情,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愈来愈深厚。她为中国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感到自豪,并为西方世界竟然漠视中国文明表示遗憾。由于美龄有激情,待人真诚,又喜欢和善于交际,她始终具有内在的力量,给威尔斯利学院的师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位教师在为美龄作的评价中写道:“(美龄)这个人很有趣,具有内在的力量……她的性格中真正有趣的一面是她具有独立的思想,她对任何事情不停地苦苦思索。”(88)

大学时代,比任何时候对美龄的影响都大。她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和工作的本领,更重要的是使她了解到中国和美国的不同。美国的教育不仅没有把她变为美国人而主张“全盘西化”,反而使她痛感很多人不重视中国,不懂得中国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从而激发她对祖国文化的兴趣,开始认真地研究和了解中国辉煌的历史。

宋美龄在美国期间,对美国进行了极为广泛的游览,她对别人说:“我游遍了整个美国,实际上,美国的每一个州我都去过。每年暑假,要么就是同我父亲的朋友们在一起,要么就是去拜访我的同学。”(89)她对美国很熟悉和了解,但她对中国了解得很少,现在快毕业回国了,美龄当然感到有些彷徨。她常和哥哥子文在一起唉声叹气,回国后又将如何?怎样才能适应那种几乎是陌生的生活?但美龄明白她是中国人,她得回到自己的祖国。她也决心毕业后即回国,但她最担心的是她回国后父母包办她的婚姻。美龄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因为两个姐姐的婚事,使父母比较满意的是大姐蔼龄同孔祥熙的婚姻,而二姐庆龄与孙中山的婚姻,则受到父母的极力反对。美龄害怕自己的婚事将由父母为她包办,为防止这类事情发生,在她回国之前,便选中了一位向她求婚的中国留美学生刘纪文,并答应在某个适当的时候结婚。刘纪文,广东东莞人,1890年生,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2年冬赴日本留学,1917年早稻田大学毕业回国,并在上海中华革命党任职,后回广东在军政府大本营任职,1923年入剑桥大学研究,后赴欧美考察市政。1927年任国民政府南京市长。这位刘纪文文化素养当然算得是上乘,官不算太大,但也是个首都市长。刘纪文与宋美龄恋爱,并有一个口头诺言,在适当时结婚,但后来她也没有同刘纪文结婚(90)。对于这桩婚事学界有不同谈法,但不管如何,这事的本身的确反映了宋美龄回国前的一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