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言·警世通言(中华经典小说注释系列)
- (明)冯梦龙
- 8766字
- 2021-03-03 17:23:31
第一卷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浪说曾分鲍叔金[1],谁人辨得伯牙琴!
于今交道奸如鬼,湖海空悬一片心。
古来论交情至厚,莫如管鲍。管是管夷吾,鲍是鲍叔牙。他两个同为商贾,得利均分。时管夷吾多取其利,叔牙不以为贪,知其贫也;后来管夷吾被囚,叔牙脱之,荐为齐相。这样朋友,才是个真正相知。这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2],谓之知音,总来叫做相知。今日听在下说一桩俞伯牙的故事。列位看官们,要听者,洗耳而听;不要听者,各随尊便。正是:
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
话说春秋战国时,有一名公,姓俞名瑞字伯牙,楚国郢都人氏,即今湖广荆州府之地也[3]。那俞伯牙身虽楚人,官星却落于晋国[4],仕至上大夫之位[5]。因奉晋主之命,来楚国修聘[6]。伯牙讨这个差使,一来是个大才,不辱君命;二来就便省视乡里,一举两得。当时从陆路至于郢都,朝见了楚王,致了晋主之命。楚王设宴款待,十分相敬。那郢都乃是桑梓之地[7],少不得去看一看坟墓,会一会亲友。[8]。伯牙离楚一十二年,思想故国江山之胜,欲得恣情观览,要打从水路大宽转而回[9]。乃假奏楚王道:“臣不幸有犬马之疾[10],不胜车马驰骤。乞假臣舟楫[11],以便医药。”楚王准奏,命水师拨大船二只,一正一副。正船单坐晋国来使,副船安顿仆从行李。都是兰桡画桨,锦帐高帆,甚是齐整。群臣直送至江头而别。
只因览胜探奇,不顾山遥水远。
伯牙是个风流才子,那江山之胜,正投其怀。张一片风帆,凌千层碧浪,看不尽遥山叠翠,远水澄清。不一日,行至汉阳江口。时当八月十五日中秋之夜,偶然风狂浪涌,大雨如注。舟楫不能前进,泊于山崖之下。不多时,风恬浪静,雨止云开,现出一轮明月。那雨后之月,其光倍常。伯牙在船舱中,独坐无聊,命童子:“焚香炉内,待我抚琴一操[12],以遣情怀。”童子焚香罢,捧琴囊置于案间。伯牙开囊取琴,调弦转轸[13],弹出一曲。曲犹未终,指下“刮剌”的一声响,琴弦断了一根。伯牙大惊,叫童子去问船头[14]:“这住船所在是甚么去处[15]?”船头答道:“偶因风雨,停泊于山脚之下,虽然有些草树,并无人家。”伯牙惊讶,想道:“是荒山了。若是城郭村庄,或有聪明好学之人,盗听吾琴,所以琴声忽变,有弦断之异。这荒山下,那得有听琴之人?哦,我知道了,想是有仇家差来刺客;不然,或是贼盗伺候[16],登舟劫我财物。”叫左右[17]:“与我上崖搜检一番。不在柳阴深处,定在芦苇丛中!”
左右领命,唤齐众人,正欲搭跳上崖[18]。忽听岸上有人答应道:“舟中大人,不必见疑。小子并非奸盗之流,乃樵夫也。因打柴归晚,值骤雨狂风,雨具不能遮蔽,潜身岩畔。闻君雅操,少住听琴。”伯牙大笑道:“山中打柴之人,也敢称‘听琴’二字!此言未知真伪,我也不计较了。左右的,叫他去罢。”那人不去,在崖上高声说道:“大人出言谬矣!岂不闻:‘十室之邑,必有忠信。’[19]‘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20]大人若欺负山野中没有听琴之人,这夜静更深,荒崖下也不该有抚琴之客了。”
伯牙见他出言不俗,或者真是个听琴的,亦未可知。止住左右不要啰唣[21],走近舱门,回嗔作喜的问道[22]:“崖上那位君子,既是听琴,站立多时,可知道我适才所弹何曲?”那人道:“小子若不知,却也不来听琴了。方才大人所弹,乃孔仲尼叹颜回,谱入琴声。其词云:‘可惜颜回命蚤亡[23],教人思想鬓如霜。只因陋巷箪瓢乐[24],……’到这一句,就断了琴弦,不曾抚出第四句来,小子也还记得:‘留得贤名[25],难以问答。”命左右:“掌跳,看扶手,请那位先生登舟细讲。”左右掌跳,此人上船,果然是个樵夫:头戴箬笠,身披蓑衣,手持尖担,腰插板斧,脚踏芒鞋[26]。手下人哪知言谈好歹,见是樵夫,下眼相看:“咄!那樵夫下舱去,见我老爷叩头,问你甚么言语,小心答应。官尊着哩!”樵夫却是个有意思的,道:“列位不须粗鲁,待我解衣相见。”除了斗笠,头上是青布包巾;脱了蓑衣,身上是蓝布衫儿;搭膊拴腰[27],露出布裩下截[28]。那时不慌不忙,将蓑衣、斗笠、尖担、板斧,俱安放舱门之外。脱下芒鞋,去泥水[29],重复穿上,步入舱来。官舱内公座上灯烛辉煌。樵夫长揖而不跪,道:“大人,施礼了。”俞伯牙是晋国大臣,眼界中那有两接的布衣[30]。下来还礼,恐失了官体,既请下船,又不好叱他回去。伯牙没奈何,微微举手道:“贤友免礼罢。”叫童子看坐的。童子取一张杌坐儿置于下席[31]。伯牙全无客礼,把嘴向樵夫一弩,道:“你且坐了。”你我之称,怠慢可知。那樵夫亦不谦让,俨然坐下。
伯牙见他不告而坐,微有嗔怪之意,因此不问姓名,亦不呼手下人看茶。默坐多时,怪而问之:“适才崖上听琴的,就是你么?”樵夫答言:“不敢。”伯牙道:“我且问你,既来听琴,必知琴之出处。此琴何人所造?抚他有甚好处?”正问之时,船头来禀话:“风色顺了,月明如昼,可以开船。”伯牙分付:“且慢些!”樵夫道,“承大人下问,小子若讲话絮烦,恐担误顺风行舟。”伯牙笑道:“惟恐你不知琴理。若讲得有理,就不做官,亦非大事,何况行路之迟速乎!”
[32]。此琴乃伏羲氏所琢[33],见五星之精[34],飞坠梧桐,凤皇来仪[35]。凤乃百鸟之王,非竹实不食,非梧桐不栖,非醴泉不饮[36]。伏羲以知梧桐乃树中之良材,夺造化之精气,堪为雅乐,令人伐之。其树高三丈三尺,按三十三天之数;截为三段,分天、地、人三才。取上一段叩之,其声太清,以其过轻而废之;取下一段叩之,其声太浊,以其过重而废之;取中一段叩之,其声清浊相济,轻重相兼。送长流水中,浸七十二日,按七十二候之数[37]。取起阴干,选良时吉日,用高手匠人刘子奇制成乐器。此乃瑶池之乐[38],故名瑶琴。长三尺六寸一分,按周天三百六十一度;前阔八寸,按八节[39];后阔四寸,按四时;厚二寸,按两仪[40]。有金童头、玉女腰、仙人背[41]龙池、凤沼[42],玉轸、金徽[43]。那徽有十二,按十二月;又有一中徽,按闰月。先是五条弦在上,外按五行:金、木、水、火、土;内按五音:宫、商、角、徵、羽[44]。尧舜时操五弦琴[45],歌《南风》诗,天下[46],添弦一根,清幽哀怨,谓之文弦。后武王伐纣,前歌后舞,添弦一根,激烈发扬,谓之武弦。先是宫、商、角、徵、羽五弦,后加二弦,称为文武七弦琴。此琴有六忌、七不弹、八绝。何为六忌?一忌大寒,二忌大暑,三忌大风,四忌大雨,五忌迅雷,六忌大雪。何为七不弹?闻丧者不弹,奏乐不弹,事冗不弹,不净身不弹,衣冠不整不弹,不焚香不弹,不遇知音者不弹。何为八绝?总之清奇幽雅,悲壮悠长。此琴抚到尽美尽善之处,啸虎闻而不吼,哀猿听而不啼。乃雅乐之好处也。”
伯牙听见他对答如流,犹恐是记问之学。又想道:“就是记问之学,也亏他了。我再试他一试。”此时已不似在先你我之称了,又问道:“足下既知乐理,当时孔仲尼鼓琴于室中,颜回自外入,闻琴中有幽沉之声,疑有贪杀之意,怪而问之。仲尼曰:‘吾适鼓琴,见猫方捕鼠,欲其得之,又恐其失之。此贪杀之意,遂露于丝桐[47]。’始知圣门音乐之理,入于微妙。假如下官抚琴,心中有所思念,足下能闻而知之否?”樵夫道:“《毛诗》云[48]:‘他人有心,予忖度之。’[49]大人试抚弄一过,小子任心猜度[50]。若猜不着时,大人休得见罪。”伯牙将断弦重整,沉思半晌,其意在于高山,抚琴一弄。樵夫赞道:“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伯牙不答。又凝神一会,将琴再鼓,其意在于流水。樵夫又赞道:“美哉汤汤乎[51]!志在流水。”只两句,道着了伯牙的心事。伯牙大惊,推琴而起,与子期施宾主之礼。连呼:“失敬!失敬!石中有美玉之藏,若以衣貌取人,岂不误了天下贤士!先生[52]。”子期道:“原来是伯牙大人。”伯牙推子期坐于客位,自己主席相陪,命童子点茶[53]。茶罢,又命童子取酒共酌。伯牙道:“借此攀话[54],休嫌简亵[55]。”子期称:“不敢。”
童子取过瑶琴,二人入席饮酒。伯牙开言又问:“先生声口是楚人了,但不知尊居何处?”子期道:“离此不远,地名马安山集贤村,便是荒居。”伯牙点头道:“好个集贤村。”又问:“道艺何为[56]?”子期道:“也就是打柴为生。”伯牙微笑道:“子期先生,下官也不该僭言,似先生这等抱负,何不求取功名,立身于廊庙[57],垂名于竹帛[58]?却乃赍志林泉[59],混迹樵牧,与草木同朽?窃为先生不取也。”子期道:“实不相瞒,舍间上有年迈二亲,下无手足相辅。采樵度日,以尽父母之馀年。虽位为三公之尊[60],不忍易我一日之养也。”伯牙道:“如此大孝,一发难得。”
二人杯酒酬酢了一会[61]。子期宠辱无惊,伯牙愈加爱重。又问子期:“青春多少?”子期道:“虚度二十有七。”伯牙道:“下官年长一旬。子期若不见弃,结为兄弟相称,不负知音契友。”子期笑道:“大[62]?有辱俯就。”伯牙道:“‘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下官碌碌风尘,得与高贤结契[63],实乃生平之万幸。若以富贵贫贱为嫌,觑俞瑞为何等人乎[64]!”遂命童子重添炉火,再爇名香,就船舱中与子期顶礼八拜[65]。伯牙年长为兄,子期为弟。今后兄弟相称,生死不负。拜罢,复命取暖酒再酌。子期让伯牙上坐,伯牙从其言,换了杯箸,子期下席,兄弟相称,彼此谈心叙话。正是:
合意客来心不厌,知音人听话偏长。
谈论正浓,不觉月淡星稀,东方发白。船上水手都起身收拾篷索,整备开船。子期起身告辞,伯牙捧一杯酒递与子期,把子期之手,叹道:“贤弟,我与你相见何太迟,相别何太早!”子期闻言,不觉泪珠滴于杯中。子期一饮而尽,斟酒回敬伯牙。二人各有眷恋不舍之意。伯牙道:“愚兄馀情不尽,意欲曲延贤弟同行数日,未知可否?”子期道:“小弟非不欲相从。怎奈二亲年老,‘父母在,不远游’。”伯牙道:“既是二位尊人在堂,回去告过二亲,到晋阳来看愚兄一看,这就是‘游必有方了’[66]。”子期道:“小弟不敢轻诺而寡信,许了贤兄,就当践约。万一禀命于二亲,二亲不允,使仁兄悬望于数千里之外,小弟之罪更大矣。”伯牙道:“贤弟真所谓至诚君子。也罢,明年还是我来看贤弟。”子期道:“仁兄明岁何时到此?小弟好伺候尊驾。”伯牙屈指道:“昨夜是中秋节,今日天明,是八月十六日了。贤弟,我来仍在仲秋中五六日奉访。若过了中旬,迟到季秋月分,就是[67],不为君子。”叫童子:“分付记室[68],将钟贤弟所居地名及相会的日期,登写在日记簿上。”子期道:“既如此,小弟来年仲秋中五六日,准在江边侍立拱候,不敢有误。天色已明,小弟告辞了。”伯牙道:“贤弟且住。”命童子取黄金二笏[69],不用封帖,双手捧定,道:“贤弟,些须薄礼,权为二位尊人甘旨之费[70]。斯文骨肉,勿得嫌轻。”子期不敢谦让,即时收下。再拜告别,含泪出舱,取尖担挑了蓑衣、斗笠,插板斧于腰间,掌跳搭扶手上崖。伯牙直送至船头,各各洒泪而别。
不题子期回家之事。再说俞伯牙点鼓开船,一路江山之胜,无心观览,心心念念,只想着知音之人。又行了几日,舍舟登岸。经过之地,知是晋国上大夫,不敢轻慢,安排车马相送。直至晋阳[71],回复了晋主,不在话下。
光阴迅速,过了秋冬,不觉春去夏来。伯牙心怀子期,无日忘之。想着中秋节近,奏过晋主,给假还乡。晋主依允。伯牙收拾行装,仍打大宽转,从水路而行。下船之后,分付水手,但是湾泊所在[72],就来通报地名。事有偶然,刚刚八月十五夜,水手禀复,此去马安山不远。伯牙依稀还认得去年泊船相会子期之处。分付水手,将船湾泊,水底抛锚,崖边钉橛。其夜晴明,船舱内一线月光,射进朱帘。伯牙命童子将帘卷起,步出舱门,立于船头之上,仰观斗柄[73],水底天心,万顷茫然,照如白昼。思想去岁与知己相逢,雨止月明。今夜重来,又值良夜。他约定江边相候,如何全无踪影,莫非爽信?又世[74],商弦中有哀怨之声。伯牙停琴不操:“呀!商弦哀声凄切,吾弟必遭忧在家。去岁曾言父母年高。若非父丧,必是母亡。他为人至孝,事有轻重,宁失信于我,不肯失礼于亲,所以不来也。来日天明,我亲上崖探望。”叫童子收拾琴桌,下舱就寝。
伯牙一夜不睡,真个巴明不明,盼晓不晓。看看月移帘影,日出山头。伯牙起来梳洗整衣,命童子携琴相随,又取黄金十镒带去[75]:“傥吾弟居丧,可为赙礼[76]。”踹跳登崖,行于樵径,约莫十数里,出一谷口,伯牙站住。童子禀道:“老爷为何不行?”伯牙道:“山分南北,路列东西。从山谷出来,两头都是大路,都去得。知道那一路往集贤村去?等个识路之人,问明了他,方才可行。”伯牙就石上少憩,童儿退立于后。不多时,左手官路上有一老叟,髯垂玉线,发挽银丝,箬冠野服[77],左手举藤杖,右手携竹篮,徐步而来。伯牙起身整衣,向前施礼。那老者不慌不忙,将右手竹篮轻轻放下,双手举藤杖还礼,道:“先生有何见教?”伯牙道:“请问两头路,那一条路,往集贤村去的?”老者道:“那两头路,就是两个集贤村。左手是上集贤村,右手是下集贤村,通衢三十里官道[78]。先生从谷出来,正当其半。东去十五里,西去也是十五里。不知先生要往那一个集贤村?”
伯牙默默无言,暗想道:“吾弟是个聪明人,怎么说话这等糊涂!相会之日,你知道此间有两个集贤村,或上或下,就该说个明白了。”[79]。”伯牙道:“便是。”老者道:“两个集贤村中,有一二十家庄户,大抵都是隐遁避世之辈。老夫在这山里,多住了几年,正是‘土居三十载,无有不亲人’。这些庄户,不是舍亲,就是敝友。先生到集贤村必是访友,只说先生所访之友,姓甚名谁,老夫就知他住处了。”伯牙道:“学生要往钟家庄去。”老者闻“钟家庄”三字,一双昏花眼内,扑簌簌掉下泪来,道:”先生别家可去,若说钟家庄,不必去了。”伯牙惊问:“却是为何?”老者道:“先生到钟家庄,要访何人?”伯牙道:“要访子期。”老者闻言,放声大哭道:“子期钟徽,乃吾儿也。去年八月十五采樵归晚,遇晋国上大夫俞伯牙先生。讲论之间,意气相投,临行赠黄金二笏。吾儿买书攻读,老拙无才,不曾禁止。旦则采樵负重,暮则诵读辛勤,心力耗废,染成怯疾[80],数月之间,已亡故了。”
伯牙闻言,五内崩裂,泪如涌泉,大叫一声,傍山崖跌倒,昏绝于地。钟公用手搀扶,回顾小童道,“此位先生是谁?”小童低低附耳道:“就是俞伯牙老爷。”钟公道:“元来是吾儿好友[81]。”扶起伯牙苏醒。伯牙坐于地下,口吐痰涎,双手捶胸,恸哭不已。道:“贤弟呵,我昨夜泊舟,还说你爽信,岂知已为泉下之鬼!你有才无寿了!”钟公拭泪相劝。伯牙哭罢起来,重与钟公施礼,不敢呼老丈,称为老伯,以见通家兄弟之意[82]。伯牙道:“老伯,令郎还是停柩在家,还是出瘗郊外了[83]?”钟公道:“一言难尽!亡儿临终,老夫与拙荆坐于卧榻之前[84]。亡儿遗语嘱付道:‘修短由天[85],儿生前不能尽人子事亲[86],往坟前烧化,何期与先生相遇!”伯牙道:“既如此,奉陪老伯,就坟前一拜。”命小童代太公提了竹篮。
钟公策杖引路,伯牙随后,小童跟定,复进谷口。果见一丘新土,在于路左。伯牙整衣下拜:“贤弟在世为人聪明,死后为神灵应。愚兄此一拜,诚永别矣!”拜罢,放声又哭。惊动山前山后、山左山右黎民百姓,不问行的住的、远的近的,闻得朝中大臣来祭钟子期,回绕坟前,争先观看。伯牙却不曾摆得祭礼,无以为情。命童子把瑶琴取出囊来,放于祭石台上,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一操。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鼓掌大笑而散。伯牙问:“老伯,下官抚琴,吊令郎贤弟,悲不能已,众人为何而笑?”钟公道:“乡野之人,不知音律。闻琴声以为取乐之具,故此长笑。”伯牙道:“原来如此。老伯可知所奏何曲?”钟公道:“老夫幼年也颇习。如今年迈,五官半废,模糊不懂久矣。”伯牙道:“这就是下官随心应手一曲短歌,以吊令郎者,口诵于老伯听之。”钟公道:“老夫愿闻。”伯牙诵云: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87],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伯牙于衣间取出解手刀[88],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用力一摔,摔得玉轸抛残,金徽零乱。钟公大惊,问道:“先生为何摔碎此琴?”伯牙道:
[89],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钟公道:“原来如此,可怜!可怜!”伯牙道:“老伯高居,端的在上集贤村[90],还是下集贤村?”钟公道:“荒居在上集贤村第八家就是。先生如今又问他怎的?”伯牙道:“下官伤感在心,不敢随老伯登堂了。随身带得有黄金二镒,一半代令郎甘旨之奉,一半买几亩祭田,为令郎春秋扫墓之费。待下官回本朝时,上表告归林下。那时却到上集贤村,迎接老伯与老伯母,同到寒家,以尽天年。吾即子期,子期即吾也。老伯勿以下官为外人相嫌。”说罢,命小僮取出黄金,亲手递与钟公,哭拜于地。钟公答拜,盘桓半晌而别。
这回书,题作《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后人有诗赞云:
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
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
[1] 浪说:信口说,妄说。
[2] 声气相求:指志同道合,有共同语言,情意相投。
[3] 荆州府:明代属湖广行省,治所江陵县(今湖北荆州)。
[4] 官星:犹官运。迷信说法,做高官的人都与天上的星宿相应,故称官星。
[5] 上大夫:先秦官名。战国诸侯国中的爵位分为卿、大夫、士三级。大夫比卿低一等,分为上、中、下三等,“上大夫”是最高一级的大夫。
[6] 修聘:古代诸侯之间互相派遣使臣访问。
[7] 桑梓:语出《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谓宅旁的桑树和梓树,为父母所种植,对桑梓一定要恭敬。后代用“桑梓”作为故乡的代称。
[8] 高车驷马:显贵者的车乘。高车,指车盖高,可立乘的车子。驷马,一辆车套四匹马。
[9] 大宽转:绕大弯子。
[10] 犬马之疾:对人谦称自己的疾病。
[11] 假(jiǎ):借。
[12] 一操:犹言一曲。也作“一弄”。
[13] 轸:弦乐上系弦线的小柱,可以转动调节弦的松紧,以定音的高低。
[14] 船头:船工的头目。
[15] 住船:指停船。去处:地方。
[16] 伺候:等候。更(ɡēnɡ)深:指深夜。
[17] 左右:身边的随从。
[18] 跳:上下船用的跳板。
[19] “十室之邑”二句: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地方,也一定有忠诚信实的人。指处处都有贤人。语出《论语·公冶长》:“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邑,人群居住的地方。
[20] “门内有君子”二句:谚语,谓家有君子,就能招致贤人。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21] 啰唣:吵闹,骚扰。
[22] 回嗔作喜:即转怒为喜。
[23] 蚤:同“早”。
[24] “只因”句:颜回家住陋巷,箪食瓢饮,那种贫困的生活是一般人难以忍受的,但他却安贫乐道,深为孔子所赞赏:“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
[25] 窎(diào)远:遥远。
[26] 芒鞋:草鞋。
[27] 搭膊:即褡,又称“褡裢”。一种中间开口的长方形布袋,两端可装钱物,系在腰间,也可以搭在肩上或手提。
[28] 裩:同“裈”,有裆的裤子。
[29] (xǐ):这里是控或抖的意思。
[30] 两接的布衣:指穿短衫和裤子的普通百姓。两接,即两截。布衣,指平民。
[31] 杌坐儿:小矮凳。
[32] 僭谈:谦词,指超越身份的妄谈。
[33] 伏羲氏: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首。相传他发明创造了八卦,教人渔猎的方法,他还是中医学的创始人。
[34] 见:同“现”,体现。五星: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
[35] 凤皇来仪:凤凰降临。古代认为这是一种瑞应。皇,同“凰”。来仪,犹降临。仪,与“来”同义。
[36] 醴泉:甘美的泉水。
[37] 七十二候:古代以五天为一候,一月六候,三候为一节气,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共七十二候。
[38] 瑶池:相传是昆仑山上的天池,西王母所居的地方。
[39] 八节: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八节。
[40] 两仪:指天地。
[41] 金童头、玉女腰、仙人背:是对琴身不同部位的美称。
[42] 龙池、凤沼:古琴底板有二孔,上为龙池,下为凤沼,供出音用。
[43] 金徽:琴上金饰的标帜,在琴面的外侧,共有十三个,指明泛音的位置。
[44] 宫、商、角、徵(zhǐ)、羽:我国古代五声音阶的五个级,相当于简谱中的1、2、3、5、6。
[45] 操:弹奏。
[46] 伯邑考:周文王的长子。被商纣王杀害。
[47] 丝桐:指琴。
[48] 《毛诗》:指西汉时鲁国毛亨和赵国毛苌所辑注的古文《诗》,也就是后来流行于世的《诗经》。
[49] “他人有心”二句:谓他人有什么想法,我可以揣摩知道它。语出《诗经·小雅·巧言》。
[50] 任心:用心,凭心。
[51] 汤汤(shānɡ):水流盛大的样子。
[52] 上国:春秋时称齐晋等中原诸侯国为上国,这里是对楚国的尊称。
[53] 点茶:泡茶。
[54] 攀话:交谈,互相闲谈。
[55] 简亵:怠慢,不恭敬。
[56] 道艺:道德与学艺。这里指平素的技能、专长。
[57] 廊庙:指朝廷。
[58] 竹帛:竹简和白绢,古代用以书写文字。后指书册、史籍。
[59] 赍(jī)志:怀抱大志。
[60] 三公:古代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指司马、司徒、司空,或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以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为三公。为共同负责军政的最高长官。这里泛指高官显爵。
[61] 酬酢:主客互相敬酒。主敬客曰酬,客还敬称酢。
[62] 扳(pān):同“攀”。
[63] 结契:结交相得。
[64] 觑:看。
[65] 顶礼八拜:人下跪后,双手趴地,朝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位叩拜,表示结为生死与共的异姓兄弟。
[66] 游必有方:如果远游要有一定的去处。语出《论语·里仁》。
[67] 爽信:失信,失约。
[68] 记室:掌管章表、书记的官。此处指私人秘书。
[69] 笏:将金银铸成条板,形似大臣上朝时所执的笏。一笏五十两,相当后的一锭。
[70] 甘旨:这里指奉养双亲的食物。
[71] 晋阳:晋国古城邑名,在今山西太原晋源镇附近。
[72] 但:只要。
[73] 斗柄:即斗杓,北斗七星的前三颗星。这里指北斗星。
[74] 汎:指弹奏琴。
[75] 镒:古代重量单位。一镒二十两或二十四两。
[76] 赙(fù):用财物帮助别人办丧事。
[77] 箬冠:用箬竹叶或篾编制的帽子。野服:村野平民的服装。
[78] 通衢(qú):四通八达的大道。
[79] 抓:音义同“找”。
[80] 怯疾:痨病。也作“怯症”。
[81] 元:同“原”。
[82] 通家:世代通好,指世交。
[83] 瘗(yì):埋葬。
[84] 拙荆:对人称自己妻子的谦词。
[85] 修短:指寿命的长短。
[86] 一陌:即一百。这里作一串或一挂解释。
[87] 一抔(póu)土:指坟墓。一抔,即一捧。
[88] 解手刀:日常应用的小佩刀。
[89] 凤尾:琴的别称。这里指琴摔坏后剩下的尾端。
[90] 端的:到底,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