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3 纤维的鉴别

纺织品用纤维包括天然纤维(棉、麻、丝、毛)、再生纤维(黏胶纤维、大豆纤维等)和合成纤维(涤纶、锦纶、腈纶等)。纤维的种类不同,化学组成、形态结构不同,表现出的特性不同,根据其特性可对纤维加以鉴别。常用的鉴别方法有燃烧法、溶解法、着色法、显微镜观察法等。

燃烧法是最常用、最简便的纤维定性鉴别的方法,它依据纤维靠近火焰、接触火焰和离开火焰时所表现出的物理、化学现象及燃烧气味,燃烧残余物性状、颜色等来鉴别纤维。

溶解法是根据纤维在不同溶剂中、不同条件下的溶解特征来鉴别纤维。

着色法是利用一种含有多种染料及助剂的混合着色剂,对不同纤维进行短时间染色,由于各种纤维的化学结构及超分子结构不同,故染色后显现出不同的颜色,以此用于鉴别纤维。

显微镜观察法是根据各种天然纤维的纵向和横截面不同的特征,利用显微镜观察纤维的纵向和横截面形态结构,对照标准图,可以判断未知纤维的类别。化学纤维的生产工艺影响了纤维的纵向和横截面形状,许多化学纤维的横截面形状相似,通常需要与其他方法相结合来判断纤维类别。

红外光谱法是当红外线照射到纤维上时,由于纤维大分子处于一定能级的运动状态,因此,会吸收特定波长(或波数)的光子,并将其转化为分子的振动能和转动能。特定吸收波长反映的是特定基团和分子结合键的信息。不同的纤维分子,由于含有不同的基团和结合键,故都有自身的特征吸收区域即特征吸收谱带。根据红外光谱仪测定纤维大分子在不同波长(或波数)时对红外光波的吸收(或透过)率数值,就可以得到该纤维的红外光谱图。将测试的红外光谱图与标准图进行比较、分析,即可判断纤维的类别。

利用上述各种方法或结合几种方法进行分析,能准确鉴别纤维的种类。

通过本实验对已知纤维进行验证,掌握常用纤维鉴别的一般方法(燃烧法、溶解法、着色法、显微镜观察法)和红外光谱法,掌握光学显微镜和哈氏切片器的使用方法,了解红外光谱法鉴别时溴化钾压片和薄膜法制备样品的方法。

一、纤维的一般鉴别

(一)燃烧法

1.主要实验材料和仪器

各种已知和未知纤维,酒精灯,镊子,剪刀,表面皿。

2.实验步骤

将一小束纤维用手捻紧,用镊子夹住纤维束一段,另一端渐渐接近火焰,观察试样受热的变化(熔融收缩情况);继续将试样深入火焰中观察燃烧情况(燃烧速度、产生的烟)、嗅闻燃烧气味;将试样离开火焰观察现象(继续燃烧或自熄),随即将试样放于表面皿中,观察残余物性状。将观察的全过程记录到燃烧特征记录表3-1中。

表3-1 燃烧特征记录表

(二)溶解法

1.主要实验材料、化学品和仪器

各种已知和未知纤维,硫酸,盐酸,硝酸,冰醋酸,氢氧化钠,次氯酸钠,N,N-二甲基甲酰胺(DMF),环己酮,丙酮,间苯甲酚,酒精灯,镊子,剪刀,表面皿,烧杯。

2.实验步骤

取约100mg的纤维试样,放入25mL烧杯中,加入约10mL溶剂(溶剂约为试样的100倍),在常温或一定温度条件下,用玻璃棒搅动5~10min,边搅动边观察纤维的变化情况,并做记录。未知试样可根据附录1-4常见纤维的溶解性能进行鉴别。

(三)显微镜观察法

1.主要实验材料、化学品和仪器

各种已知和未知纤维,火棉胶,甘油,无水乙醇,显微镜(图3-1、图3-2),哈氏切片器(图3-3),刀片,载玻片,盖玻片。

图3-1 光学显微镜示意图

图3-2 BM18A-SC130/300型显微镜(带数码相机接口)

2.实验步骤

(1)观察纤维的纵向形态结构。取一小束纤维,理顺,松散地放置于载玻片上,加上一滴甘油,盖上盖玻片(注意不要产生空气泡),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选择适宜的放大倍数,一般为10(目镜)×40(物镜)倍,物镜可先用10~15倍,渐调到40倍进行观察。按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参照生物显微镜使用说明书)观察纤维纵向形态,拍摄形态图,然后与附录1-5常见纤维的横截面和纵向形态图对照,判断纤维类别。

(2)观察纤维的横截面形态。纤维直径通常为几十微米,要观察纤维的横截面,必须满足纤维切片的长度与其直径之比小于1,使切片的横截面向上,以便观察纤维的横截面。用哈氏切片器可切出符合要求的试样。

如图3-3所示,以逆时针方向旋转刻度螺丝,使之下端升至离开狭缝,松开紧固螺丝,提起定位销,将螺座旋转90°后把凸舌底座抽离狭缝底座。

图3-3 哈氏切片器结构示意图

1—刻度螺丝 2—紧固螺丝 3—定位销 4—螺座 5—凸舌底座 6—狭缝底座

取一小束纤维,将短纤维扯去并梳理整齐,把纤维填入狭缝底座里,用凸舌底座卡紧纤维束,紧度以轻拉纤维能移动为宜,用锋利的刀片切去上、下露在外面的多余纤维,将螺座转回最初的位置,插上定位销,旋紧紧固螺丝。检查刻度螺丝螺杆的下端是否对准狭缝。

用细玻璃棒蘸取火棉胶,在狭缝下方的纤维处薄薄地涂上一层火棉胶,放置片刻,待火棉胶凝固,以顺时针方向稍稍旋转刻度螺丝,使纤维束微微露出,用锋利的刀片切去纤维,刀片尽可能靠近底板。按上述方法再涂上一层火棉胶,待凝固,稍稍旋转刻度螺丝,用刀片小心地切下切片。

将切片放在载玻片的中央,加一小滴甘油,盖上盖玻片(注意不要带入空气),放在载物台上,选择适宜的放大倍数100~500倍,观察纤维的横截面,并拍摄横截面形态图。与附录1-5常见纤维的横截面和纵向形态图对照,结合纤维纵向形态判断纤维类别。

(四)着色法

1.主要实验材料、化学品和仪器

无色的棉、麻、羊毛、黏胶纤维、涤纶、腈纶、锦纶、丙纶、维纶、氯纶,纤维着色剂(5g/L),碘,碘化钾,无水氯化锌,小烧杯,表面皿,细玻璃棒。

2.实验步骤

(1)纤维着色剂法。取5mL纤维着色剂(5g/L,着色剂的配制对照附录1-6)于小烧杯中,在微火上加热至沸腾,投入一小撮纤维试样,沸染1min,取出,水洗后晾干,观察并记录(留样)染色后各种纤维试样颜色。纤维着色剂对常用纤维的着色性(染色结果)见表3-2。

(2)碘—碘化钾—氯化锌着色剂法。称取50g碘化钾用100mL蒸馏水溶解,称取20g碘加入碘化钾溶液中,充分搅拌,避光放置24h以上。称取50g氯化锌,加入到碘—碘化钾溶液中,搅拌制成碘—碘化钾—氯化锌溶液。

取一小撮纤维试样,放在表面皿上,滴加碘—碘化钾—氯化锌着色剂,滴加量以使纤维充分浸润为宜,浸润片刻,立即用清水充分洗涤,观察颜色变化。纤维着色剂碘—碘化钾—氯化锌对常用纤维的着色性(染色结果)见表3-2。

表3-2 纤维着色剂对常用纤维的着色性

二、纤维的红外光谱法鉴别

1.主要实验材料、化学品和仪器

各种已知和未知纤维,溴化钾,红外光谱仪,哈氏切片器,压片器,干燥器,烘箱。

2.实验步骤

红外光谱法鉴别纤维,关键是制备适宜红外分光光度计用的试样。制备试样常用的方法有压片法、薄膜法、糊状法、衰减全反射法(ATR)。本实验中学习压片法和薄膜法。

(1)溴化钾压片法。将溴化钾在研钵中充分研磨,粒径以2μm为宜,研磨后烘干(150℃烘48h,在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将去除非纤维物质的试样理成束,用哈氏切片器将纤维切成长度为20μm左右的碎屑,取约3mg,在研钵中充分研磨,细至粒径为2μm左右。

取约100mg干燥的溴化钾粉末,放入有样品粉末的研钵中,研磨至混合均匀,将混合物转移至压模上压制成压片。然后在红外光谱仪上测试并打印出光谱图。这种方法适用于纤维素纤维、羊毛纤维及难以用薄膜法测定的化学纤维。

(2)薄膜法。薄膜法分为熔融制膜和溶剂制膜,熔融制膜是利用纤维的热塑性,将纤维夹在聚四氟乙烯的片板中,加压,并加热至纤维的熔融温度,冷却后即得到透明的薄膜。溶剂制膜是将纤维试样溶于挥发性的溶剂中,再将溶液滴在盐片上,用玻璃棒涂匀,室温下待溶剂完全挥发成膜,即可用于测试。

(3)红外光谱测定。预先按说明书调试、设定红外光谱仪,将制备好的试样放在红外光谱仪的试样架上,然后开始测试样品,打出红外光谱图,对照附录1-7常见纤维的红外光谱图判断纤维类别。

注意事项

1.溶解法鉴别纤维时,若溶剂为有机挥发物,加热时应选用封闭电炉在通风橱内进行。

2.染色鉴别法要求纤维无色,且纤维表面无助剂。

3.用红外光谱法鉴别纤维,必须先去除非纤维物质。

4.实验中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认真记录。

思考题

1.实验中学习了几种鉴别纤维的方法?简述各种方法的原理。

2.为什么显微镜观察法不能确定化学纤维的种类?

3.为什么红外光谱法鉴别纤维必须先去除非纤维物质?

附录1-3 常见纤维的燃烧特征(参照FZ/T 01057.2—2007)

附录1-4 常见纤维的溶解性能(参照FZ/T 01057.4—2007)

附录1-5 常见纤维的横截面和纵向形态(参照FZ/T 01057.3—2007)

1.常见纤维的横截面和纵向形态描述

2.常见纤维的横截面和纵向形态图

附录1-6 纤维鉴别着色剂的配制

取适量蒸馏水,加热至60℃,加入分散剂IW(1.0g/L),完全溶解后依次加入以下处方中的染料。前一种染料完全溶解后才能加入后一种染料。当全部溶解后,冷却待用,使用前要充分搅拌均匀。

分散黄N-RGFL 1.3g/L

直接蓝RL 0.7g/L

阳离子红5GN 1.0g/L

附录1-7 常见纤维的红外光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