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成年人的标准来约束孩子

生活中不少父母可能认为自己的孩子很调皮,总是惹麻烦。有时他还很固执,不听话,为此,他们认为有必要为孩子立规矩,以此来约束孩子。其实,这只是孩子的调皮行为,并不是犯错。对此,家长一定要谨记,不要以成年人的标准来约束孩子。

5岁的小娟相比其他同龄的女孩来说,显得格外活泼好动。周末,妈妈带她到公园去玩。妈妈在前面走着,并轻声和女儿交谈着,可是一回头却发现小家伙不见了。妈妈急忙四处寻找,发现小娟正趴在不远处的草地上,专注地玩什么东西。

妈妈悬着的一颗心落了下来,她悄悄地走到小娟背后,发现小家伙正专心致志地用一只草棍拨弄着一只小蚂蚁,翻来覆去,仔细观察小蚂蚁的每个动作。“宝宝,你在干什么?”妈妈问。

“妈妈,我正玩小蚂蚁。”

“玩什么蚂蚁,我不是告诉过你吗,不要在地上玩,太脏了。”说完,妈妈就拽起小娟离开了,小娟一脸愕然地望着妈妈。

很明显,小娟妈妈的做法是不对的,孩子玩蚂蚁,只是好奇心的表现,是对世界的探索,活泼也是一种气质,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通常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考力,而这些是成才的关键。如果家长忽略了这一点,而把它当成不听话、犯错误的行为,就大错特错了。

为此,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要理解孩子。有位母亲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当我女儿在桌上不断地用手指比画着想象在练琴时,如果我们真的向她提供一架钢琴,这到底是件好事还是坏事?假如我们这样做了,孩于的想象力就得不到应有的锻炼了……”

这个母亲的担心的确有一定道理,然而还是应该为孩子提供真正的钢琴。因为孩子的这一想象中的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他的想象力一样会受到限制,就会在这一点上停留过久。如果他拥有了梦寐以求的东西,就会得到及时的训练,提高自己的能力,甚至想象自己已经成了一名伟大的音乐大师。很多音乐家就是这样成长的。永远不要担心孩子的想象力会穷尽,因为一个想象的满足,会激发更新更多的想象。

对于孩子调皮好动的行为,父母可以这样引导:

1.理解孩子的行为

很多孩子调皮捣蛋,父母带他出去玩,他总是喜欢做一些危险动作,如登高、从高处往下跳。父母因为担心他的安全而制止他的行为。

在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中,父母认为孩子好静更好,甚至总是约束孩子的一些行为。但其实,孩子是需要自由空间的,需要有广阔的天地来让他们成长,因此,对于孩子那些活泼好动的行为,我们不必强加干涉,只需要做到保护他的安全。要知道,孩子在奔跑、跳跃、攀爬这些活动中,更易获得健康的身体,也更易活跃大脑。

2.不要让孩子盲目听话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他从来没有对自己的孩子高声说过一句话,也从来没有说过“你要听话”。“因为我觉得把孩子往听话了培养,那不是培养奴才吗?”因此,你不妨告诉孩子:“爸妈并不是要你盲目地听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什么都听话的孩子就是庸才。”这样说,会很容易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理解。

3.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思维方式

孩子也有自己独特的思维,作为家长,我们如果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对他们进行粗暴的干涉,就会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给孩子一个行为标准

这个行为标准的制定必须是在和孩子已经站在同一战线的前提条件下,也就是孩子认可有时候父母的话是正确的。此时,你应该告诉孩子一个原则,一个标准。在这个标准下,他知道什么东西去要执行,什么东西要坚决反对,掌握好这个度就可以了。不是不管他们,而是怎样合理地管的问题。

因此,综合来看,对于孩子不听话这一问题,我们一定要辩证地看,我们不需要培养那种盲目听话的“乖孩子”,因为“乖孩子”真正成为社会精英、业界尖子的不多,他们大多在一般劳动岗位上工作。当然,并不是说“不听话”的孩子就一定聪明,出尖子。孩子的“听话”应更多地体现在生活规矩、行为道德上,对孩子天性叛逆,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应做出正确的引导,使其用在学习和对待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