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组合功能不同

(一)所带宾语存在差异:包括是否带宾语、带宾语的比例如何、宾语的具体情况等。

秉、持:皆有持义,但有明显的抽象、具体之别,即前者词义抽象,后者词义具体。句法形式上,“秉”全部带宾语,而“持”皆不带宾语。“秉”的宾语除1例“威仪”外,余皆为抽象名词“德”;而“持”的隐含宾语多为承前省略了的器物。

事、臣、辟:作为表臣事义的动词,其共同特点是皆以带宾语为主,且宾语皆为指人名词。不同的是,“辟、臣”的宾语只限于“天子、先王、辟”一类名词,而“事”的宾语还可以是“齐侯、太保、伯懋父、姜氏”等,明显较前两词广泛。

俘、获:均以带宾语为主,但“俘”的宾语以物品居多,且物品种类亦多,如有“金、贝”,有“马、牛”,有“车、戈、戎兵、戎器、金胄、车马”等,为指人名词的只占少数;而“获”的宾语主要为指人名词,如“馘、百人、厥君”等,只有1例为指物名词(兵铜),1例为指地名词(巢)。

执、折:全部带宾语,但“执”的宾语主要是“讯”,偶尔有“兽(酋)、犬、驹”等;“折”的宾语则全部是“首”,具体有“折首执讯”和“折首……执讯”两种形式。

不、弗:作为否定副词以修饰动词为常,其后动词都有带宾语的形式。但“不”不带宾语的(114例)远多于带宾语的(40例),“弗”则带宾语的(30例)多于不带宾语的(20例)。

毋、勿:均为否定副词,以修饰动词为主,从其后动词是否带宾语看,“毋”后动词带宾语的有29例,不带宾语的有47例;“勿”后动词带宾语的有21例,不带宾语的有11例。很明显,“毋”以不带宾语为主,而“勿”以带宾语为主。

恭、敬、虔:“恭”与“敬、虔”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带宾语的比例上,“恭”带宾语(12例)和不带宾语(13例)的例子相差不多,而“虔”和“敬”均以不带宾语为主(“虔”不带宾语的15例、带宾语的9例,“敬”不带宾语的33例、带宾语的15例)。三词带宾语的数量相差不多(恭12、敬15、虔9),且宾语均集中于抽象名词(如祀、命、德);但在不带宾语的形式中,“恭、敬”主要作谓语,而“虔”主要作状语。

舍、付:在给予义上构成同义词,二词的出现频率(舍15、付14)和出现时间都很接近(均基本见于西周时期)。差异主要表现在:“舍”带双宾语的(10例)多于带单宾语的(5例),但“付”带双宾语和单宾语比例相同(各7例)。“舍”的宾语主要为指物名词(如帛、幎、羝皮)和指地名词(如田、里、宇);“付”的宾语情况则有所不同,其带双宾语的形式中,直接宾语主要为“里、田”,但带单宾语的形式中,宾语主要为指人名词(6例)。

取、得:在获取义上构成同义词,“取21”多于“得11”。句法形式上,“取”以带宾语为主(20例),“得”不带宾语的(6例)多于带宾语的(5例)。“取”所带宾语皆为指物名词,而“得”除1例为“吉金”外,余皆为指人名词。

丧、亡:在丧失义上构成同义词,“亡8”皆不带宾语,“丧9”以不带宾语为主(6例)。“亡”的对象皆为器物,而“丧”的对象除了器物(3例),还可以是其他(如宝积、金),还有师、国、人等。

正、尹、敕、乂:在整治义上构成同义词,“政、尹”带宾语的(政7、尹4)多于不带宾语的(政2、尹1),“敕、乂”全部带宾语(敕10、乂9)。“政”的宾语基本为指人名词,“尹”的宾语皆为指地名词,“乂”的宾语主要为指地名词,其次是指人名词,“敕”的宾语或为指地名词,或为指人名词,或为指事名词。

明、昭、光:在彰明义上构成同义词。“明11”皆带宾语,“昭”不带宾语的(5例)多于带宾语的(4例),“光”带宾语的(4例)多于不带宾语的(2例)。就宾语的情况看,“明”的宾语基本为“心”,“昭”的宾语比较分散,“光”的宾语主要为人和“朕位”。

(二)组合形式不同。

各、至:表到达义,均以带宾语为主,且宾语皆为处所名词。差别表现在:“各”的两种出现形式“各+处所词”(41例)和“各+于+处所词”(34例)相差不多,而“至”则基本见于“至+于+处所词”(26例)形式中,“至+处所词”很少(1例)。另外,“各”后的处所词主要为“大室22、庙、宫”等,而“至”后的处所词多为国名、地名,少数为“大廷、宫”等,较“各”广泛。

佐、佑、胥、召:四词皆表辅佐义,或全部带宾语,或以带宾语为主,且宾语基本为指人名词。四词的差别主要表现在组合形式上,一是“佐、佑”以构成“动词+宾语”形式为主,而“胥、召”则多见于连动句中充当第一动词(带宾语);二是同义组合有佐佑10、佐胥2、辅佑1、召夹1、夹召4、召匹2,即前二词组合较多,而“召”则不与前三词组合。

使、俾:用为使令义动词,两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使”出现于完整兼语句中的有26例,省略兼语的有10例;“俾”出现于完整兼语句中的有6例,省略兼语的却有20例。

享、孝:二者可以构成“用享用孝21”和“享孝38”两种形式,表明二词的同义性,但“孝”除了以上形式和“追孝25”组合外,单用的少见,而“享”单用的却很常见(250多例),特别是“永宝用享”一类形式出现频率非常高(180多例)。另外,“享”还有“享祀、盟享、享159-01159-01享、禋享”等组合,而“孝”无类似用法。

搏、扑、敦:在攻伐义上构成同义词。句法形式上,“搏”带宾语(7例)和不带宾语(6例)基本持平,“扑6”和“敦4”均带宾语,四词的动作对象皆为敌方。从形式上看,“搏”只有3例同义连用形式(搏伐2、敦搏),而“扑”有5例“扑伐”连用,“敦”只以同义连用形式出现(敦伐3、敦搏)。可以看出,词义上“搏”的独立性较强。

祭、祀:二词的出现频率(祭11、祀17)和出现时间差别不大,且皆以不带宾语为主(祭9、祀10),均有单独充当谓语、充当定语、出现在宾语部分等共同用法。带宾语的“祭”有2例,“祀”有7例,宾语皆为指称先祖的指人名词。二词的共性很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祀”较“祭”更灵活,可以组成“烝祀、098-02祀、禋祀、享祀、盟祀”等形式(或视为复合词),而“祭”无类似用法。同时“祭”修饰器名充当定语的用例(5例)明显多于“祀”(1例)。

烝、尝:用为祭名的“烝”和“尝”有对用的形式,足证二词的同义性。二词亦皆可单用,或修饰器名充当定语,或充当述语,不同的是“尝”还有“岁尝”组合(3例),而“烝”无类似组合;“烝”有“烝祀”组合(2例)而“尝”无类似组合。同时,“烝”单用的用例(7例)多于“尝”(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