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与美的印记:我的班主任工作的随性感悟
- 周红
- 2882字
- 2020-06-28 08:58:12
一、我这样看
(一)教会学生“三会”
该培养和造就什么样的人,这是我一直深深思考的一个问题。作为教师,我培养学生的目的是教他们“三会”——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而这“三会”中,我认为“会做人”是基础和根本,它贯穿在“做事”和“学习”中,是学校、家庭教育应共同担负的首要责任。
学做什么样的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必须和时代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在现代社会,培养健康乐观的生存态度是第一位的。对一个孩子来说,智慧和能力只有与良好的人格相结合才能为社会、为家庭做出贡献,也能使自己身心愉悦。因此,我们期望培养的孩子是有知识、有道德、有能力,能宽容,且精神饱满,举止动作受人欢迎的人。我们无法培养一个没有缺点的完人,但可以而且应该培养“全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作为教师,我们无法给予孩子整个世界,但可以帮助孩子拥有整个世界的“阳光”。有阳光,人就健康、奔放,就有勇气面对挫折和不幸。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教师须要具有人才培养观?教师不具有人才培养观也能教学,为什么一位教师非得从人才培养观的角度来思考教学呢?
按通常的说法,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业使命。然而,教师如果单单是埋头教书育人,缺乏对时代精神的关照,没有不断进取的求知心和生存的危机感,没有对自己职业使命在时代转换下的深刻认识,那我们很难相信,这样的教师能长久地立足于教师行业,并从这个行业中获得持续的成就感和创造力,其教书育人的质量恐怕也值得怀疑。作为教师,虽不需要像决策者那样对人才培养有高远和深邃的洞见,然而一定需要有一种对社会变迁的关照,并在这样的变化背景中来定位自己的职业责任。这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教师的职业追求和人生境界。
其实,不管教师自己是否意识到,他总是有一个人才培养观的。这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人才培养观指引着他的教学,指引着他的职业发展。但一位优秀的教师、一位有着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他必定对自己的人才培养观有着较清醒的认识,也能在日常生活中以反思和警醒的态度来对待它。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专业成长。
(二)课堂是一种生活
对于多数教师而言,教师职业就是我们的终身职业。很多人认为,课堂教学只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手段。这种看法极大地阻碍了教师主体性的彰显和生命意义的实现。在我看来,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师个人的生命质量。课堂教学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做的努力,也不只是完成别人交付的任务,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教学是一种生存方式。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师,都不应该轻视作为生命实践组成部分的课堂教学,应自觉上好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都能得到生命满足。
也许正是由于理解这一点,所以我十分珍视教学的价值,珍视教学之于我和孩子们的意义。我不仅自觉要求自己上好每一堂课,而且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以积极的主体姿态融入课堂的互动中,共同营造一个有效的课堂,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来对待作为生命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堂教学。对我而言,这是自身价值和人生意义的充盈;对学生而言,一个愉快和难忘的童年正在展开。当我和学生以这样的主体姿态自觉建构我们的生命时,我们的活力和创造性就会被极大地激发出来,课堂教学开展就会十分默契、流畅而舒展,就能取得极好的效果。而这种愉快的体验反过来又激励我们更自觉地行动。如此往复,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我的生命、学生的生命、教学的生命真正融为一体了,我们达到了一种“共同体”的境界。
(三)教学里面有“教养”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不管教师是否意识到,教学永远渗透着对学生的价值观、态度和人性的影响。给学生以积极正面的价值引导和高尚的道德濡染,是教师的职责和义务所在,也正是学生来校接受教育的目的之一。一个教师,只有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才可能有意识地去挖掘教育契机。在关注学生知识的增长和能力发展的同时,还应注重利用本学科进行价值和德行的引导,促进学生人文灵性的培育。教学的教养性质不仅体现在书本内容的讲授中,而且体现在教师言行对学生的耳濡目染中。因为一个教师从来不能以一个“局外者”和价值中立的立场讲授其所宣扬的“道”,在这种“道”的讲解中总是融入了教师个人的认知和情意,融入了教师的生命体验。因而,教师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规约,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科教学,在言传身教中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是一个教师最基本的责任,也是职业角色对教师道德提出的要求。
我是教语文的。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课文的字里行间蕴藏着深刻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感染和熏陶如细雨润物。利用语文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品性,是我一直非常关注的方面。在20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很注重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比如,通过学习和自我摸索,我总结出了文本范读、诗歌美文创作、剧本编写与表演等一些方法。通过精心设计和组织这些活动,我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情,时间不在长短,关键是带动他们勇于参与和积极表达。我们班的“花开有声”“春剧会”等活动就是在这样的目的下展开的。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不仅在语文知识面上越来越广,而且对祖国的语言文字和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有了较深的了解,一种民族自豪感和敬畏感油然而生,品性和修养也提升了,我的人文熏养目的也得以渐渐渗透。
(四)培养完整的人
教育是世界上最具生命关怀的事业之一,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引导着人生命的发展,培育人的德行、态度和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人不是一个舍弃人文或科学的“单眼人”,而是一个兼备理性思辨力和人文情怀的完整而丰富的人。这样的人才可能有智慧去创造幸福生活,才可能为这个世界增添福祉。对一个人的发展来说,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缺失了人文精神,就犹如没有了眼睛,看不清前进的方向,就会陷入盲目;缺失了科学精神,就犹如扭伤了双脚,无法往前迈步,就达不成目的。我们不仅要知道做什么,而且要知道如何做。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一个人平稳飞翔的两翼,唯有两者兼具,我们才能在天际中划出人生优美的弧线。
优秀的教学实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道德教育,使学生的整个生命体验都被激活、被充盈,实现道德完善、情感增长和智力发展的统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人文精神的培养一直是我关注的重点,正如上面所提到的,我很注重挖掘教学契机以实行价值教育,比如利用话题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利用朗读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利用阅读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的价值观,等等。但我并不是一个“单眼人”,我同样关注科学精神的培育,希望能在教学中找到能把两者统一的实践契机。在下文提到的《南辕北辙》这一课中,我跳出了教科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提倡“实事求是”;在周五的活动课中,我改变了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考察岳飞典故,拜访岳飞古迹,鼓励学生开展探究;在假日实践中,我鼓励学生以科学和严谨的态度来开展对“西湖水”的调查,为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些探索对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培育,对于学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都是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