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最坏的局面

胜保在临清城北柳家庄扎营,站稳脚跟后立即派遣八百兵勇秘密潜入临清城内协防。

暂时稳定局势后,胜保在开始破局前,本着“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战争原则,先事做了一番解题分析,因为顶头上司咸丰着急要。

胜保写给咸丰的战前敌情报告是这样的:

“查临清城外关厢根食,自闻贼警俱已移运入城,其未及运入者已属无多。该逆数万之众岂能久支?现在东面及西北面俱有官兵,该逆无从采食,惟西南空虚,尚难断其接济,然附近村庄存粮无几,断难供数万人之食。该逆内乏粮食,外受攻击势必他窜。”

胜保分析北伐援军在无粮食的情况下,会舍攻临清,“势必他窜”。

笔者私下认为,胜保的分析“势必他窜”有些道理,但是其没有考虑到。

第一:若是曾立昌弃攻临清他窜,很可能冒着大部分士兵半路饿死的风险,因为如胜保所说在临清周围,几乎没有粮草,试问曾窜到那能获取足够数万人的粮食?这不是让太平军往死路里窜嘛?显然曾立昌没那么傻。

第二:临清城内就有足够的粮食,何必舍近求远?

基于以上考虑,北伐援军总司令曾立昌只能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一边凭借着日前所筑木城顶住清军援军的压力,另一边,攻破临清获取粮食!只要粮食问题一解决,北伐援军就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

基于以上的考虑,曾立昌选择了一边是抵御清军援军,另一边加紧挖地道炸城墙,强攻临清获取粮食。

胜保在观察了太平军的布防后,决定先用火攻,焚烧太平军的木城后,在做计较。

清军筹集好防火材料后,便直奔太平军弥陀寺据点。先是将太平军在据点外放置的栅栏等物引燃,后不久位于据点里的太平居就出来阻击清军继续接近了,毕竟若是在不出来的,据点就要着火了。双方碰面自然是没什么好说的,直接就是往对方身上招呼。

胜保见两军在据点外僵持着清军难以推进,便派后队前去支援。太平军防守的新兵较多,两边人数相仿还能坚持,一看清军后队将至,我方援军还在路上,顿时一溜烟退回据点。清军立即乘势压了上来,好在这时太平军援军赶到,顶住了清军的压力,这时退回据点的太平军一看,立即掉头又冲杀了出来。

双方就这样僵持着,直到太平军撑不住了,退走清军火烧据点为止。

在双风争夺据点的同时,太平军的土营还在热火朝天的挖着土。城内清军见太平军挖地道,虽然没有出城破坏,但是做了防护措施,在城外挖壕注水。后来事实证明胜保还是不够专业,挖的壕沟不够深。

太平军深挖了两条地道,分别置城西、西南城角两处。

太平军挖好地道后,吸取上次白天攻城失败的原因,选择在人最犯困的半夜三更同时引爆,还好城内清军起床气不够大,不然太平军想攻进城里就艰难的多了。在引爆后清军还在营内刚被惊醒,许多还没拿起武器,太平军已经蜂拥入城。

城内一时陷入一场血战,喊杀,哭喊声,数里不绝。

城外攻下弥陀寺的胜保,见太平军攻城,便想乘太平军攻城的时候攻取所必救,即太平军的另一个据点,但是清军攻击的时候很不凑巧,因为清军气势汹汹杀去的时候,忽然刮起吹向清军的大风,而太平军则乘机顺风扬沙。

风借沙势,顿时刮起人造沙城暴,一时间冲过来的清军不仅个个灰头土脸,最难受的是眼里都吹进了沙子,颇为狼狈。根本无力攻城,只好被迫收队……

攻入城中的太平军虽然没有后顾之忧,但是却遇到了清军的拼死抵抗。双方大战一夜,喊杀声才渐渐停息……

当曾立昌兴奋的,自以为赢了的时候,老天给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因为他压上一切赌注,却赢的是一座空城。

他所期待的一仓仓满满的粮食,只剩下一堆又一堆灰烬……

强攻临清本是最佳选择,只是曾立昌没算到,粮食被烧了。因为粮食一旦被烧,那么最佳选择便是最糟糕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