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重耳对秦客 檀弓下

礼记

【题解】

本文通过秦穆公派人吊丧,窥探重耳的动向,以及重耳虚与周旋的故事,来宣扬儒家所谓“仁爱思亲”的思想。

公元前655年,晋公子重耳被赶出晋国,带着舅犯等谋臣,到外祖家狄人那里避难。前651年晋献公死。重耳和舅犯本想乘此时机回国夺取君位,只因条件还不成熟,不便行动,却借口“仁亲”加以掩饰。秦穆公对重耳赞不绝口,同样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政治目的而借题发挥罢了。

撕下这层“仁亲”的虚伪面纱,统治集团之间的尔虞我诈,就昭然若揭了。

晋献公之丧[1],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2],且曰:“寡人闻之[3]:‘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4],丧亦不可久也[5],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6]!”以告舅犯[7]。舅犯曰:“孺子其辞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

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父死之谓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8]。”稽颡而不拜[9]。哭而起,起而不私。

子显以致命于穆公。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10]。哭而起,则爱父也;起而不私,则远利也。”

【注释】

[1]晋献公:春秋时晋国国君,前676年至前651年在位。他在临死前托大夫荀息扶立骊姬之子奚齐为君。当时公子重耳、夷吾已逃亡在外。

[2]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前659年至前621年在位。嬴姓,名任好。娶申生姊为夫人。人:即下文的子显,秦穆公之子。

[3]寡人:国君对自己的谦称。以下是子显转述秦穆公的话。

[4]俨(yǎn)然:庄重的样子。

[5]丧:这里指失去地位,流亡在外。

[6]孺(rú)子:古代能继承君位的人。这里指重耳。

[7]舅犯:即狐偃,字子犯。重耳的舅父。

[8]他志:别的想法。这里指谋取君位。

[9]稽颡(qǐsǎnɡ):古代在服丧期间答拜宾客的一种礼节。下拜时,用额触地。不拜:不拜谢。这里表示重耳拒绝秦穆公策动他回国袭位的建议,故不再拜。

[10]成拜:古时丧礼之一。主丧人对吊唁者先稽颡,后拜谢,称“成拜”。重耳认为自己不是晋国君位的继承人,故不能主丧,不行“成拜”礼。

【译文】

晋献公死了,秦穆公派遣子显去吊唁公子重耳,并且说:“寡人听到过这样的话:‘丧失国家,常在这个时候;取得国家,也常在这个时候。’虽然您庄重地处于丧期,可是在外流亡也不宜过久,争取君位的时机也不宜错过,您还是准备一下吧!”重耳把这些话告诉舅犯。舅犯说:“您还是辞谢了他的好意!一个流亡者没有什么可宝贵的,只有仁爱思亲才是可宝贵的。死了父亲,怎么办?要乘此机会谋求个人利益,天下的人有谁能为您辩护呢?您还是辞谢了他的好意吧!”

公子重耳回答客人说:“贵国君主仁慈地吊唁了亡命之臣重耳。我本人流亡在外,死了父亲不能参与葬礼,以哭泣表示哀痛,贵国国君把这种情况引为忧虑的事。死了父亲,怎么办?我如果怀有别的想法,就会辜负贵国国君对我的情义。”说罢,就在地上叩头,但不拜谢秦客。他哭泣着站起身,站起来也不和秦客私下交谈。

子显将上述情况报告给秦穆公。秦穆公说:“真是个仁人啊,公子重耳!他叩头后却不拜谢宾客,就是表示不愿成为国君的继承人,所以不行‘成拜’之礼。他哭泣着站起来,就是表示哀悼他父亲;站起来不和客人私下交谈,就是表示他抛开了个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