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创新是国家强盛的源泉,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到2020年,我国将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在2050年前后,我国将全面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成为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国家区域发展的核心节点,城市是构建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同时,以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和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也将极大地推动全球城市化的进程。目前来看,我国城市人口比例超过54%,2020年将达到60%,2030年将达到70%。应该说,我国正在和即将发生的城乡人口转移和社会变迁的规模将是空前的。如何在资源、环境、人口等众多制约条件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实现“勤者有其业,居者有其屋”,产业发展是基础,创新是关键。对此,各级政府亦面临严峻考验。

我们也观察到,城市人口的飞速增长,以及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等为特征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使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遇到诸多社会与环境问题的挑战,人口的教育文化素质、二元社会结构、城市基础设施、能源供应、生态环境、土地利用政策等方面的问题频频出现。在这一背景下,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突破口,建立健全城市创新促进机制,完善创新体系,培育创新文化,对中国城市的健康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开发出一套能够在科学、规范的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对城市创新能力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价的城市创新型经济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这个背景下,本课题组在浙江省创新型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开发了中国城市创新型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此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中国城市创新指数”,以期切实推进我国社会的创新驱动型发展。

本课题组于2005年在国内开创性地发起了“创新型经济评价”工作,出版了区域创新型经济评价专著——《2004浙江省创新型经济蓝皮书》,在国内首次对创新型经济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明确界定,并构建了由资源要素、过程要素和产出要素构成的多层次、定量化的创新型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以省(区、市)为单位对创新型经济进行测度,尚不能完全展现区域间不同的资源禀赋及创新特点,即便是同一省(区、市)内的各个城市,其创新型经济的表现也会有很大的差异。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城市为基本单位,对创新型经济的发展情况做出科学、定量的评价,从城市管理实践和学术研究角度看,都有很大的参考意义。同时,我国在社会发展以及经济数据统计方面比十年前有了很大进步。在同一数据框架下,以城市为单位搜集和整理相关数据的难度大大降低。因此,本书希望能够在较为成熟的创新型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创新指数的形式对我国主要城市的创新资源、创新过程和创新产出进行综合评价,为城市及区域管理者、规划制定者、政策决策者、科学研究人员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依据与启示。

在成书过程中,离不开各界的帮助与支持。在这里,需要特别感谢英国剑桥大学制造研究院以及浙江省统计局在成书过程中给予的建议以及数据支持。受能力所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希望广大读者给予指正,以帮助我们更新、修订和完善城市创新型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为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创新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2014中国创新型经济蓝皮书:城市卷》课题组

201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