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霜

柳絮因风

【原文】

晋谢太傅大雪家宴,子女侍坐。公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称赏。

【注释】

①谢太傅:谢安(320—385),字安石,号东山,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浙江绍兴人。

②谢道韫:生卒年不详,字令姜,东晋时女诗人。

【译文】

一日,天降大雪,东晋谢太傅便在家中摆开家宴,子女都坐在一起。谢安说:“这纷纷扬扬的雪花像什么?”他兄长的儿子谢朗说:“可以把它比作在空中撒盐。”他另一个兄长的女儿谢道韫则说:“不如将其比作柳絮因风在空中飞舞。”谢安大为赞赏。

神仙中人

【原文】

晋王恭尝披鹤氅涉雪而行,孟旭见之,曰:“此真神仙中人也。”

【注释】

①王恭:(?—398),字孝伯,小字阿宁,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东晋大臣、外戚。

【译文】

晋朝的王恭曾经披着鹤毛制成的裘衣行走在白茫茫的雪地上,孟旭看到后大为惊叹:“这可真是犹如仙人一般啊。”

雪夜入蔡州

【原文】

李愬乘雪夜入蔡州,搅乱鹅鸭池,及军声达于吴元济卧榻,仓卒惊起,围而擒之。

【注释】

①李愬(sù):(773—821),字符直。中唐名将李晟第八子,有谋略,善骑射。

②吴元济:(783—817),唐代宪宗时叛藩的首领。

【译文】

李愬在雪夜带兵攻入蔡州,故意搅乱鹅鸭池,等行军的声音到了吴元济床边时,他才突然惊醒,但已经被围捉了。

踏雪寻梅

【原文】

郑綮情怀旷达,常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

【注释】

①郑綮:(?—899),字蕴武,郑州荥阳人,唐昭宗时期宰相。

【译文】

郑綮是一位心胸旷达之人,喜欢冒雪骑驴探寻梅花。他常说:“我的诗都来自于灞桥风雪之中、驴背之上啊。”

啮雪咽毡

【原文】

苏武持节使匈奴。幽武大窖中,啮雪咽毡,数日不死,匈奴神之。

【注释】

①苏武:(前140—前60),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人,西汉大臣。

【译文】

汉代使臣苏武持节出使匈奴。匈奴人把苏武幽禁在大窖里,没有吃的,他便就着雪吃毛毡,生存了很多天,匈奴人觉得他很神异。

映雪读书

【原文】

孙康家贫,好学,尝于冬夜映雪读书。

【注释】

①孙康:晋代京兆(今河南洛阳)人,东晋长沙相孙放之孙。

【译文】

孙康家境贫困,又喜欢读书,曾经在冬天借着雪的反光读书。

雪夜幸普家

【原文】

宋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太祖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太祖立风雪中。

【注释】

①赵普:(922—992),字则平,幽州蓟人,后徙居洛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

【译文】

宋太祖多次微服出访功臣家。有一天下大雪,到了晚上,赵普以为宋太祖不会来了。过了很久后,听见了敲门声,赵普急忙去开门,见宋太祖站立在门外的风雪中。

【原文】

露之所结也。《大戴礼》云:霜露阴阳之气,阴气盛则凝而为霜。《易》曰:履霜坚冰至。《诗》:岐节贯秋霜。

【注释】

①《大戴礼》:即《大戴礼记》,与《礼记》大体同时编成的一部有关中国古代礼制的文章汇编,但增加了若干篇记载古史世系和天象物候的历史文献。

②《诗》:即《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三百一十一篇。

【译文】

霜是露水凝结而成的。《大戴礼记》记载说:霜、露都由阴阳之气形成的,阴气盛便凝结成霜。《易经》有“履霜坚冰至”的句子,《诗经》也有“岐节贯秋霜”的句子。

五月降霜

【原文】

《白帖》: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系之狱。衍仰天而哭,五月为之降霜。

【注释】

①邹衍:(约前324—前250),战国时期阴阳家学派代表人物与五行学说代表人物,战国末期齐国人。

②燕惠王:(?—前272),姬姓,名不详,燕昭王之子,战国时期燕国国君。

【译文】

《白帖》记载说:邹衍忠心侍奉燕惠王,但是遭到燕惠王左右的人的诋毁,燕惠王听信他人之言将他下狱。邹衍仰天大哭,五月天为他下起了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