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古代西亚的建筑——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公元前4000—前330年)

2.1 历史背景和地域特点

西亚上古文明是世界古老文明之一,同古代埃及文明产生的时间不相上下。古西亚地区的范围,西端包括叙利亚、腓尼基和巴勒斯坦,延伸到地中海东南角,经西奈半岛与埃及相连;南端沿幼发拉底河(Euphrates River)和底格里斯河(Tigris River)向南直到波斯湾,包括两河流域的南端地区;东部为伊朗高原。这个地区没有正式名称,希腊人将这一地区称作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是一片“肥沃的新月形地带”(见图2-1和图2-2)。《圣经》中称其为圣地,《圣经·创世记》中所谓人类生命发源地“伊甸园”,就在这里。

图2-1 古西亚地区地图

图2-2 两河流域地图

由于土地肥沃,所以不断有部族迁徙进来;由于地势平坦无险阻,又不断有后来者征服先来者。因此,这里的文明是多种部族在互相征战中相继创立的,民族之间的纷争恩怨,直到今天还没有结束。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认为,古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文明,也是城市最早形成的地区。由于战争频发,所以这一地区的城市表现出很强的防御性。两河流域地处东西方之间的通路,这个地区不像埃及那样闭塞,同周围地区的商业和文化交流比较频繁。

【名词解释】 文明——“civilization”一词源自拉丁语civitas,意为“城市”(city)。人类学者指出了文明的一些基本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利,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为不同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等。并非所有的文明都具备这些特征。但这一组特征在确定世界各地各时期文明的性质时,可用作一般的指南。

【资料链接】 城市与乡村的区别:①上古时期,农业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城市主要体现的是一种社会作用,“城市”促进了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往;②城市中极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流动性,迫使人们开始寻找自己在城市中的社会角色地位(如职业),人群开始分行业、分阶层;③人口集中,新石器时代的聚居点一般只有几百人,而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一般可容纳1~5万人;④城市出现了乡村中不曾有过的事物,如公共建筑、公众广场、街道、城墙和城门等;⑤出现了新的建筑类型,如宫殿、浴室、面包房、商店等,而且多是消费性的。正是由于城市的出现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西方学者常把美索不达米亚城市文明的出现,称为城市革命(见图2-3)。

图2-3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城市盛况

【资料链接】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历史上分布和更替的民族、国家及其文明:(1)苏美尔人(Sumerian)(公元前3500—前1894年):古西亚文明主要是指由苏美尔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创造的文明。苏美尔算不上一个完整的国家,它只是许多城邦的集合体,每个城邦都有自己的组织以及与特有的,对应的礼仪;苏美尔人崇拜日、月、星辰、天、地、河流以及风暴,每城(或数城)有一主神,神庙是城市国家的中心;苏美尔人将神的奖惩仅限于今世,这一点和重视来世生活的埃及人是不同的(见图2-4)。因而,世俗建筑成为其主要的建筑类型;发达的商业促进了其文字的发展,苏美尔人发明了芦秆笔、泥版文书和楔形文字(公元前6世纪中晚期,楔形文字被波斯人改造成字母文字),还发明了历法、日晷和六十进位法(为后来划分圆和时、分、秒奠定了基础);宗教文学作品《洪水篇》对后来的《圣经》“诺亚方舟”的故事有很大影响。主要建筑类型:山岳台(Ziggurat)。

图2-4 祈祷的苏美尔人

(2)巴比伦人(公元前1894—前539年)历经的变迁有: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894—前746年),主要文明成就有《汉谟拉比法典》(见图2-5)、商队和贸易;亚述帝国(Assyria,公元前746—前612年),军事强国,把大批居民变为奴隶,强迫他们修建运河、道路、城市和宫殿;新巴比伦王国,亦称迦勒底王国(Neo-Babylonian Empire,公元前626—前539年),手工业发展迅速,新巴比伦城为当时西亚最大的城市。

图2-5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图

(3)赫梯人(Hittite,公元前18世纪—前12世纪)是古印欧人在翻越高加索山脉到达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所形成的民族,是习惯于征战的民族。赫梯王国大约形成于公元前19世纪中叶,在古巴比伦的后期逐渐强盛,常向两河流域侵扰,最大一次入侵发生在公元前16世纪初,赫梯军队攻陷巴比伦城,灭古巴比伦国,饱掠而归。公元前15世纪末至公元前13世纪中期,是赫梯最强盛的时期,摧毁了由胡里特人建立的米坦尼王国,并夺取埃及的领地,与埃及争霸。公元前13世纪末,“海上民族”席卷了东部地中海地区,赫梯被肢解。公元前8世纪,残存的赫梯王国被亚述所灭。赫梯人是西亚最早的铁器使用者和传播者,其文明现怀疑与迈锡尼文明有关。

(4)腓尼基人(Phoenician,公元前3000—前2000年):腓尼基夹在叙利亚、巴勒斯坦之间,大致相当于今日的黎巴嫩,从事大规模商业殖民活动,势力范围达欧洲和中亚。腓尼基字母是现代多数字母文字的起源,概括来说经历了这样一个演变过程:埃及象形文字→西奈字母文字(巴比伦塞姆人)→腓尼基字母文字→希腊字母文字→拉丁字母文字(见图2-6)。

图2-6 腓尼基字母到晚期拉丁字母的演变

(5)波斯人(Persian,公元前550—公元637年):虽然主要地处西亚,但从波斯存在时间及文化的交流看,现在有些历史学者倾向于把它划归为希腊化的范畴。波斯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横跨欧、亚、非三洲;信奉拜火教(南北朝时传入中国),露天设祭,没有庙宇(见图2-7)。

图2-7 拜火教祭拜场景

自然条件与建筑:该地区木材和石料不多,长期使用土坯和芦苇造房子,后用优质黏土制成砖;砌砖用的黏合材料,早期用沥青,后期用含有石灰质的泥土制成的灰浆,因而发展了制砖和拱券技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两河泛滥淤积而成的低地,夏天炎热,瘴疠与蚊虫扰人,冬季则有从北方山区吹来的寒风,气候潮湿。所以,古西亚的建筑大多先筑一高土台,然后将建筑造在高台上,以避免虫扰、水患和潮湿。为保护土质的墙面,逐渐发展起独特的墙面装饰保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