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没有路灯的街道

无数个爱迪生

爱迪生仅仅是从事研究人工阳光的众多科学家之一,正是这种光明现在照亮着我们的街道和房屋。以前,城市的街道上没有一盏路灯,而待在房屋里的人们也只能伴着牛脂烛光或者烟雾缭绕的昏黄油灯度过漫长的夜晚。在几千年的过程中,成千上万的发明者们一直在不懈地努力,目的就是让我们的灯可以发出更好和更亮的光亮。

房间里的篝火

从前,相当漫长的一段时期根本就不存在灯这种东西。在木头建筑物里烧火——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燃烧的细劈柴取代篝火

为住所照明不需要使用整堆篝火,用一根细劈柴——引火木就足够了。于是,取代一堆树枝的是一根燃烧的细木柴——引火木。无怪乎它使用了很多世纪——几乎一直沿用至今。不过,让引火木燃烧绝非一件易事。准备烧水的人都知道,引柴需要保持倾斜——燃烧的一端朝下,否则就会熄灭。火焰总是顺着木头向上燃烧。这是由于燃烧的木头其表面的空气加热了。正是由于这个原理,必须要将引火木略微倾斜,燃烧端向下——否则火苗就会熄灭。做法很简单:将引火木置于插座中。所谓插座——就是在一个支架上立起一根木棒。木棒上固定住一个铁夹子,引火木就固定在其中。这种照明并不像感觉得那么昏暗。引火木可以发出非常明亮的光。不过,引火木不仅伴生很多的烟雾和烟黑,而且使用起来也很麻烦!一般情况下,大人忙于干活,孩子们来照看引火木。

火把之光

并非任何地方都可以找到适用于引火木的木材。人们发现,含有松脂的木头用做引火木,燃烧起来尤其明亮。只要将任何枝条涂上松脂,就会得到自制引火木,这种做出来的引火木燃烧起来并不比天然引火木效果差,甚至更好。火把燃烧时会产生非常明亮的光亮。每当举办盛大宴会之时,所有大厅都使用火把来照明。在皇宫里,手举火把的常常不是仆人,而是银质雕像。火把也同引火木一样,一直保存至今。即使今天,经常可以看见消防队员手举燃烧的火把在街道上奔跑而过,这不禁让人想起遥远的过去。

最古老的灯

在法国的一个洞穴里,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些燧石刮刀和鹿角制做的鱼叉,同时还有一些砂石磨成的浅平碗。在实验室里对这些黑色物质研究之后发现,原来,这些黑色物质竟然是脂油燃烧之后遗留的积炭。这是发现的最古老的灯,它是人类尚在洞穴栖身时用来为其住处照明。这种灯没有灯芯,也没有玻璃罩。它燃烧的时候,整个洞穴都会弥漫着油烟和烟黑。在人们发明不冒烟黑的灯之前,这种灯一直沿用了几千年。

灯和工厂烟筒

为什么油灯会冒黑烟呢?如果您看见工厂的烟囱冒出浓浓黑烟,您可能以为,这或者是工厂的炉子燃烧不好,或者是锅炉工人操作不当。只有一部分木柴在炉膛里烧掉了,而其余的并未燃烧完,就顺着烟囱跑掉了。当然,跑掉的不是木柴,而是烟炱——尚未来得及燃尽的碳素微粒。事实是,没有空气就没有火焰。如果炉膛里空气过少,就会有部分木柴燃烧不好,从而形成烟炱跑掉;如果炉膛里空气过多,同样不好——炉子容易降温。烟子——就是炱,这是碳素微粒。可是,油灯的火焰里怎么会有碳素呢?它源于煤油、油脂或者松脂——取决于我们在灯里烧的燃料。不错,我们在煤油或松脂里看不见任何碳素。如果煤油灯的添油恰到好处,就不会冒黑烟,所有碳素都在火焰中燃烧殆尽。古时候的灯不像现在的灯,总是冒黑烟。这是因为:燃烧需要的空气不够,并非所有的碳素微粒都能及时在火焰里燃烧殆尽。空气不足的原因在于,灯里每次燃烧的脂油过多。其中的每股线——就是一根纤细的管子,脂油沿着这根细线一点一点地供给火焰,就像放在墨水瓶中的吸墨纸,墨水慢慢地浸到吸墨纸里。

器皿灯和茶壶灯

这种灯使用植物油。灯芯燃烧时会渐渐变短,因此,需要经常将灯芯从壶嘴里往外抻拉。在中世纪的城堡中,人们可以发现庞培时期所使用的这种形状的灯,只是做工更加粗糙而已。大型的灯——配置几个灯芯,用金属链子悬吊在天花板上。

防止灯芯上的油滴落到桌子上,下面悬吊一只小碗,用来盛装淌下的油滴。

没有灯盏的灯

一盏灯最重要的东西——是油和灯芯,灯盏并不是那么重要。只要将灯芯置入熔化的热脂油里浸一下,然后再取出来。整个灯芯都裹上了一层油脂,待其冷却之后,就得到了烛。古时候的人们就是这样制作烛。在油脂中反复浸渍几次,以便灯芯上形成一层厚厚的油脂。烛不仅由油脂制作,而且还由蜡来制作。蜡制作的烛非常昂贵。这种蜡烛只有在教堂和皇宫里才能够见到。而且,即使国王也只有在隆重庆典之时才使用这种奢饰品。

蜡烛——这是一种奢侈品,只有少数人才可以消费。其实,即使脂油制作的烛同样价值不菲。

就在一百年前,还经常是全家人伴着一支烛光度过夜晚。有客人的时候,点上两三支烛,所有人就会觉得房间非常明亮了。在我们看来,在三支蜡烛的光亮下举行舞会显得有些滑稽可笑。即便点燃六十支蜡烛,我们也会觉得光亮不够。我们甚至不想生活在硬脂烛的光亮下,相比之下,我们的祖先只有牛脂烛,这种烛的光亮远远不如硬脂烛。牛脂烛总是冒黑烟。最糟糕的是,需要不断为其剪烛花。如果不剪烛花,整支烛就会挂满烛泪,这是因为裸露在外的烛芯端头没有燃烧干净,随着燃烧而越变越长。这种情形下,火焰不断变大,就像将煤油灯里的灯捻调高一样。不过,大火苗会熔化过多的油脂。油脂便顺着烛壁往下流淌。所以,烛芯需要使用特殊的夹钳不断修剪。夹钳就放在烛旁的小托盘里。用手指掐掉烛花非常不体面。用夹钳剪掉烛花,然后要扔在地上用脚踩灭——“免得难闻的气味刺激我们的鼻子。”现在的硬脂蜡烛烛芯制作得很巧妙,已经不再形成烛花了。这是因为最热部位并不在空气很难进入的火苗内部,而位于空气更多的外面。这个很容易检验。只需要小心并快速地将一张纸放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纸上就会出现一个烧灼的小圆圈。这表明,内部的火焰并没有外面这么热。牛脂烛的烛芯总是处于火苗的中心。因此,它燃烧得不好,并产生积碳。硬脂烛的烛芯并不像牛脂烛那样搓捻而成,而是采用编织的方式。紧密编织成辫状的烛芯端部总是呈现弯曲状,伸在火苗最热的外部慢慢地燃烧。

蜡烛时钟

古时候经常出现这种情形:每当有人询问时间,被询问人并不是望向时钟,而是蜡烛。这倒不是出于漫不经心,而是古时候蜡烛不仅用来照明,还被人们用来计时。

几百年的黑暗

火把、油灯和脂油烛出现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满足于这种简陋的照明方式。这种照明确实让人非常难受。油灯和脂油烛烟雾缭绕、气味熏人。总是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让人很不习惯,甚至感到头疼。手提灯的灯罩不是玻璃的,而是如筛子一样布满小孔的金属罩。透过这些小孔照射出来的光亮很少。当时还根本没有路灯。假如没有月光映照着城市,街道上就会一片漆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