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开莲现:《心经》大智慧
- 楼宇烈
- 832字
- 2020-12-04 18:28:00
开篇 了然于心——题《心经》
《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大乘佛教般若中观学的重要经典之一。它先后有七种汉译本,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唐代玄奘的译本,此译本全经仅260个字,连经题也才268个字。可就是这么一部短小的经,却包罗了大乘佛教般若中观理论所涉及的基本名相和根本理论,有人且以为此经“摄全部佛法”。经中所涉及之名相如:“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十二因缘”、“四谛”、“诸法空相”、“究竟涅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等等。而更重要者是经中阐明的大乘中观的根本理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是说,大乘佛法所言之“空”“有”是离“空”“有”二边之“空”“有”;是“不二”之“空”“有”;是不离“空”之“有”,不离“有”之“空”;是“非有”之“有”,“不空”之“空”。诚如唐贤首法藏所言:“但以性空未尝不有,即有以辨于空;幻有未始不空,即空以明于有。有空有故不有,空有空故不空。”(《十二门论宗致义记》)
大乘佛教唱“真空”、“妙有”之论,何为“真空”,何为“妙有”?近代高僧弘一大师尝释曰:“真空者,即有之空,虽不妨假说有人我,但不执著其相。妙有者,即空之有,虽不执著其相,亦不妨假说有人我。”
凡人著于实有,二乘落于偏空,故大乘般若中观破偏示正,述“空”“有”不二之理、书“空”“有”不离之文。然常人闻大乘佛法一切皆空义,易落于空见,《心经》“色”、“空”不离之文,则告诫众生既不要落于“有”,更不应落于“空”。弘一大师在其《<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中,劈头就提醒读此经者说:“研习《心经》者,最应注意不可著空见。因常人闻说空义,误以为著空之见。此乃大误,且极危险。经云:宁起有见如须弥山,不起空见如芥子许。因起有见者,著有而修善业,犹报在人天。若著空见者,拨无因果则直趣泥犁。故断不可著空见也。”
《心经》是中国佛教四众弟子每日早晚必诵之经典,其中名相含义可慢慢研究,然经文之根本教义,则必须首先了然于心中。如此,诵《心经》方有意义,方积自觉觉他之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