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常态下的中国保险资金运用研究
- 陈文辉等
- 6085字
- 2021-04-15 13:05:36
第二节 中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现状
中国保险资金运用从无到有,在发展中艰难探索、曲折前进。复杂与波动的市场环境给行业发展和监管改革带来很大的冲击和挑战,特别是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我们许多警示和启迪。建立科学、稳健、高效的保险资产管理体系,构建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制度、体制和机制,完善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的业务模式,推动产品化、投行化和国际化的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梳理中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发展概况,总结行业发展的历史成就,剖析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探索新常态下中国保险资金运用命题的首要任务。
一、中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回顾
中国保险资金运用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起步阶段:改革开放初期至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颁布,这一阶段的投资品种单一,市场混乱无序,累积了大量不良资产;(2)规范阶段:1995年至2003年,以《保险法》发布为标志,通过对投资活动进行整顿规范,逐步实现健康有序发展;(3)发展阶段:2003年至2012年,以建立集中化、专业化、规范化的保险资金运用体制和拓展投资渠道为标志,形成新的发展格局;(4)改革阶段:2012年至今,以“新国十条”“十三项新政”等新政策出台为标志,进一步深化保险资金运用及其监管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为规范和发展保险资金运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回顾中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发展史,可以发现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一)资产管理主体逐渐壮大
2003年,首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标志着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的正式起航。截至2014年底,全行业已经设立(或批复)21家综合性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0余家专业性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以及10余家在中国香港设立的资产管理子公司。各保险公司都设立了保险资产管理中心或资产管理部门,保险资产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大幅提高(见表1-1)。
表1-1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批复情况(截至2014年底)
资料来源: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包括研究、投资、配置、运营、风控、创新等平台在内的多部门协同工作的统一整体。伴随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群体的扩大、部门设置的健全以及投资管理功能的提升,保险资产管理团队逐步壮大,保险资产管理专业人员已经由2004年的200多人增加至目前的四五千人,10年间增加了10余倍;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的资产管理能力、风险防控能力、专业服务能力以及市场竞争能力稳步提升。保险资产管理业不仅成为中国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成熟的机构投资者和促进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投资渠道不断拓宽
自1984年以来,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业务范围不断拓宽,经历了从传统的银行存款、债券向股票、基金,再向基础设施、不动产等另类投资品种的逐步拓展。保险资金配置空间和弹性不断扩大,涵盖从公募领域到私募领域、从传统产品到另类工具、从境内市场到境外市场、从实体经济到虚拟经济的广阔领域,实现对主要金融资产类型的全覆盖(见表1-2)。
表1-2保险资金投资范围变化的历史沿革
资料来源: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
(三)资产规模高速增长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我国保险资产规模持续扩大。2004年至2014年,我国保险资产总额、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分别从1.2万亿元、1.1万亿元增加至10.2万亿元、9.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22.4%、22.2%(见图1-2)。2014年,保险业总资产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规模增速创四年来新高;2015年4月,保险资金运用余额首次达到10万亿元。
图1-2 2004—2014年保险业资产总额及增速
(四)资产结构日益优化
2004年至今,我国保险资产配置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总而言之,银行存款占比总体下降,债券占比先升后降但是总体稳定,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具有一定的起伏,另类投资占比增长较快(见图1-3)。
图1-3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结构
(五)投资收益逐步改善
2003年以来,保险资金运用总体收益逐步改善。2003年至2014年,保险资金运用已经累计实现投资收益约23326亿元。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得益于资本市场的繁荣,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从2003年的2.7%大幅提高到2007年的12.2%。2008年以来,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但是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始终保持正收益。2013年,保险资金实现投资收益3658亿元,平均收益率达5.04%,达到近四年以来的最好水平。2014年,保险资金实现投资收益5358.8亿元,同比增长46.5%,创历史新高;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6.3%,综合收益率为9.2%,比上年分别提高了1.3个和5.1个百分点,均创五年来最好水平(见图1-4)。
图1-4 2004—2014年保险资金运用平均收益率
(六)资产质量较为优良
总体上,保险资产风险基本可控、质量较为优良。存款和债券投资占比接近70%,存款主要存放在国有及上市股份制银行;债券投资以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含担保企业债等高等级债券为主;股票、基金投资占比较低,并有一定浮盈;股权和基础设施投资集中在重点行业,债权投资大多有大型商业银行担保。截至目前,历史遗留的不良资产基本处置完毕,尚未产生新的不良资产。
二、中国保险资金运用取得的成就
近十年来,我国保险资产管理业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在体制机制建设、投资理念塑造、效率效能提升、支持主业发展、促进实体经济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确立集中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体制
1.集中化管理
1995年《保险法》颁布以前,保险资金运用作为财务的附属业务,认识模糊、定位不准,导致出现资金管理分散、资金运用混乱、资金风险较高的局面。《保险法》颁布后,对保险资金运用的范围、原则做出严格限定,各保险公司通过统收统支、收支两条线等措施,实现了法人机构对保险资金的有效归集和统一管理,逐步建立了集约化、集中化的管理模式。
2.专业化运营
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中国保险业逐步确立保险资产专业化管理的道路。资金运用主体从公司财务部到公司内设投资部门,再到具有更多功能的资产管理中心,直至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资产管理公司,保险资产专业化管理体制基本确立。在这种体制下,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在组织形式上建立了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在内的较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在投资流程上形成了战略资产配置和战术资产配置多层次的决策机制以及独立于投资决策的交易环节;在专业分工上设置了权益投资、固定收益投资、另类投资、组合管理、风险控制、市场营销、基础研究等前中后台部门;在专业团队上,初步构建了多门类、多层次、多学科的覆盖前中后台的专业化管理团队。
3.规范化运作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保险资金运用在规范性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监管机构出台了多项保障保险资金运用安全平稳运行的政策法规,引导保险机构进行合理的资金配置。例如,2004年保监会颁布《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指引》,规定保险公司应根据信用状况、清算能力、账户管理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绩效评估能力等指标,建立第三方托管机制。此规定标志着保险资产托管制度的建立,为三方制衡协作机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010年保监会颁布《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资金运用形式、决策运行机制、风险管控、监督管理等一系列内容,是《保险法》修订实施后,保监会发布的关于保险资金运用的重要基础性规章,对规范保险资金运用,保障保险资金运用安全,维护广大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权益,防范保险业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于2014年做了进一步修订。
(二)树立资产负债匹配、长期价值投资、保险资金安全投资理念
1.资产负债匹配
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属于资产负债型机构,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是保险公司经营运作和资产管理的核心所在。世界保险业历史上屡次出现因为资产负债不匹配而导致保险公司破产的案例。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国的保险公司已逐步建立起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模式。具体来讲,通常由委托人根据负债的性质、特点、结构、期限和成本等要素,进行资产战略配置,再由受托人根据委托人资产战略配置的要求,设立资产战术组合,力求在特性、期限、收益、风险、币种等方面实现匹配要求和目标。
2.长期价值投资
保险资金来源于保险责任准备金(一般占保费的80%—90%以上),具有期限长、规模大、来源稳定等特点。传统寿险产品期限一般在15年至30年以上,即使寿险分红险期限一般也在5年以上,而且趸缴比例高达70%。这为保险资金的长期价值投资创造了条件,促使保险资产管理必须以一种长期眼光看待投资收益的稳定性,进而更加关注那些增长稳定、价值持久、具有稳定现金流、能够抵抗经济周期和市场波动的资产。
3.保险资金安全至上
保险资金运用关系着保险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有效防范风险始终是保险资金运用的首要任务。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了日本大和生命保险倒闭,追求高风险投资收益而忽略风险控制是其破产的重要原因。历史教训证明,保险资金运用始终要坚持安全至上。2004年中国保监会颁布了《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指引》,要求保险公司加强风险控制,防范投资风险,维护资产安全运转。
(三)提升资产管理效能
1.投资管理取得突出业绩
2003年以来,我国保险资产规模持续扩大,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不断拓宽,资金可投向收益较高的股票、基金、不动产等渠道,保险资金运用收益随之逐步改善。2003年至2014年,保险资金运用已经累计实现投资收益约23326亿元,平均投资收益率近5%。在保险业大部分年份承保亏损的情况下,资产管理对行业盈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风险管理体系逐步健全
在保监会的监督指导之下,全行业风险管理体系逐步健全。一方面,以推进保险资产托管为核心,建立了投资研究、决策、交易相互分离的三方制衡的运行机制,提高资产管理透明度;另一方面,树立了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意识,形成了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风险管理体系,经受住了经济周期变化和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在其他金融行业风险加速暴露的情况下,保险资产管理业没有发生大的风险事件,资产质量表现优良,不良资产比例始终保持在1%以内。
(四)积极服务保险主业,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1.积极服务保险主业
保险资金运用是保险业务的有机组成部分,服务保险主业是资金运用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近十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保险业普遍出现负债端承保盈利能力下降的问题,保险业利润对资产端投资收益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不确定性高,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波动性大幅上升。在此背景下,保险资金运用始终坚持服务保险主业的基本要求,以加快创新为重要动力,遵循顺势而为的指导思想,将追求绝对收益作为主要目标,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投资决策和内控机制,增强各类资产的运营管理能力。近几年,保险资金运用收益已经占到保险业整体收益的三分之二左右,有力支持了保险主业的发展。
2.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尤其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保险资产管理行业积极参与金融改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过去十余年,保险资金通过投资存款、债券、股票等金融工具,直接或间接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自2012年保险资金运用新政推出以来,保险资金通过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项目资产支持计划等产品,以债权、股权或股债融合等多种方式进入实体经济。在国家政策指引之下,保险资金主要投资于交通、能源、市政、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之中,为国家经济建设、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五)建立保险资金运用监管体系
1.明确监管思路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起步较晚、基础较弱。同时,保险资产规模大,投资操作难度大,对投资收益的要求也较高。因此,如何管理好规模庞大的保险资产、获取合理收益,是对监管层的巨大考验。
在充分考虑保险资金运用水平的基础上,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自成立以来始终以有效控制风险、维护市场安全为基础,不断创新监管理念,通过思想、制度、体制、机制的改革,以制度和政策引领行业发展,提升行业竞争力。同时,将市场运作与政策引导有机结合,根据宏观调控政策和金融市场变化趋势,适时拓展投资渠道,灵活调整监管政策,加强对保险资金运用的调控和引导。
2.完善监管制度
中国保监会妥善处理监管与市场、监管与发展、监管与风险的关系,以促进保险资产管理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首先,厘清监管的责任和定位,重在制度建设,维护市场环境。在监管方式上,把制定规则、监测风险、检查行为、教育市场作为监管的核心内容,以制度、体制、机制和政策引领行业发展,厘清监管与市场的责任边界。在职能设计上,以防范政策风险和行业系统性风险为主,支持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自主决策、自行投资、自担风险。
其次,逐步建立起“一个基础、五个工具、三个支撑”的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新框架。其中,“一个基础”就是以非现场监测和现场检查为基础;“五个工具”就是综合运用信息披露、分类监管、内部控制、资产负债管理和偿付能力五个事中事后监管工具;“三个支撑”就是依托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属地监管和资产管理登记系统三个有力的支撑。
最后,实施稳健有序的政策开放,保证政策的前瞻性和时效性。目前我国保险公司的投资经验比较匮乏,资本市场的规范与成熟程度有待提高,保监会从降低投资风险、保证资金安全性的目的出发,在审时度势、对环境深入研判、评估行业能力的基础上,逐步放开投资渠道。同时,保监会对保险资产的风险收益进行判断,适时放开投资政策,增强保险资产管理业获取重大机会和重要资源的能力。
3.转变监管方式
随着行业发展的日渐成熟和监管能力的不断提升,保监会对保险资产管理的监管方式逐渐向放松管制、减少审批、尊重市场的方向转变。具体来讲,一是监管重点由市场准入向能力评估转变。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保监会的监管手段由事项审批改为注册管理。同时保监会逐步完善行业投资能力监管标准,坚持能力优先。二是监管手段由单一比例约束向弹性比例约束和资本约束转变。在行业发展初期,保监会对保险资金投资实行严格的单一比例监管。随着行业成熟,保监会逐渐推行大类资产配置的比例监管,简化投资比例监管体系。三是监管流程由事后监管向全程持续监管转变。保监会推动监管端口前移,加强交易行为监测和风险预警,实施全过程监管,落实全面风险管理,加强窗口指导,及时提示风险。四是监管方式由现场检查为主向加强非现场检查转变。保监会在加大现场检查力度的同时,加快开发资产管理监管信息系统,完善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指标体系和报表体系,提高非现场分析水平。
4.提高监管效率
保险资产规模的迅速增长对监管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监会着力提升监管能力,推进监管的专业化和技术化,提高监管效率和质量,稳步实施标准化、数量化和技术化监管。首先,积极开发监管系统。推动保险资产管理监管信息系统的建设,促进全行业各公司及时报送数据,纳入系统检测,实现业务系统和监管系统的无缝对接,统一监管和市场规则,以系统带动监管效率提升。其次,实行监管流程再造。取消大部分审批流程,建立报告制度和框架;推行报告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透明化”,规范要件、要素,实行会签制度。最后,提升监管人员能力。保险资产管理监管是极具专业性和技术性的监管业务,基于此,保监会通过多种方式,提高监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打造一支具有较高专业水准、较高技术手段和较强前瞻意识的资产管理监管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