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良言一句三冬暖,换位思考暖人心

  • 贴心话
  • 安琪
  • 10028字
  • 2019-07-08 15:41:27

很多时候,一句同情理解的话,会深入对方的内心,温暖对方,给对方很大的安慰。没有人会一直一帆风顺,总有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有人能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感受,并给予恰当的安慰、鼓励、规劝,无疑会让他人内心倍感温暖。

放低姿态说“小话”,对方更喜欢你

很多时候,与人交往,保持一定程度的低姿态,更容易获得别人的尊敬、认同和支持。如果高姿态行事,甚至“一往无前”,则极有可能会碰壁。

富兰克林有一次去拜访一位老前辈。当时的富兰克林年轻气盛,他昂首阔步走进老前辈的家门,没想到被低矮的门框撞了头,痛得他连忙用手捂住头。

老前辈出来迎接他时,看到了这个场景,意味深长地说:“很痛吧?可是,这将可能是你来这儿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的时候要低头,这也是我想要告诉你的事情。”

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得到的教训看成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收获。

人不管从事何种职业,处于何种高位,总有一些时候,要学会低头,学会说“小话”。

相信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每一个心理正常的人都不愿意别人趾高气扬、咄咄逼人地跟自己说话。尽管有些时候,说话之人有着很高的地位,但这种说话方式还是会伤害大家的自尊心。

这种心理需求要求地位高者要多做换位思考,在与地位低者说话时,放低姿态说“小话”,以满足地位低者的自尊心需求。只有这样的讲话方式,才能得到对方的真心欢迎。

经过激烈的角逐,一位现任总统成功获得连任资格。庆祝活动第一天,这位总统下令开放总统府邸,与一百多个小朋友亲切“会谈”。

活动中,一个小朋友问总统:“你小时候哪一门功课最糟糕?老师是不是也批评你?”

“我品德课最糟糕,因为我喜欢说话,常常打扰到别人。犯了错误,自然要挨老师批评。我经常挨老师批评。”总统认真地回答道。

“总统和我们一样,也会挨老师批评。”小朋友们高喊道,并且哈哈大笑起来。现场气氛非常活跃。

一个来自贫民区的孩子怯生生地来到总统面前,她对总统说,她每天上学都很害怕,因为她不知道上学路上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会碰到哪些可怕的坏人。

总统收起了笑容,神情变得严肃,他用手轻轻握住说话孩子的手,亲切地说:“我知道我们国家现在的治安情况还存在很多问题,枪支泛滥,抢劫、绑架时有发生,毒品问题也很严重。我代表政府,保证我们一定会尽最大努力改善这些情况。你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参与到强大祖国的行列中来,一起来对付那些坏人。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

总统的话让小朋友们倍感亲切,小朋友们都把总统当作了一个贴心的好朋友,他们一个个提出自己的问题。尽管很多问题很幼稚,但总统不厌其烦,都逐一认真地回答。

贵为一国总统,却能做到如此亲民,这也是他能获得大多数人支持的主要原因。

总之,地位高者在和地位低者交流沟通时,如果能换位思考,照顾对方的感受,放低姿态说话,无疑会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而且更容易沟通。

相反,如果以一副居高临下、趾高气扬的姿态说话,自然让对方感到压抑,心情不爽,并进而产生本能的抵触,双方的关系自然难以和谐。

学会打圆场,讨双方欢喜

“打圆场”是从善意的角度出发,以特定的话语去缓和紧张气氛,调节人际关系的一种语言行为,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有个理发师带了个学徒。学艺3个月后,徒弟感觉手艺学得差不多了,于是请师傅允许他正式上岗,给顾客理发。师傅想了想答应了,徒弟很高兴。

徒弟给第一位顾客理完发,顾客照照镜子说:“头发留得太长。”徒弟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师傅在一旁笑着说道:“头发长些好,可以让您显得含蓄,这叫藏而不露,符合像您这样有身份的人。”顾客听了,高兴而去。

徒弟给第二位顾客理完发,顾客照照镜子说:“头发留得太短。”徒弟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师傅笑着解释:“头发短些好,那样显得您更精神,英姿飒爽,一看就有精气神。”顾客听了,美滋滋付了钱。

徒弟给第三位顾客理完发,顾客边交钱边嘟囔:“理个发花这么长时间,真不知道怎么搞的。”徒弟还是不知道说些什么。师傅又马上笑着解释:“为‘首脑’多花点时间十分值得。进门苍头秀士,出门白面书生嘛!”顾客听后,转怒为喜,笑呵呵地离去。

徒弟给第四位顾客理完发,顾客一边付钱一边说:“用的时间太短了,从洗到理20分钟就搞定了,这也太快了。”徒弟又不知如何应对,愣在那儿。师傅马上笑着解释:“时间就是金钱,‘顶上功夫’速战速决,而且保质保量,您何乐而不为?”顾客听了,笑容浮现,客气地告辞离店。

至此,徒弟才知道自己还没有学好手艺,特别是嘴上的功夫还十分欠缺,于是又继续跟师傅学习。

这个理发师机智灵活,能说会道,善于“打圆场”,他每次得体地打圆场,都使徒弟摆脱了窘境,而且还赢得了顾客的满意,让对方转怨为喜,高兴而去。徒弟这时候才明白,自己的学艺之路还远远没有结束。

打圆场要善用吉言。吉言顺耳,爱听吉言几乎是人们共同的心理,如这个故事中的“藏而不露”“精气神”“进门苍头秀士,出门白面书生”皆是吉言。理发师傅巧妙地利用了人们爱听吉言的这种心理,在顾客抱怨时,有针对性地用吉言来博得对方的欢喜。这样,顾客的抱怨消释了,之前不快的心理得到“吉言”的“慰抚”,自然也就得到舒缓了。下面的例子同样说明了这个道理。

慈禧太后当场写了一个“福”字赐给艺人杨小楼。但是在书写的时候,她将“示”字旁错写成了“衣”字旁。旁边的一位小王爷发现了这个错误,他急忙提醒了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很为难,他不好意思再将赐出去的字要回来,更不好意思让杨小楼拿走一个写错了的字,因此一时间,气氛很紧张。这时,聪明的太监李莲英站了出来,笑呵呵地说:“老佛爷之福,理应要比别人多出一‘点’呀!”此话一出,尴尬的气氛顿时一扫而空,慈禧太后和大臣们以及那位艺人杨小楼都笑了。

打圆场要注意扬长避短。生活中的好与坏、对与错、利与弊是相对的。任何事情都有两重性,要辩证地看待问题,注意扬长避短,打圆场同样也要注意扬长避短。理发师傅针对各种不同的情况,用巧妙的语言去做解释,通过“扬长”,把对方引向新的视角,对先前不满意的事来一番变位思考,让对方从一个新的角度去体会美好的地方,从而愉快地接受自己的观点。

打圆场还要求用语幽默。幽默的语言会让尴尬的气氛得到缓解,使人能转怒为喜,甚至开怀大笑,而且还可以使人能从中获得感悟。在第一个故事中,理发师傅对第三位顾客所说的话中,“首脑”一词,用语幽默,寓谐于庄,而且一语双关,皆可以指头部,又可以指理发者,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顾客的身份。顾客听了,怎能不高兴?“进门苍头秀士,出门白面书生”之语,既有比喻,又有对比,可谓妙语佳句,而且用语诙谐幽默。顾客听了自然开怀一笑,欣喜而去。

打圆场还需要理解双方的心情,并找出各方的差异,然后肯定各方的优势,最后再给予调侃。注意不偏不倚,要让双方感觉到情真意切,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在现实生活中,需要打圆场的地方有很多,有时需要为自己的过失打圆场,有时候需要为他人的争吵打圆场,有时候需要为他人的尴尬打圆场。掌握了打圆场的技巧就能有效化解矛盾,平息争吵,避免发生不愉快的事情,创造愉快和谐的人际关系。

适时变通,多说别人乐意听的话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两个人结伴旅行,其中一个人喜欢说实话,另一个人喜欢说假话。当俩人旅行到猴国时,被一群毛手毛脚的猴捉住了。

猴王很想知道这两个外人对自己和自己的国家有什么看法。于是,它摆出一副架势,让群猴分列左右,它坐在它自认为霸气无比的王座上。

“外来的朋友,你们说说,我是个怎样的国王啊?”猴王开了口。

喜欢说实话的人心中琢磨:“人都喜欢耿直的人,也一定爱听实在话。那我就说实话,肯定会得到很多赏赐!”

想到这里,他高声说道:“您是一只很优秀的猴子,而您的臣子们也都是些优秀的猴子。”

“什么?你这个该死的外来人!”猴王听了喜欢说实话的人的一番真话,勃然大怒,高声怒吼。盛怒之下,猴王命令将这个喜欢说实话的人丢到群猴中,让群猴随意处置。

接着,猴王又问那个喜欢说假话的人同样的问题:“你说说,我是一个怎样的国王?”

那个喜欢说假话的人很聪明,他见说实话的同伴惹怒了猴王,知道猴王不喜欢别人叫它猴子,于是知道该如何作答了。

“在我看来,您是个权威的国王!霸气十足!威严十足!”那个喜欢说假话的人高声地回答道。

“嗯,好,那你对我周围的臣子有何意见啊?”猴王继续问道。

“它们是您忠心的臣子,个个有做大将军的资格。都是很棒的!”喜欢说假话的人继续他的攻心战略。

“哦,这样啊!”猴王回应道。

看得出来,猴王和他左右两列的群猴听了喜欢说假话的人的话后都很兴奋,它们交头接耳,活蹦乱跳。过了好一会儿,群猴才渐渐安定下来,猴王高声说道:“尊敬的客人,你说得很对,我们猴国欢迎你的到来。”说完,猴王吩咐赐给喜欢说假话的人丰厚的赏赐。

说实话的人本以为说实话会让猴王更高兴,没想到却惹怒了猴王。原因就在于虽然猴王还是猴子,但它已经贵为国王,显然不想别人再称呼它为猴子。这从它很想听别人对它及它的王国有什么意见中可以推测出来。

喜欢说假话的人猜到了猴王的心思,就顺着猴王的心思说了一番夸奖的话,自然赢得了猴王和群猴的欢心。

结果是:喜欢说实话的人说实话惹恼了猴王,遭到了严厉的处罚;而喜欢说假话的人适时变通,讨得了猴王的欢心,获得了赏赐。

看来,实话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受欢迎,也经常有碰壁的时候。因此,说话时,一定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变通,说易于被对方接受的话,多说对方乐意听的话,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对方的认同。

下面这个实例也说明了适时变通说话,可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

国画名家俞仲林擅长画牡丹,求之者如过江之鲫。有个人好容易购得一张俞仲林亲手绘的牡丹图。他将这幅牡丹图当作宝贝收藏起来。一天,他的一个好朋友来拜访他,他拿出了这张牡丹图给朋友看。

可没想到他的朋友看到后,竟大呼不吉利:“牡丹代表富贵,可是你看,这幅牡丹图没有画完整,缺了一角,这不是寓意富贵不全吗?”

这个人仔细一看,可不是嘛,画上的牡丹的确没有画完整,缺了一角。他很吃惊,也很惶恐,急忙拿着画找到俞仲林,把事情的原委讲了一通,最后请求俞仲林给他再重新画一幅完整的牡丹图。

俞仲林听完这个人的话后,说:“你弄错了,这幅牡丹图的寓意不是这样的。牡丹代表富贵,缺了一边,意味着富贵无边,而不是富贵不全。”这个人听了,马上转悲为喜,又高兴地把这幅缺了一边的牡丹图带回家中。

一番话可使人高兴,也可使人恼怒,正所谓“一话使人笑,一话使人跳”。让人是笑是跳,关键是看话怎么说,说对了自然使人笑,说错了自然使人跳。在不违反做人、做事的原则下,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变通,说对方喜欢听的话,使对方增加对你的好感。

站在对方立场说话,消除对方防范心理

一般来讲,在你和所要说服的对象较量时,双方都会有一种防范心理。因此,要想说服对方,首先就要想办法消除对方的防范心理。

站在对方的立场说话,会让对方有一种为他着想的感觉,有助于消除对方的防范心理,使问题向着有利于解决的方向发展。

一家制造精密仪器的工厂将部分零部件委托给一家小工厂制造。一次,当小工厂将零件的半成品交上来时,检查人员发现这些零件半成品全部不合格,因此要求小工厂将交上来的零件再加工一番,但小工厂的负责人却认为他们是完全按照约定的要求制造的,因此拒绝再加工。

双方争论不休,最后,这家精密仪器的厂长对小工厂的负责人说:“我想这件事极有可能是由于公司方面设计不周所致,而且还令你们吃了亏,对此,我深表抱歉。今天幸好通过和你们讨论,发现了问题。只是事情总要解决的,你们不妨将它们制造得再完美一些,这样对你我公司的长久合作有很大好处,后期我们还有更多的零件需要加工制造,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我想对于提高你们厂的技术水平也有一定的帮助。我们的合作才刚刚开始,我们非常感谢你们的付出。”

小工厂的负责人听完这番话后,爽快地答应了返工的要求。

精密仪器厂的厂长是站在对方的立场说这番话的,最终成功消除对方的防范心理,打动了对方。试想一下,如果该厂长一味地埋怨对方,说对方的失误,那只能让矛盾进一步升级,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站在对方的立场说话,会让对方更容易接受你的意见,看下面这个事例:

没有成名前,卡耐基曾每个月租用纽约一家大旅馆的大礼堂20个晚上,用于他讲授社交训练课程。

有一天,他忽然接到了这家大旅馆经理的来信,信中要求他要付比原来多出几倍的租金。卡耐基很是吃惊,同时也很无奈,因为在这之前,他已经将印好的入场券都发出去了,而且其他开课的事项也都已经办妥,现在取消开课,实在不适宜。他想了想,便前去找旅馆的经理交涉。

卡耐基一见到经理,开门见山地说:“您好,经理,说实话,在收到您的来信后,我很震惊,但理解您的行为。作为旅馆的管理人,您有责任尽可能多地让旅馆盈利,这无可厚非,非常正常,如果我是您,也会这样做的。但您仔细算过没有,您的这种做法确实能够为旅馆带来更多的盈利吗?我们不妨算一算。”

旅馆经理脸上露出了郑重的神情。

卡耐基注意到了旅馆经理的表情,但不做理会,继续说:“先讲好的前景,如果大礼堂不出租给我讲课用,而出租给开办舞会、晚会、生日宴会什么的,确实能收入不菲。一次收租金200美元,20个晚上就可以收到4000美元,4000美元,确实很诱人。但是您能保证每个晚上都能租出去吗?更为重要的是,举办这类聚会势必会损坏礼堂的设施,这就得不偿失了。”

卡耐基继续往下讲:“现在再说说不利的前景,您看,如果您增加了我的租金,我不是有钱人,所以我势必会搬离这里,而去找便宜的地方举办训练班。因此,您的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将我赶离了这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听我课的人中有很多是受过教育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由于我在这里开课的关系,他们才会来这里,这样岂不是为您免费做了广告。事实上,即使您花更多的钱,也不见得能让这么多受过教育的人来到这里参观。所以,从长远来看,您的收益将是非常丰厚的,不是目前那区区几千美元所能比拟的。我的话讲完了,剩下的事,您自己考虑吧!”

卡耐基说完,转身离开了。不久,卡耐基收到了旅馆经理的通知,说不增加卡耐基的礼堂租金了。

卡耐基站在旅馆方面的立场说话,帮旅馆经理算经济账,让其降低了防范心理,最终成功说服了对方,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总之,站在对方的立场说话,为对方考虑,就会有效消除对方的防范心理,并可能进一步赢得对方的好感,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大好形势。

批评别人时,先做自我批评

几乎所有人都会为自己的过失辩护,但在面对事情时,多为对方开脱,多谅解对方,多做自我批评,那么就会使别人对你的过失采取谅解的态度,不再挑你的刺,甚至是反省自己,最终双方达成一致。

20世纪下半叶,日本经济整体下滑,影响到了电器业。松下电器公司召开全国销售会议。会议一开始,董事长松下幸之助将公司亏损情况大致介绍了一下。

松下幸之助讲完以后,一位销售经理站了起来:“有什么意见大家都讲出来,造成今天亏损如此严重的局面,主要是总公司的指导方针有误,作为公司的负责人要检讨自己的过失。”会议一开始,就充满了火药味。

“总公司指导有误是难免的,可是也有二十多家店经营良好,是你们太缺乏独立自主的精神,不会随机应变,才导致亏损如此严重,怨不得别人!”松下幸之助忍不住反击。

“还谈什么精神?我们今天来的目的不是听你说教的。”有人高声说道。

三天的会议中,争吵声不断。台上,松下幸之助不断反驳各地销售代表的意见;台下,各地代表不断指责总公司的失误和松下幸之助的错误。

第三天最后一次会见,松下幸之助走到台前,说:“这三天的会议,我们相互指责,该说的都说了,我也不想再说什么了。现在,我说说我最终的感想。过去的一切,我们要共同担起。作为董事长,我难辞其咎,对给大家造成的损害,我深表歉意。我保证好好反省,认真研究大家的意见,让大家能稳定经营。最后,还是请大家原谅公司的不足之处。”说完,松下幸之助向台下深深鞠了一躬。

一时间,台下鸦雀无声。很多人眼睛湿润,有的人还低下了头,用手帕拭泪。

“董事长不必如此,是我们经营不善。”“嗯,是我们不够用心,该反省的应该是我们。”“我们一起努力!一定会好起来的!”台下不断高呼。

就这样,松下幸之助用一席恳切的自我批评让“军心涣散”的松下电器公司重新团结起来。

有些时候,我们可能真的没有什么过错,但事情又确实与我们有关。此时,如果能在批评别人的时候,先言辞恳切地自我批评一番,也会让事情更有利于解决。

一位刚上任的村主任,积极响应上级部门号召,带领村民修建村村通公路。在放炮炸石开路时,不小心炸断了一家村民园子里的苹果树。这家男主人揪住村主任的领子不放,让村主任给予赔偿。

村主任答应赔偿,但要求在路修好以后再赔偿,但是这家男主人不同意,还召集了本家的几个兄弟,暴打了村主任一顿。

村委会认为这是一起无理村民刁难村干部的典型事件,决定召开村民大会,好好批评一下闹事不讲理的村民。村民都来了,也包括那几个打人的村民。

大会刚开始,令人没想到的是,那个挨打的村主任率先站了起来发言:“老少爷们,首先我先道个歉,我刚当上村主任没多久,经验不足,有些事想得不周到,就像这件事,我事先没有想到,怪我考虑不周。谁家的东西谁不爱惜,弄坏了都心疼,可以理解。以后我哪句话说得不对,那个任务安排得不好,还有哪儿做得不够,希望大家给提个醒。先谢谢了!”

村主任的一席话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村民,那几个打人的村民非常感动,愧疚不已,当着其他村民的面,诚心诚意地给村主任道歉:“村主任,对不起,是我们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你为了全村能富起来,带领大家修路,而我们却为了自家的一棵树打了你。我们错了,以后我们听你的,你说怎么办,我们就怎么办!”

在这件事中,村主任本没有什么明显的过错,但是他却做了一番恳切的自我批评,把过错往自己身上揽。这番自我批评感动了村民们的心,也感动了打人者的心,让打人者换位思考,体谅到了村主任的无私之处,从而心甘情愿地主动认错。

人心都是肉长的,换位思考往往会感动对方,让对方的心灵受到触动,从而使彼此的交流沟通更加顺利。

讲究技巧的安慰,更能抚慰人心

安慰的目的是让人难受不快的心绪得到宽慰、疏解,但如何安慰才能收到一个良好的效果呢?这里面有一定的技巧,通常情况下,需要依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

一般的安慰是那种在电视里经常见到的善意客套话,比如某个熟识的人生病了,你去医院或者他的家里去看他,临走时通常会说:“安心休养吧,别想那么多,很快就会康复的。”

这类最常见的善意客套话表达了你的善意之情和关怀之意,但这种安慰不能算是十分抚慰人心的安慰。如果你和生病者仅仅只是一般的朋友,或者这句话出自医生,抑或是陌生人的口中,倒也没有什么不妥。如果生病者是你的一个很重要的亲人或者朋友,这种安慰可能就显得苍白无力,给对方一种敷衍的感觉。

好的安慰是类似于一种情景式的安慰。比如,你的好朋友由于某种原因需要较长一段时间卧床,不能下地走路,但精神尚好,你去探望的时候,最好不要说客套性安慰的话,因为那些话通常已经让他厌烦了。你可以说说社会上的新闻、工作中的趣事,或者家里发生的有趣的事,再或者讲一些小笑话。这种另类的安慰定会带给你的朋友不同的感受,他自然也能体会到你的良苦用心。

如果一定要说些安慰的话,也不要带着一副同情怜悯的神情去说,而且不要说那种空洞无力的一般安慰性的话,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换一种说法,比如可以说:“你小子,现在整天躺着什么也不干,我一天忙得要死,快快好起来,帮我分担一下。”

听到这样的话,对方可能会说:“你来躺着,不需要干什么,我起来工作。我倒想起来呢!”他的话虽然这样说,但作为好朋友,他对你的安慰自然不会生气,相反会宽慰不少。

注意除非是非常特殊的关系,否则安慰时不要轻易说“你这点苦算什么,何必这么烦恼呢?”“这病不严重,都是你自己多想了”之类的话,这类话通常会招来对方极大反感,他往往会想:“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说什么风凉话!”

每个人的烦恼不同,每个人的脾气秉性和接受能力也不同。因此,安慰一定不要一视同仁,搞一刀切,一定要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

下面是安慰的一些常见技巧和注意事项,以供采纳和借鉴:

注重倾听

很多时候,把心中的烦恼都讲出来,心情就会畅快不少。从这个角度讲,静静地、认真地倾听对方的讲述,是一种很好的安慰方式。

允许对方尽情哭泣

哭是宣泄情绪的一种重要方式,所以在对方难以压抑心中痛苦放声痛哭时,要允许对方尽情痛哭,而不要加以制止。你的这种理解会让对方铭记在心。

感同身受的表现

作为亲人或者朋友的你,要对对方所遭受的痛苦感同身受。此时可能不需要说些什么,仅仅这种感同身受的表现就是一种绝好的安慰,就是给予他们的绝好礼物。

坦诚说出你的感受

可能你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来安慰对方,当对方对你说“你不明白我此时此刻的感受!”时,你可以坦诚地说:“我可能无法体会到你此时此刻的感受,不知道该说什么话安慰你,但我真的关心你!”这样真诚的话定会让对方感到心里温暖。

要注意的是,在安慰中,当对方提出不同的意见时,尽量不要说“反对”的话,因为这个时候不是“纠正”错误的时候,更何况错的不一定是对方,也可能是自己。

要尽量照顾到对方的不快,甚至是痛苦的情绪,要最大程度给予他们空间去做自己、并认同自己的感受,解决窘境的办法可以是转个话题,也可以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顺着对方说。

为对方着想的劝诫,收效会更明显

当别人犯了错误,如果不讲方法直言劝诫,收效不但不明显,而且还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从而造成更大的麻烦。如果劝诫能站在对方的立场,让对方感知到你的劝诫完全是为了他好,这样就会收到好的效果。

曾凡是工地总安检人员,主要负责检查工地上的工作人员在工地工作时是否都带上了安全帽。检查过程中,曾凡经常发现不戴安全帽的工作人员,曾凡本着对公司负责的精神,每次都搬出一大堆公司的安全条例来压对方,斥责对方违反公司规定,然后命令其把安全帽戴上。

多数情况是,被说的工作人员都很不服气,但又不好当面反驳,当时遵照曾凡的话把安全帽戴上,等曾凡过去后,又把安全帽摘下。曾凡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思前想后,决定换一种管理方法。

当曾凡再次看到不戴安全帽的工作人员后,他不再像以往那样训斥对方,而是关心地问对方,戴安全帽是不是不舒服,或者询问是不是大小不合适。对方有意见时,曾凡总是认真周到地予以解答。然后,曾凡就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诚恳地告诉对方,戴安全帽是保证自身安全的一项措施,非常重要,意义重大。如果因不戴安全帽而出了意外事故,身体受到损伤,那么受到伤害最大的不是公司,而是自己和自己的家庭。

苦口婆心的劝诫换来了违纪人员的理解,很快,工地上不戴安全帽的工作人员迅速减少,最后几乎消失不见。这都是曾凡站在对方的立场,为对方着想劝诫的结果。

为对方着想的劝诫,不仅仅适用于成人。对于小孩来说,这种劝诫方法同样很有效。通常孩子的约束力很差,常常管不住自己,同时,对很多事物抱有一厢情愿的想法,也认识不到事物的危害性,因此对大人的劝诫不太当回事。在这种情况下,大人在劝诫孩子改正错误时,常常也需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以进行劝诫。

球王贝利小时候就很喜欢踢球,他矫健的步伐,机智果断的处理方式,逐渐让他有了一些名气。小贝利也觉得自己有踢球的天赋,很是得意。

一次他和伙伴踢完一次激烈的比赛后,坐在场外休息。听说吸烟能解乏,伙伴们都吸起了烟,小贝利感觉那缕缕上升的烟雾很酷,于是也跟着吸起来。这一幕正巧被小贝利的父亲看到了,当时他神情严肃一言不发地离开了。

晚上,回到家的贝利看见父亲正在等他,知道是为了白天吸烟的事,他准备接受父亲的严训。没想到父亲没有声嘶力竭地训诫,而是温和地说道:“孩子,你有着很不错的天赋,好好练习,未来可能会有出息,但是今天,你让我看到了痛心的一幕。你抽烟了,你可能会说,这是第一次,而且只是一根;但是你要明白,有了第一次,就可能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踢足球要有好的身体素质,如果吸烟损害了你的健康,让你的体质下降,你是不会踢好球的;等到你身体不行的时候,你再停止你那愚蠢的行为,为时已晚。”

顿了顿,老贝利继续说道:“你的这种自甘堕落的行为,让作为父亲的我非常痛心。作为父亲,我有责任规劝你往好的方向发展,但最终的决定权在你手里。如果你还想继续你踢球的梦想,那就立刻停止你愚蠢的行为;如果你甘愿自甘堕落,那好,我给你钱,你可以继续吞云吐雾。”说着,老贝利从口袋里取出一叠钱,放到桌子上,然后转身走出了屋子。

小贝利的心难受极了,他知道父亲完全是站在他的角度,为他的足球梦想,为他美好的未来着想,他为今天自己的愚蠢行为而羞愧,于是他决定向父亲陈恳认错,保证从今以后刻苦锻炼,并绝不再吸烟。

贝利果真像保证的那样,刻苦锻炼,远离吸烟。多年以后,当贝利功成名就,成为人人佩服的足球明星之时,他仍然保留着不抽烟的好习惯。

由此可见,劝诫一定要走入对方内心,温暖对方心灵。只有对方的心灵受到了震撼,放开了,温暖了,才能彻底认识到错误,从而真心改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