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人物部

帝王

【原文】

天皇始称皇,伏羲始称帝,夏、商、周始称王。神农母安登感天而生,始称天子。文王始称世子。秦始皇始尊父庄襄王为太上皇。周制称王妃为王后;秦称皇帝,遂称皇后。汉武帝始尊祖母窦为太皇太后。魏称诸王母为太妃。晋元帝始称生母为皇太妃。

【注释】

①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与女娲同为福佑社稷之正神。楚帛书记载其为创世神,是目前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

②神农:(前3245—前3080),即炎帝,距今5500年至6000年前生于历山(今湖北随州市境内),中国远古传说中的太阳神。又称神农氏,被世人尊称为“药王”“五谷王”“五谷先帝”“神农大帝”“地皇”等。华夏太古三皇之一,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译文】

天皇最开始称为“皇”,伏羲开始称为“帝”,夏、商、周三代开始称为“王”。神农的母亲安登感通上天生下了神农,称为“天子”。周文王开始称“世子”。秦始皇开始称其父亲秦庄襄王为“太上皇”。在周朝,称君王的妻子为“王后”;由于秦朝开始称“皇帝”,便改称“皇后”。汉武帝时期开始称其祖母窦氏为“太皇太后”。魏开始称诸王的母亲为“太妃”。晋元帝开始称自己的生母为“皇太妃”。

皇帝

【原文】

古或称皇或称帝。秦始皇自谓德过三王,功高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曰制,令曰诏,自称曰朕。古者称朕,上下共之。咎繇与帝言称朕;屈原曰朕皇考。至秦独以为尊。

【注释】

①秦始皇:(前259—前210),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②咎繇:即皋陶(gāo yáo),约前(2280—约前2170),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人物,出生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皋陶村,上古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史学界和司法界公认为中国司法鼻祖。

③屈原:(前340—前278),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译文】

古时,皇帝称王为“皇”或“帝”。秦始皇自认为功德超过三王,功劳高于五帝,便自改称号为“皇帝”。皇帝的任命叫作“制”,皇帝的命令叫作“诏”,皇帝自称“朕”。古代的君王自称“朕”,对上层和下层都可以。咎繇便对皇帝自称“朕”;屈原《离骚》里说“朕皇考”。到了秦朝,规定“朕”只能皇帝一人使用。

山呼

【原文】

汉武帝登嵩山,帝与左右吏卒咸闻呼万岁者三。后人袭之,遂名山呼。

【注释】

①汉武帝:(前156—前87),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

②咸:都,全部。

③袭:沿袭,继承。

【译文】

汉武帝登上嵩山,武帝、左右大臣及手下的吏卒全都听到有人高声呼喊了三次“万岁”。后人便沿用这个称呼,称作“山呼”。

大宝

【原文】

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

【译文】

圣人最宝贵的是帝位。行仁义才能牢牢守住帝位。

神器

【原文】

天下者,神明之器也。《王命论》曰:神器有命,不可以智力求。

【译文】

天下是神明之器。《王命论》说:神器是有定数的,不可以用智慧和力量来谋求。

龙飞

【原文】

新主登极曰龙飞,取《易经》“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盖乾九五为君位,故云。《华林集》:“位以龙飞,文以虎变。”

【注释】

①登极:指皇帝即位。

【译文】

新皇即位称“龙飞”,取《易经》乾卦九五中“巨龙高飞在天,利于出现大人”的意思。因为乾卦九五被视为是“君位”。《华林集》说:“位以龙飞,文以虎变。”

虎拜

【原文】

群臣觐(jìn)君曰虎拜。《诗经》:“虎拜稽首,天子万寿。”谓召穆公虎既拜,受王命之辞,而祝天子以万寿也。

【译文】

群臣觐见君王就叫作“虎拜”。《诗经》有“虎拜稽首,天子万寿”的句子,是说召穆公虎下拜,接受周宣王的封赐,并祝天子万寿无疆。

玉牒

【原文】

帝胄之谱名玉牒。韩文“明德镂白玉之牒”。又宗人府曰玉牒所。

【注释】

①胄(zhòu):帝王或贵族的子孙。

【译文】

皇帝子孙后代的家谱叫“玉牒”。韩愈的文章说“明德镂白玉之牒”。主管皇室事务的宗人府也称为玉牒所。

邦贞国贰

【原文】

《尚书》:“一人元良,万邦之贞。”太子之谓也。高允曰:“太子,国之储贰。”

【注释】

①元良:大善至德,一般指大贤之士。

②高允:(390—487),字伯恭,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南北朝时期北魏大臣,著名文学家。

③储贰:亦作“储二”。储副,太子。

【译文】

《尚书》说:“一人若有大善之德,便是万国的贞祥。”这是在说太子。北魏大臣高允曾说:“太子,是国家的太子。”

日重光

【原文】

崔豹《古今注》:汉明帝为太子时,乐人歌诗四章以赞美之,其一日重光,其二月重轮,其三星重辉,其四海重润。

【注释】

①崔豹:字正雄,西晋渔阳郡(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人。

②汉明帝:(28—75),刘庄,初名刘阳,光武帝刘秀第四子,母光烈皇后阴丽华,东汉第二位皇帝。

【译文】

崔豹《古今注》记载:汉明帝在未登君位还是太子的时候,乐师们唱了四篇诗来颂扬他,第一是日重光,第二是月重轮,第三是星重辉,第四是海重润。

逍遥晚岁

【原文】

《唐书》:高祖谓裴寂曰:“公为宗臣,我为太上皇,逍遥晚岁,不亦善乎?”

【注释】

①高祖:即唐高祖李渊(566—635),字叔德,祖籍邢州尧山(邢台隆尧),唐朝开国皇帝。

②裴寂:(573—629),字玄真,蒲州桑泉(今山西临猗)人,唐朝宰相。

③宗臣:世所敬仰的名臣。

【译文】

《唐书》记载:唐高祖对裴寂说:“你是世人敬仰的名臣,我为太上皇,逍遥快活地度过晚年,不也是很好吗?”

女中尧舜

【原文】

高琼赞宋宣仁太后曰:“笃生圣后,女中尧舜。”

【注释】

①高琼:(935-1006),字宝臣,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县)人,北宋大将。

②宋宣仁太后:(1032—1093),高氏,小名滔滔,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县)人,宋英宗皇后。

【译文】

北宋大将高琼称赞宣仁太后说:“这样圣明的皇后生下来就得天独厚,是女子中的尧、舜。”

仪宾

【原文】

汉制:皇女皆封县公主,诸王女皆封乡亭公主,承王女、宗女者封仪宾、封郡马。

【译文】

汉朝的制度:皇帝的女儿封为县公主,各地同姓王的女儿封为乡亭公主,继承王位者的女儿封为仪宾,宗室的女儿封为郡马。

官家

【原文】

李侍读仲容侍真宗饮,命饮巨觥。仲容曰:“告官家免巨觥。”上问:“卿之称朕何谓官家?”对曰:“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兼三五之德,故称官家。”

【注释】

①仲容:李仲容,字仪父,李涛孙,京兆万年人。

②真宗:宋真宗赵恒(968—1022),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初名赵德昌,后改赵元休、赵元侃。

③觥(gōng):古代酒器。

【译文】

在李仲容还是宋真宗的侍读官时,真宗命他喝一大杯酒。李仲容说:“告请官家免除这一大杯酒吧。”真宗问:“你为什么称我为‘官家’?”李仲容回答:“五帝以天下为官,三王以天下为家,而陛下您兼有三皇五帝之德,故合称‘官家’。”

县官

【原文】

《霍光传》称天子为县官。

【译文】

《史记·霍光传》称天子为县官。

华祝

【原文】

尧观于华,华封人曰:“嘻!请祝圣人多富、多寿、多男子。”

【译文】

尧帝到华地视察,华地守封疆的封人说:“啊!请接受我的祝福,祝圣人多富、多寿、多子嗣。”

陛下

【原文】

,阶也。天子必有近臣,执兵器陈于陛侧,以戒不虞。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义也。上书亦如之。

【注释】

①陛:宫殿的台阶。

②虞:预料。

【译文】

陛,是指台阶。古时天子身边一定得有保护天子的近卫之臣,手执兵器站列在台阶两旁,以防意外发生。称皇帝为陛下,是因为群臣与天子说话时,不能直接指点天子,而是让台阶下的臣子转禀天子,这是让下人传达信息给地位尊贵的人的意思。给皇帝上书也是如此。

青宫

【原文】

东明山有宫,青石为墙,门有银榜,以青石碧镂,题曰“天地长男之宫”。故太子名青宫,又曰东宫。

【注释】

①银榜:宫殿或庙宇门端所悬的辉煌华丽的匾额。

【译文】

东明山有座用青石垒成的宫殿,宫殿门上有银匾,匾上题有“天地长男之宫”,字用青石镂刻成。所以,太子名叫青宫,又叫东宫。

女官

【原文】

周始制女史,佐内治。汉制女官十四等,数百人。唐设六局、二十四司,官九十人,女史五十馀人。

【注释】

①女史:古代女官。

②内治:治理内宫。

【译文】

从周代开始,才设立了女官来辅佐治理天子内宫。汉代规定女官有十四等,大概有数百人。唐代开设六局、二十四司,有女官九十人,女史五十多人。

宗室

【原文】

周公始置中士奠世系。唐玄宗始诏李衢(qú)、林宝撰玉牒百十卷。宋真宗始崇皇属籍。周始建宗盟,选宗中之长为正。唐宗室始期亲加皇属,外任不著姓。宋神宗始换授,始外官加姓,始诏宗室应举

【注释】

①奠:稳固地安置。

②宗盟:同宗,同姓。

③应举:封建社会中对参加科举考试的称呼,中者为举人。

【译文】

周公开始设置中士,来稳固世代的谱系。唐玄宗开始命李衢、林宝撰作百十卷玉牒。宋真宗开始尊崇皇家的属籍。周代开始建立同宗之盟,选同宗中年长者为宗正。唐代宗室开始把已过数代的同宗期亲的人当作皇家血统,外任调派的地方官不用皇室。宋神宗开始依才能选任官员,外任官便也加皇室之姓,开始让皇家宗室参加科举考试。

国祚

【原文】

五帝:伏羲一百一十五年;神农一百四十年,传七世,共三百七十五年;黄帝一百年;少昊八十四年,颛顼七十八年;帝喾七十年;帝挚九年;帝尧七十二年;帝舜六十一年。三王:夏禹十七世,共四百五十八年;商汤二十八世,共六百四十四年;周三十七世,共八百七十三年。秦三世,共三十九年。西汉十一世,共二百三十一年;东汉十四世,共一百九十六年;蜀汉二世,共四十四年。晋四世,共五十二年;东晋十一世,共一百五年。前五代共一百六十九年。唐二十世,共二百九十年。后五代共五十六年。北宋九世,共一百六十八年;南宋九世,共一百五十五年。元十世,共八十九年。

【译文】

五帝:伏羲一百一十五年;神农一百四十年,传了七世,共三百七十五年;黄帝一百年;少昊八十四年,颛顼七十八年;帝喾七十年;帝挚九年;帝尧七十二年;帝舜六十一年。三王:夏禹传了十七世,共四百五十八年;商汤传了二十八世,共六百四十四年;周代传了三十七世,共八百七十三年。秦代传了三世,共三十九年。西汉传了十一世,共二百三十一年;东汉传了十四世,共一百九十六年;蜀汉传了二世,共四十四年。晋代传了四世,共五十二年;东晋传了十一世,共一百零五年。前五代共一百六十九年。唐代传了二十世,共二百九十年。后五代共五十六年。北宋传了九世,共一百六十八年;南宋传了九世,共一百五十五年。元代传了十世,共八十九年。

皇明国祚

【原文】

洪武三十一年,建文四年,永乐二十二年,洪熙一年,宣德十年,正统十四年,景泰八年,天顺八年,成化二十二年,弘治十八年,正德十六年,嘉靖四十五年,隆庆六年,万历四十八年,天启七年,崇祯十七年,共二百七十七年。历朝御讳:太祖,惠宗,成祖,仁宗,宣宗,英宗,景帝,宪宗,孝宗,武宗,世宗,穆宗,神宗,光宗,熹宗,思宗。

【译文】

洪武共有三十一年,建文四年,永乐二十二年,洪熙一年,宣德十年,正统十四年,景泰八年,天顺八年,成化二十二年,弘治十八年,正德十六年,嘉靖四十五年,隆庆六年,万历四十八年,天启七年,崇祯十七年,共二百七十七年。明代历朝皇帝御名:明太祖,明惠宗,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明景帝,明宪宗,明孝宗,明武宗,明世宗,明穆宗,明神宗,明光宗,明熹宗,明思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