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色纺纱打样的目的和对色流程

一、色纺纱打样对色的目的

色纺纱打样就是将不同颜色的纤维原料,根据设计样或客户来样按一定比例混合调配,后按一定的纺纱工艺流程纺制所需纱线,最后通过织机织出坯布,从而作为试纺小样,方便与设计样或客户来样对比评定。因此,色纺纱打样对色的目的是指通过与设计样或客户来样进行对比,评定颜色与目标色是否一致,考察纱线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者与客户的要求,减少盲目生产带来的原料与生产浪费,从而实现成本的控制,提高生产效率。

二、色纺纱打样的对色流程

(一)配色

色纺纱打样之前必须完成配色工序,配色分按色卡配色和按客户来样配色两大类。对色纺纱生产企业而言,长期生产积累了大量配色数据库,形成了自己的色卡,色卡配色显得极为简单,客户只要根据色卡确定色号,就可按相应色比生产出客户要求的小样,以便让客户确认对色。而客户来样配色,往往不一定能从色卡上找到相吻合的色号,这就需要通过目测估算法、混纺比法、显微镜法、分色称重法等方法来完成试样的配色。

1.目测估算法配色

根据客户来样,凭借操作者的经验大体估计出各种色的比例,然后再经过试纺进行微调,直至客户满意。

2.混纺比法配色

当已知某几种原料混纺,且色泽不同时,可通过测试其混纺比来确定各种颜色原料的比例,这种方法一般不适用于单一原料的纯纺产品,一般用在涤棉、涤粘混纺品种上。

3.显微镜法配色

对一些纤维长度差异不大,色差对比度较强的色纺品种,可通过显微镜对一定总量的纤维进行分色计算,然后根据各种色纤维根数百分比确定各种成分的混纺比例,该法适用于纯化纤品种。

4.分色称重法配色

较粗、纱线结构比较松弛的色纺纱品种,也可采用对一定总量的纤维进行单纤维分解,然后分色称重,确定各色的混纺比。

(二)打样

色纺纱打样可根据试纺种类分成三类,即少量试纺、中量试纺及大量试纺。

1.少量试纺

少量试纺流程如下:

称量→扯松→预梳→复梳→制条→成纱

按设计比例称量各种颜色的纤维100g,然后用手工方法进行松解混和,并从梳理机后部人工喂入并制成棉条;再将条子折叠成1m长的棉条束,重新从梳理机后部喂入,从而形成比较均匀的生条;接着将生条制备成规定定量的熟条,最后将熟条直接喂入后续纺纱设备上,纺织成样品纱线。该方法能快速反应试纺样品与设计样或客户来样直接的差异,耗时短,效率高。

2.中量试纺

按设计比例称量各种颜色的纤维1kg的原料,经手工扯松后从梳棉机后部人工喂入,制成生条,然后到并条机上并合,制成一定定量的熟条,再经粗纱、细纱制成一定线密度的样品。

3.大量试纺

这种试纺和批量生产没有多大区别,在试纺过程中要注意各工序的生产质量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寻找解决办法,为批量生产做好准备。各工序半制品要做好标记,防止品种错乱,有条件的可放到小车间生产。

(三)对色方法

完成样品试制后,需要对样品做好对色工作。要准确表达出色纺纱产品都有的颜色必须根据色光评定的条件结合色光评定的错视影响因素来完成评定。对色的方法如下:一是注意对色用光源,根据客户的要求,选择正确的光源,如北自然光、D65灯源、TL84灯源、U3000灯源;二是注意布样的选择,对色时,必须是平视样品,可将样品分别叠2层或4层对色,避免用单层对色。对色时要注意同品种尽量选择同特数纱线的布样对色。不同特数的纱线要选择不同机号的织机织造,使得织物保持一定的紧度再对色;三是要注意色光对比的错视,对色时要注意减少对比错视的影响,先取明度低的产品对色,再取明度高的产品对色,减少连续对比错视的影响;注意布样针织纹路要在相同方向放置对比色光,减少同时对比错视的影响。

三、色纺纱的成本核算与生产

(一)色纺纱的成本核算

以下给出色纺纱成本核算的简易计算过程。

(1)以各种原料价格乘混纺比,然后乘制成率,再将各原料组分原料成本相加即可得到色纺纱成本。色棉需增加染色费这一加工成本。

(2)最后加上该品种的纱线加工费成本,如一般色纺产品,27.8tex(21英支)色纺纱线在原料成本基础上增加7000元左右,18.2tex(32英支)色纺纱线在原料成本基础上增加8500元左右,14.6tex(40英支)色纺纱线在原料成本基础上增加10500元左右。

(3)对深色号与特殊品种色纺纱而言,因产品研发、技术工序增加、控制难度加大、损耗增多等原因,成本在上述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上浮,如色比30%~50%,加工成本上浮1000元以内不等;色比50%~80%,加工成本上浮1500元左右。色比85%以上,成本上浮2500元左右。对于特殊品种,如竹节纱、AB纱等加工成本增加2500元左右,段彩纱加工成本上浮8000~12000元左右,彩点纱、云斑纱加工成本上浮3000~4000元。

(二)色纺纱的生产交期

经过打样、报价环节,客户品种订单确定后,完善好合同手续,就进入了生产阶段。于是,交期管控便成为生产过程的重点环节。

打样部门收到运营部门的打样申请时,要做好打样安排计划,小样的打样交期要求为:常规品种常规颜色常规工艺均为2天以内,对于特殊品种或工艺的品种视情况再加1~2天,不超过2天,对于个别颜色,长时间(5天或者5天以上)颜色打不准时,要及时反馈给运营部门的领导,一并商讨解决。

打样部门完成小样后,要做好台账记录,以便后续的工作检查及查询,同时保留和记录打样配比,以便为后续报价做好准备。

小样寄出后,业务员要及时做好与客户的沟通与跟进工作。

纺纱在打样、报价、交期、运输等营运环节上的工作做得好与坏,衡量着一个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的高与低。所谓的快速反应,也是在这些营运环节上才得以体现。客户是否满意,就看在打样、报价、交期、运输等环节是否受控。

打样的要点是“快、准、靓、省”,缺一不可,以及寄样的包装质量好坏,时间是否快捷,联系过程中的服务等均非常重要。这是能否抢单的第一步。

报价的科学、合理和基本靠谱是能否抢单的第二步。

交期是每年生产旺季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如调度安排得好,客户满意,会延续合作;如调度组织得不好,造成频繁误期,会使客户失望,甚至会引发客户索赔。要特别注意库存情况。运营部门对能用库存产品的订单一定要积极主动配合,对稍有偏差或者偏差不大的颜色,结合客户的产品层次和销售员经验,要说服客户接受。能用库存原料的一定要积极主动,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要合理搭配回花、色偏棉等。

四、色纺纱打样的方法与技巧

色纺纱打样通常涉及打小样和打生产样两类,不同打样类别,其方法与技巧有所差异。

打小样就是将不同颜色的纤维原料,按一定比例称准配成一定重量,扯松后逐层铺开、混匀后,按一定的工艺流程上车纺成所要求的细纱,然后在圆机上织出长约30cm的汗布,与标样对照,反复调整多次,确保达到与标样色光对照4级以上。打小样,常常只用100g原料,要求精耕细作,否则,出来的颜色不会有代表性,只会给调色员们带来误导,浪费调色时间,甚至影响最终颜色质量。打小样过程必须要求操作人员规范操作步骤,包括称料、撕料、混料、喂料、清理、纺纱、织布(袜)等。

打生产样是指在生产车间,利用现有的生产设备,而非小样机,采用正常生产时的所有操作方法和工艺设定,纺制样品,作为生产前的大样(或叫先锋样),使其纱线颜色具有代表性。为了获得具有代表性的生产样,投料数量需尽可能地多,同时要求规范操作。打生产样最关键的是混棉及并条混色的均匀程度,这需要通过系列试验后确定最佳方案。如混棉工序涉及人工混棉、专用机器混棉、过两遍清花设备等混棉方式,需根据它们的优缺点结合相应品种、设备及场所情况,采用不同混棉方式。打样过程,需注意的两个质量控制点:一是混棉后,混棉的质量必须设定专人严格检验,包括原料颜色、配比、均匀程度等;二是末道并条后,这时的纱条基本上能代表最终成纱的颜色,在后道工序中除了特数、捻度能轻微影响颜色外,其他因素可忽略不计,应规定取样的时间、数量、标识方法等,设定专业人员对色把关。

五、色纺纱外观检验标准

色纺纱评定分色光评定、布面外观评定、附加物理指标评定。色光评定以目光为准,要求每批纱线的色光在Verivide CAC60型光源箱D65光源下(除特殊要求外)与标样相同,色光级差达0.5级及以内,毛衫用股线色光级差接近0级。目光对色,色光接近标样或差距较大,可直接评定。色光有疑问的,以美能达色差计或CE 7000A型测色仪数据测定为准。色光评定根据检测读数ΔE分为三档:ΔE≤0.5为优等,相当于目光检验色差<0.5级;0.5<ΔE≤1为合格,相当于目光检验色差为0.5级;ΔE>1为不合格,相当于目光检验色差>0.5级。

思考题

1.散棉纤维染色对原棉质量要求是什么?

2.纤维原液着色较常规染色的优点是什么?

3.对色母粒应用与质量控制的关键是什么?

4.散纤维染色质量评定的指标有哪些,具体涉及什么内容?

5.色纺纱调色目的是什么?

6.Friele配色模型涉及的内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