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不疏忽会议中的小细节——细心观察是开会的必修课

1.读懂会议中的细微表情

众所周知,人类的表情是极为丰富的,细细划分能够达到7000种以上。这些表情虽然最短的只能维持1/25秒,却是心底想法的真实流露。而且越是短暂的表情,越是下意识的表情,同时也就越容易表露真实的心声。当然,出于种种原因,我们会从主观意识上故意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同时在表情和动作上加以掩饰。但我们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一些小动作和表情,却是难以掩饰的,而这些小的表情和动作,正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其专业名称为微表情和微动作。

当我们能够对此进行充分了解后,就能够掌握一定程度的心理学知识,从而尽快、尽早、尽可能地了解对方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是,窥破对方的内心世界是一件非常敏感的事情,我们绝不能在成功完成这一做法后,就觉得万事大吉了。而是要做到秘而不宣,并力求和对方达成心理上的默契,绝不能用对方的隐私来进行要挟,更不能将对方的隐私公之于众。我们之所以要窥破对方的内心世界,就是为了能够让自己更好地趋利避害,任何有违这一前提的事情,都坚决不能做。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具体的参考建议:

(1)吃惊的表情往往会在一秒钟之内结束,如果对方把吃惊的表情长久挂在脸上,那么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在撒谎或者夸大,其语言表述是不值得我们相信的。

(2)撒谎的人并非全都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目光闪烁不定,不敢直视我们的眼睛。相反,一部分经验老到的撒谎者,反而会加强与我们的眼神交流,以判断他们的谎言是否被相信。

(3)遮掩的动作不仅仅代表撒谎,同时也可能代表害羞,比如手放在眉骨旁边,就是典型的害羞微动作。在具体的会议当中,我们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以及叙述者所报告的内容来具体判断。

(4)十指交叉时,如果左手的大拇指在上,说明对方是理性思维;如果是右手大拇指在上,说明对方是感性思维。

(5)眼睛朝左下方看时,说明对方在回忆某事;眼睛朝右上方看时,说明对方在联想某事,如果对方看着右上方说:“我记得事情就是这样的。”说明对方撒谎的概率比较大。

(6)如果对方的话有重新叙述的情况,我们就要认真听取一些细节了,比如数字排列和情节顺序,撒谎者往往会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

(7)当对方笑的时候,如果眼角没有皱纹,并且两边表情不对称,很可能是装出来的表情。

(8)边说边笑的人通常都很放松,这类人的性格通常比较随和,他们懂得珍惜身边的美好,并且将这种美好传递给每一个人。

(9)没事喜欢把指关节掰得咯咯响,说明对方的精力比较旺盛,同时也比较喜欢“钻牛角尖”。因此,凡是他们认定的事情,都会以极大的热情去做,同时不容易受到旁人的干扰。

(10)腿脚经常抖动的人通常比较自私,他们的想法和做法都会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和利益。不过这类人通常又比较喜欢动脑,对于很多事情都能提出创造性的建议,尤其是一些和他们利益相关的事情。

(11)喜欢拍打头部的人时常陷在懊悔和自责中,他们做起事来比较认真,但是追求完美的性格往往会让他们痴心于完美,一点小小的瑕疵都可能让他们愤怒不已。不过这类人心直口快,富有同情心,能够在关键时刻给予我们帮助。

(12)喜欢低头的人通常比较谨慎,他们做起事来勤劳肯干,并且一丝不苟,尤其喜欢把所有事情都置于自己的控制范围内。他们比较排斥轻浮和激烈的事情,如果不能改变就会选择逃避,如果不能逃避则必定会更加消极地对待。

(13)总是摇头晃脑的人都比较有自信,喜欢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以得到每个人的赞赏和表扬。在工作方面,这类人通常能够一往直前,以泰山压顶之势完成每一项任务。缺点是容易陷入唯我独尊的误区,难以接受别人的建议,甚至打压和排除异己。

(14)抿嘴动作是迟疑心理的表现,说明对方正在考虑,长时间抿嘴则表明对方认为事情处在两可的状态,不管如何选择都有好处,同时也都存在一定弊端。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的意愿倾向于某一方面,就要陈述积极的一面,而避免涉及消极的一面。

(15)注意力不在眼前,说明对方心神不宁,甚至感到害怕,比如把玩物品、左顾右盼等。如果我们想要实现预期的沟通目标,就要暂停正在讨论的话题,首先将对方的注意力拉回来。

当然,我们学习微动作和微表情心理学,除了用于窥破对方的内心世界外,还应该注意己身的掩饰。道理很简单,我们在会场上遇到各种情况时,也会不自觉地做出一些反应,而如果对方是一个心理学高手,很可能立即就能捕捉到,从而判断出我们的内心想法。这样,对方不仅可以得出他们的判断依据,还可能向我们释放错误信号,使我们的判断建立在错误的依据上。而我们尤其需要谨记的一点是,对方是否撒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为什么要撒谎。如果我们能够弄清这一点,在会场上的表现也一定不会太差。

最后需要我们注意的是,每个人的微表情和微动作都成千上万,因而我们不可能全部看在眼里,并且一一分析出结论。之所以要尽可能全面深入地了解对方,就是要找出最能体现对方心理反应的微表情和微动作,然后以此作为自己的判断依据。比如对方在紧张时可能会下意识地十指交叉,那么当我们在看到对方的这一动作时,就应该意识到他的内心世界可能正处于紧张状态。如果我们继续向对方施压,很可能会面临强烈的反弹,于是我们就可以做出自己的判断:要么减轻施加的压力,要么做好应对反弹的准备,避免被意外的情况突然打个措手不及。

2.听懂会议中的弦外之音

石飞宇是某公司人力部门的主管,由于工作能力突出,入职以来一直得到老板的格外关注。后来部门经理得到提升,石飞宇就成了空缺职位的最有力竞争者,老板也适时找他谈了话。首先,老板对石飞宇的工作业绩进行了一番夸奖,并且表示他可以担当更重要的工作职位,石飞宇积极谨慎地应答着。

但是,老板忽然话锋一转,提到目前的行业有些不景气,公司利润正在日趋下滑,问石飞宇对于裁员有什么看法。石飞宇脑海中的第一印象就是自己被裁,于是想都没想便表示公司不能裁员,并且说了很多员工为企业做出的贡献,等等。

老板原本微笑的表情忽然变了,表示自己已经清楚了石飞宇的想法,让他回去继续工作。很快,部门经理的任职通告下来了,石飞宇作为热门的人选未能如愿以偿,反而是一位比他资历浅的同事得到晋升。石飞宇痛定思痛,知道自己和老板的谈话出了问题,于是开始学习倾听老板的弦外之音。

一次,石飞宇忽然接到老板的电话,问他英语水平怎么样?能不能和老外交流。石飞宇当时正在积极拓展对外业务,于是他立即意识到,老板可能要他负责对外事务。于是,他一口答应了下来,果然很快得到了一次去欧洲公干的机会。而事实上,石飞宇的英语本来就学得不好,工作之后又扔了多年,因而非常一般。但是他选了一位英语专业的员工同往,并且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学习,很快就胜任工作了。

就这样,在短短三个月之后,石飞宇成功获得对外事务的主管权,并且又在半年后全权代理了公司的对外事务。对于他来说,成为公司对外业务的总经理,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

职场咨询机构曾经得出一条结论,判断一个职场人是否已经成熟的标准,就是他能否听懂老板的弦外之音。通常来讲,老板要兼顾的方面太多,要考虑的事情也太复杂,同时还要给自己留好退路。因此,老板的话往往不会说透,点到为止。这样一来,那些不能听懂老板弦外之音的员工,就被天然隔绝在了公司的核心领导层之外。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如果想在升值加薪的道路上平步青云,必须把听取老板弦外之音的功课努力做好,争取早日成为老板肚子里的“蛔虫”。

应该说,如果仅仅具有工作能力,最多只能成为公司执行层面的领导者。能否听懂老板的弦外之音,才是进入公司核心领导层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晋升路上的重要节点。作为一种最常见的职场人际沟通方式,如果我们听不懂老板的弦外之音,甚至没有听取弦外之音的意识,轻则被老板置于公司核心团体之外,重则失去发展的机会。

总而言之,听懂老板的弦外之音,并不是一件难事。很多时候,我们听着老板的话,再联想一下他们在前面所说的话,并结合他们此时此刻的表情,就能知道他们的弦外之音是什么,以及应做出怎样的应对策略。

3.看懂会议中的特别眼神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内心世界中的所有感情变化,都会通过眼睛表达出来。尤其是在职场当中,眼睛能够表达的“语言”,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一个人的眼神甚至还能显示出他的品质和修养。

而作为一名职场人士,如果我们能够和领导默契地进行眼神交流,必定能够无声地传达和接收信息,从而与他们形成高度的会场默契。因此,如何通过眼神与领导进行交流,就成了我们的一门职场必修课。

通常来讲,如果人的瞳孔缩小,并且露出刺人的目光,表明他们的内心很可能生出了反感。相反,睁大眼睛及放大瞳孔,则表明领导内心产生了同情或兴致。对于前者,我们无疑要尽快停止或改变自己的方式方法,以期得到领导的积极回应。而面对后者,我们则应当进一步表现自己,只要避免得意忘形,便可以尽可能地淋漓尽致。

如果上司在说话的时候,并没有看着我们,这恐怕是个坏现象,因为他想用这种方式来表示轻蔑甚至惩罚。如果上司从上到下打量了我们一眼,则说明领导具有强大的心理优势,并且有十足的把握能够支配我们;如果在我们说话的时候,领导目不转睛地盯着我们看,说明他对我们的话很感兴趣,并且想要了解更多的情况。上司友好地、坦率地看着你,甚至偶尔眨眨眼睛,则表明他很喜欢我们,或者想要鼓励我们更好地进行表述;上司用锐利的眼光盯着我们看,说明他在建立自己的威信,希望看到我们服从的一面。

而对于我们来说,常用的眼神交流方法可以分为三种:

(1)接纳法。

当我们友好地看向对方,而对方报以微笑时,表示对方接纳了我们的表述。同理,如果我们赞同对方的表述,而且看到对方投来友好的眼神时,也应该及时给予微笑作为回应。反之,如果对方毫无反应或刻意回避,则说明他们没有接纳我们的表述。

(2)久视法。

当我们友好地看向对方,并得到对方同样友好的目光回应时,可以进一步示以微笑,从而为相互之间的沟通做好准备。

这样做其实是“投石问路”,因为对方的友好眼神,很可能是出于礼节性的,或者是不经意间的。我们最好能够确认对方赞同我们的表述,然后再做出进一步的表示,避免出现尴尬的情况。

(3)复视法。

就是在和对方进行眼神交流后,将注意力暂时转移到别处,在确认对方同样转移了注意力后,再次与之进行眼神交流。如果对方仍旧给出积极友好的回应,则基本可以肯定,我们的表述得到了对方的赞同。这种方法同样用于确认,但在程度上显然比前者更进一步,基本上已经相当于“交谈”。

眼神能够包含的信息,其实还有很多,如询问、质疑、道歉、谢绝、告诫、警告、厌恶,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日常的眼神交流中多加留意,不断积累眼神交流的经验,时刻保持眼神交流的意识,确保能够准确无误地进行眼神交流。

大的原则是:谈话开始的时候不要盯着对方看,谈话过程中可以试探性地看向对方,谈话结束的时候则必须送上询问性的眼神,从而为可能实现的沟通铺垫道路。

当然,在现实的工作会议中,我们还可能遇到一些没有眼神交流意识的领导,但这并不影响我们通过他们的眼神来解读和接收有用信息,从而为自己的判断寻求依据。

眼神交流作为一种试探性、先驱性的交流,在我们的会场沟通中作用甚大。能够掌握好眼神交流技巧,不仅关系到会场气氛能否愉快融洽,同时还将决定我们能否收到预期的会议效果。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具体的眼神交流技巧:

(1)与一个人眼神交流的技巧。

这是相对简单的眼神交流技巧,只要避免一直盯着对方看就可以,建议5秒左右的时间转移一下注意力。

(2)与一群人眼神交流的技巧。

当我们与一群人进行眼神交流的时候,最好不断地和每个人进行眼神交流,不要只盯着一个人看,这样会使其他人分散注意力,从而导致我们和这群人的沟通大打折扣。

(3)接收对方眼神的技巧。

沟通是相互的,我们有表述的时候,自然也要有倾听的时候,这同样需要我们注意相关的技巧。一个非常简单实用的方法是,我们首先把目光停留在对方的左眼上,5秒钟之后转移到右眼,再过5秒钟转移到嘴巴,往复循环,同时做出肯定的语言回应,如“是的”,“对啊”,“嗯”,等等。

(4)发生争辩时的眼神技巧。

与人争辩有很多技巧,如果我们想在一场争辩中占据优势地位,眼神的威力不可忽视。总的来说,我们要保持注视对方,眼中透着坚定,丝毫没有闪烁和犹疑。如果对方想要发起挑衅,我们仍需保持沉默,因为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激怒我们。

(5)吸引某人的眼神技巧。

当我们想要吸引某人的注意力,并且希望对方对我们产生兴趣,同样可以用眼神发起攻势。当对方说话时,我们可以久久地看着他们的眼睛,认真倾听他们说了什么,同时报以适当的微笑,偶尔还可以扬一下眉毛。

俗话说,“一个成功的眼神,胜过1000句话”,这句话固然有其夸张之处,但是眼神交流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会场上,领导的言语表述时常会进入到一种官方状态之中,同时却与在场的每个人“眉来眼去”。如果我们没有加入其中,将无法真正融入大家的讨论,同时也无法真正地融入集体工作中。

4.弄懂会议中的座位安排

文洁和林慧同时进入一家世界500强公司,二人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都相同,甚至在性格方面也十分相像。

公司需要三天两头开会,文洁和林慧总是早早地来到会场,像所有新入职的同事一样,抢着坐在后排。但是一次偶然的迟到,让文洁失去了坐后排的机会,只得勉为其难地坐在了领导的斜前方。

当时,领导正在主席台上讲话。他看到文洁娇羞可爱的模样,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对她报以亲切地一笑,这让文洁的紧张立即一扫而光。会上,她仔细听取了领导的发言,并且勇敢地向领导投去了自己的目光。领导向她提了几个问题,文洁也都回答得很得体,这让她信心倍增,原来领导并没有传言中那么可怕。

从此以后,文洁开始往前坐。为了让领导对自己的回答更满意,她也开始在工作中认真积累经验,并且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如此,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文洁成功得到了老板的垂青,老板将更高一级的职务安排给了她。文洁因此更加自信,从此走上了升职加薪的快速通道,成为公司新一代员工中的佼佼者。在她的帮助下,林慧复制了她的经验,也成功得到领导的关注。

在我们的工作会议中,尤其是那些初入职场的新人,他们有意识比别人早一点到会场,却无意识找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通常都是随便找一个位置就坐下了。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预期的心理位置,但除了主席台上的重要领导之外,其余人的座位基本都不会被安排好。这样一来,我们每个人的座位就出现了一个灰色地带,如果我们对此毫无察觉,很可能会坐到自己不该坐的位置上。

那么,在具体的工作会议中,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寻找自己的位置呢?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据自己的职位,找到对应的座位。比如我们刚刚进入公司,或者刚刚进入领导层,那么最好时刻保持低调,尽量找到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猫”起来。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掩藏”自己,同时也有利于我们对每个人进行充分的观察,从而尽早对公司的规则了解透彻,如此对我们确定自己的座位将会大有助益。

当然,随着我们对公司的了解,以及自身工作能力的增强,我们要勇敢地进入到老板的视野中。不难想象,如果我们是一位领导,对于那些敢于坐在前排的人,也会留下相对深刻的印象。

同时,敢于坐在前排的人,能力可能并不是最强的,但是他们的自信精神和进取精神则更值得表扬。而那些永远坐在后排,甚至躲在角落里的人,就算工作能力比较突出,也入不了领导的法眼,因为他们在性格上已经输了一筹。

具体来讲,我们应该遵循以下的基本座次原则:

(1)尽量不要坐在领导对面。

我们每个人的视角虽然多到数不清,但是第一视角永远是正前方,如果我们能够对一场会议进行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领导的大多数时间都面对正前方。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资历,却堂而皇之地坐到老板对面,无疑会在老板的长时间注视下“不堪重负”,从而给老板留下负面的印象。因此,即便我们拥有足够的自信,并且希望得到老板的关注和赏识,也要尽量坐到老板斜前方的位置。这样既可以充分地吸引老板的注意力,尽可能地展现自己,同时也不至于在老板的注视下承担太大压力。

(2)遵守会场安排。

如果我们参加的会议有固定人数和座位,那么工作人员通常会把我们的座位安排好,这样我们坐在哪里就无从选择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最明智的选择就是积极面对,哪怕是坐到了自己认为最糟糕的位置,也要在这个位置上泰然自若。道理很简单,任何人参加会议都不可能是一两次,因而座位也不可能永远尽如人意,在任何位子上都能发挥绝佳的状态,才是一名成熟职场人应有的表现。

(3)掌握会场规则。

我们在收看新闻的时候,总会见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即会议双方在进行谈判的时候,通常会相对坐在会议桌两边。而等到双方谈判结束,得出预期的谈判结果,并且签署合同的时候,又往往会坐成一排,并且通常是两个签字的人共同面向观众和摄像机镜头。这是因为:相对而坐会使气氛相对紧张,有利于促成谈判结果;而并排而坐则比较容易让气氛变得融洽,因而常被用在签署协议时。

(4)尽量往前坐。

我们在参加工作会议的时候,往往习惯于抢夺后面的座位,因为这样可以远离老板的视线,可以达到相对“安全”的效果。事实上,我们能够和老板面对面接触的机会并不多,会议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我们却争先恐后地把它推掉,这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就像娱乐圈里的一些艺人那样,他们迈出的第一步往往不是大红大紫,而是先在观众面前混个脸熟。我们要想在职场中力争上游,首先也要让老板熟识自己,如此才能逐渐进入公司核心。

会场上需要我们学习和掌握的规律有很多,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些规律的掌握并非短期内就能够完成的。因此,我们可以从一些实用的小技巧开始学习,这不仅能够让我们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同时也能够增加我们的学习信心。为了能够尽快地掌握这些技巧,我们还应该在具体的工作会议中多加实践,然后在实践中不断积累自己的会议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