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僧格林沁终掌大权

远在京城的咸丰,在接到僧与胜联名写的奏折后,先是看到太平军倾巢而逃,顿时火冒三丈。心里想这次非得对此二人重罚,以儆效尤不可。但是咸丰虽然生气,却不得不继续读下去。因为咸丰从继位起,几乎每天都接到这种奏折,他已经对这种奏折免疫力很强了,所以能很好的控制情绪继续读下去,待咸丰读到二人联手,大败太平军于阜城外,连夺取阜城外六座村庄,其心情瞬间由多云转晴。

对好消息,咸丰的抵抗力很低。待咸丰继续读到僧格林沁以无重炮难以攻城,但是因为此次太平军城外据点八失其六,相比上次更容易挖壕沟,设栅栏,埋地雷……若再施围困的计划,定能奏攻的计划。心情大好的咸丰,也就顺手朱笔一批算是同意。接着又读到,僧格林沁说北伐援军已经,连克金乡、阳谷等县,恐北伐援军无人大员制衡,使局势变得不可收拾,所以奏请皇上下旨,命曾在该地追剿过贼匪,对该地熟悉的大员胜保前去御敌。若如此则可灭北援贼军的,嚣张气焰。咸丰一想是这个理,是该派个大员前去镇压北伐援军,于是朱批一挥手,就写了“命胜保亲督从阜城外抽调的七千兵力,前往山东抵御贼匪援军。

待圣旨传回:胜保奉诏而去,僧格林沁终于用其“阳谋”独掌大局。

就在僧格林沁掌握了前线的绝对权力后,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立即开始为太平军布下围困大阵。

由于此时僧格林沁独掌大局,不需要在隐藏其才华,于是太平军的恶梦开始了。

据此我们可以有理由设想,上次太平军的逃脱,或许是僧格林沁有意放太平军一马,毕竟如果计划成功了,那将有一半功劳分给胜保,其得到的好处将减半,为了独吞好处,所以其隐而不发,等待合适的时机。

僧格林沁先在阜城外太平军有可能突围而去的要道,阜城通往西方的景、德二州、西南方的郑家口、东南连镇的要道派兵驻守,以便抵御可能从该方向突围的太平军。并同时雇佣从阜城及其周边村落逃出来的民夫,命令他们环绕阜城挖深壕,另外派士兵,在壕沟外近城处多埋地雷,靠近清营的这边密布栅栏,并同时为了防止太平军破坏长壕的施工,利用城外清军数量的绝对优势,分批不间断的掩护城外长壕的挖掘,就在僧格林沁周密的分工合作之下的围困阜城高墙渐渐树立起来。

由于清军围困高墙的建立,瞬间改变了攻守形势。

城内的太平军见城外清军昼夜不停的赶挖长壕,心里非常着急,但是由于城外清军时不时的攻城,虽有心骚扰,却无力实施破坏,只能眼睁睁看着,渐渐成为瓮中之鳖。

老谋深算的僧格林沁,手里有许多牌,一直舍不得用,因为若是早用了,那功劳得分享一半给胜保,很显然僧格林沁不是喜欢分享的人。

在一个天色昏暗的晚上,僧格林沁打出了第一张牌,是把此前用威逼利诱等手段,收降的数名熟悉太平军传令暗语的传令兵叫了过来,告诉他们立功赎罪的机会到了。具体操作,就是命令他们晚上向城外盘踞于塔儿头村与红叶屯太平军,假传袭击清营的命令。并带领他们进入清军伏击圈后,以声音做暗号。并许诺他们若是此次立功,不仅免其前罪,还能获得封赏。

当晚这数名贪生怕死的太平军就用接头暗号,前去塔儿头村与红叶屯,去传令盘踞两村的太平军前去袭击清营。两村的太平军不知有诈(因为这一年多,还没吃过这个亏),便轻信传令兵的鬼话,跟着数名传令兵前去袭击清营。很快驻守两村的太平军就被引入清军埋伏圈,前边缓步走着的传令兵,大喊着“成了”,急速地向前奔去。在后边跟着他们的太平军,一时间你看我,我看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想这几人莫不成疯了不成。正想着,突然听到嗖嗖嗖……的声音,数百人还没来得及逃跑,就被箭射成了刺猬。距离较远的部分太平军,侥幸在射程外,捡到了一条命。

此战,镇守村外的太平军副帅吉汶沅不幸身中数箭,不治身亡。(小兵损失两百多人)

僧格林沁,之所以用兵器箭,一是相对于当时的火器相比,射速快,而且射程又相对较远,更是因为射箭是其手下蒙古骑兵的是其拿手好戏。二是当时的火枪是近距离杀伤性武器,在较远地方不适用。

此战之后,太平军见清军在城外的防御措施渐渐成型,难以攻破便在城内坚守不出,静待时机。另外就是,城外清军建造的深壕、栅栏不仅困住了敌人,同样也封锁了清军攻击太平军的道路。

由于两军之间有一堵“高墙”,在阜城外战场上便出现了长达半个多月的宁静。

在这种情况下,僧格林沁自然是满意的,因为时间拖的越久越有利。但是这种相安无事的情况,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持续数周的沙尘暴,无情地打破了,从来都会借势的李开芳,自然不会错过这场大风(天赐良缘)来促成他的突围大计。

但是由于此次李开芳组织的突围,面对的不再是初出茅庐只知道横冲直撞的胜保,而是独掌大权老谋深算的僧格林沁,所以此次突围恐怕免不了一些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