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中国保险资金运用新常态的思考

在经济新常态和金融新常态下,我国保险业经营环境发生深刻变革。随着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当前保险资金运用不仅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可以说,与我国经济金融发展阶段相适应,保险资金运用也进入新常态。深刻理解和把握保险资金运用新常态的含义和特征,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保险资金运用新常态的特征

中国保险资金运用新常态的特征,是保险资金运用在中国经济新常态阶段出现的新特征,主要包括高增速、多主体、全市场、强创新、转监管、控风险等。

(一)高增速:新常态下保险资金运用进入高速增长的黄金机遇期

作为保险发展相对滞后的国家,未来5—10年将是我国保险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将为保险资金运用提供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其驱动因素主要包括:一是“新国十条”和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意见的贯彻落实,全方位政策红利的逐步释放,将引领保险业进入更高水平的快速发展通道。二是国务院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对保险业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为保险业提供了进一步大发展的广阔平台。三是社会各界对保险业寄予很大期待,社会公众保险意识不断增强,希望保险业为人们的生老病故提供更好的服务,将催生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的保险需求。四是经济环境提供了良好条件和基础,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将对保险业发展产生强大的刺激和带动作用。“新国十条”指出,到2020年,我国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两个“翻番”目标,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有望达到100万亿元人民币,那么届时的保费收入就是5万亿元,大约是2013年保费收入1.7万亿元的3倍。过去十年,保费收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6%(加入保户投资款和独立账户本年新增交费后的保费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8.9%),而保险运用资金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4.4%,增速显著快于保费增速。2013年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不到7.7万亿元,按最保守的估计,到2020年资金运用余额同样达到2013年的3倍,其规模也在20万亿元以上。

(二)多主体:新常态下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主体多元化

过去,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主体结构相对简单,主要是保险公司的投资部门和近十年来相继成立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随着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的放开,以及保险机构集团化发展,保险资金运用主体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一方面,保险资产管理从业内向业外拓展。2012年7月,中国保监会发布《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允许保险资金委托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公司进行投资管理。鉴于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在股票、基金等同投资领域的优势,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保险资金外包给这些专业机构进行投资管理。另一方面,另类投资机构将成为保险资金运用的重要投资管理主体。保险资金运用结构多元化,私募股权、不动产、境外投资等投资品种将迎来发展良机,囿于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在这些领域的能力,越来越多的专业另类投资管理机构将参与到保险资金的投资管理中。

(三)全市场:新常态下金融行业边界不再清晰,产业链条充分延伸,新兴业态不断涌现

过去,我国长期实行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金融体制,保险资产管理业面临的竞争格局相对简单。新常态下,随着我国金融综合经营的推进,金融行业边界不断延伸。伴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金融创新不断发展,保险资产管理业面临的市场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具体来说,一是打破行业壁垒。各类金融市场和产品间的边界逐渐模糊,交叉性金融产品日益增多,金融业综合经营成为必然趋势。二是延伸产业链条。“新国十条”鼓励保险业参与健康、养老、安保等产业链整合,为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拓展了新的业务领域。三是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伴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为产业发展带来革命性的转变,各种新兴业态正在不断涌现。在新的竞争格局面前,保险资产管理业必须发挥好自身的比较优势,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着力巩固传统业务领域,积极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不断强化行业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底蕴,才能在激烈的大资管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强创新:新常态下保险资金运用的创新发展格局逐渐形成

过去,保险市场竞争不够充分,发展模式较为粗放。从发生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常态下,建立科学、稳健、高效的保险资金运用体系,构建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制度、体制和机制,完善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的业务模式,推动产品化、投行化和国际化的创新发展,已成为历史赋予我国保险业的重要使命。

对于今后发展,我国保险业必须更多依靠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坚定不移地支持保险资金运用创新。把握保险资金运用工具创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创新保险资金运用方式,丰富交易结构,提高保险资金配置效率,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推进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组织、机制、产品等方面的创新,逐步降低门槛,建立适当激励机制。全面提升保险资金运用创新发展。

(五)转监管:新常态下市场化改革与强化监管并重

过去,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我国经济和金融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利率、汇率等方面的金融管制较多,保险领域的产品费率、投资范围受到严格管制,其结果是市场机制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金融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资本项目可兑换等领域的改革进程不断加快,保险费率市场化,保险投资渠道和比例限制也逐步放开,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今后一段时间,应坚持“一手抓改革创新,一手抓强化监管,两手都要硬”。一方面,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化改革和创新,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经济新常态的新要求;另一方面,坚持依法监管,公平透明监管,适应全面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的要求。具体来说,一是坚定不移地深化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放开投资领域和范围;切实减少行政许可、核准等;进一步深化保险资管产品注册制改革;依托市场化运作机制,组建全行业的保险资产交易平台和资产托管中心,建立资产交易流通机制,盘活保险资产存量,做大做强保险资产池,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坚定不移地强化监管和防范风险,坚持“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总体思路,建立健全现代化多层次的资金运用监管体系,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工具,加强现场检查和处罚,牢牢守住风险底线。三是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监管,进一步树立法治的理念和思维,坚持依法合规运用保险资金,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监管的权威。

(六)控风险:新常态下风险因素从相对简单到错综复杂

过去,保险资产管理业规模较小,在经济社会中渗透度和影响力不大,风险来源单一,传染性较弱。近年来,行业的风险规模、诱发因素、传导途径等大大增加。新常态下,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暂时困难会影响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风险来源不再单一,而是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特征,这对全行业在风险的跟踪监测、化解处置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需要关注资金运用风险,特别是经济金融等宏观市场风险对保险资金运用的直接影响。同时需要关注交叉传递风险,随着保险资产管理与实体经济、与其他金融业的接触面和渗透度大幅提高,风险传染可能通过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对保险业造成影响。保险资产管理行业要全面提升风险管理意识,创新风险管理手段和方法,以新的科学技术手段为辅助提升风险管理的效果和效率,打造资产管理行业风险管理的标杆。

二、中国保险资金运用新常态的研究意义

经济新常态预示着新的经济结构、新的发展动力和新的发展方式,这些新变化最终都会对保险业的经营发展带来全面深刻的影响。在新时期,我国保险业应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牢牢把握经济新常态,进而服务好经济新常态。

(一)对保险行业发展的意义

随着“大资管”时代到来,各金融子行业的资产管理机构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新常态下,保险资金投向不再仅仅局限于金融市场,逐步延伸到依托实体经济和金融产业链分工的各个领域,如基础设施、不动产、未上市企业股权等各个领域。在资产管理行业跨界竞争、创新合作的大潮中,保险资管与信托、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银行和券商等机构在业务层面也已展开针锋相对的竞争。资产管理业务不断趋同、保险产品的替代品大量出现、资金运用范围的交叉,均给保险资产管理带来严峻的挑战。保险资金运用研究将为保险机构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保险资金自身的优势提供理论支撑,推动保险机构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促进行业在经济新常态下有序健康发展。

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保障服务的保险业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来自国际保险业的冲击。在此背景下,中国保险业将加快国际化经营步伐,通过国际上的保险资本运作、战略联盟等多种形式,打造国际化的保险集团,在国际范围内为客户提供保险服务。保险业的国际化要求我国保险机构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研究,准确判断国际经济周期变化,密切关注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资金运用风险,为参与全球化竞争提供坚实的基础。从长远来看,保险资金运用研究有利于增强保险机构全球化配置能力,推进中国保险业国际化经营。

(二)对保险机构壮大的意义

近年来,中国保险业已呈现出综合化经营和集团化发展的趋势。部分保险企业先行进入产险、寿险等专业领域,并通过主业公司控股的方式走上集团化发展道路,凭借集团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和子公司的专业化经营水平开展多元化经营,发挥协同优势,获取多元化收益。

保险“新政”颁布后,拓宽了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打破了保险资产管理的行业壁垒。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研究对保险机构具有多重意义:一是有利于保险机构明确资金运用业务的科学定位,明确资金运用业务的发展方向,促进保险主业的发展,发挥保险保障功能;二是有利于各保险公司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依托新渠道开展特色业务,加强产品创新,用好“改革红利”;三是将更好地促进保险机构的集团化、多元化与国际化发展,通过集团化实现规模效益与协同效益,满足市场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优质资产;四是保险资金运用研究将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统筹考虑,帮助保险公司深入理解监管导向和政策意图,确保我国的保险业发展方向与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

(三)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意义

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由来已久,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要求,2014年8月的保险“新国十条”明确提出,“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独特优势。鼓励保险资金利用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等方式,支持重大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城镇化建设等民生工程和国家重大工程”。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和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资金提供者。截至2014年底,保险资金发起基础设施投资计划1.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6.8%,其中投资1072.5亿元参与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保险资金投资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保险资金运用研究将有利于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独特优势,创新资金运用方式,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四)对于保险意识增强的意义

中国经济改革日渐深化,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断推进,保险资金运用的研究将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人们的风险管理和保险理念,从而促进人们的保险需求趋于理性化和多元化,在获得保险保障的基础上,寻求更加多样化的投资理财渠道。

反过来,保险需求的理性化与多元化,也会促进保险行业在新常态下,积极适应社会经济调整,创新业务,充分满足人们保障、投资、家庭资产负债管理等各方面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保险资金运用的研究将提高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意识,强化资本运营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保险资金的高效运用。通过提供风险可控、较高收益产品,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