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兴趣

在三大师中,斯叶位居第二,接替斯高做红袍大师,成为黑石守护使导师,彩芸飞就是他的大弟子。自彩芸飞之后,黑牡丹休职三千年,斯叶没收过徒弟。此次,黑石选择了新的守护人马宝丹,遗憾的是,有精血黑牡丹加持的马宝丹,并没有预期中的高智商,反而集合了懒、胖、笨、得过且过……完全没有人生目标。

马宝丹的眉头紧皱,紧闭双唇,一副冥思苦想的样子。

“这题很难吗?”

宝丹委屈地点点头,“这是给小学五年级的题吗?”

深处菱格空间久了,对黑石的选择从不怀疑,宝丹的智商让他第一次怀疑黑石。“宝丹,你不是普通的学生,你的能力超乎你的想象。”

“比如?”

宝丹的问题简单直接,难住了斯叶,你永远也猜不到她脑子里想什么。

斯叶点点头,“什么?”

“举个栗子!”

这孩子还真执着,“你能学会量子力学。”

斯叶说的又快又模糊,宝丹想记住这个能学会的东西,“什么力学?”

这个宝丹式的回答,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每到宝丹犯迷糊时,斯叶就安慰自己,宝丹被黑石选中一定有道理。宝丹与彩芸飞相比真是极差(差别的差),“量子力学,物理学理论,是研究物质世界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物理学分支,主要研究原子、分子、凝聚态物质,以及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结构、性质的基础理论,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

“你说的是物理?”

“没错。”

“可是,我哥是上了中学才需要学物理。”

“中学的物理可不是量子力学,而且你现在就得学。”

“为什么?”

“因为需要,这是物理学的基本学科~”

“可我还不到学物理的年纪。”

“学什么,可不是按年龄分配的。”

“斯老师,我们不能学点简单的吗?”

“好的,那我们来学1+1.”

“2!”

“学会抢答了~我说的1+1不等于2。”

“怎么可能,不等于2,那数学老师不得疯。”

“数学老师没疯,我想我有点要疯了。”

“我说错了什么吗?”

“没有,但是我想让你看看不一样的1+1。”

1920年,挪威的布朗证明了“9 + 9”。

1924年,德国的拉特马赫证明了“7 + 7”。

1932年,英国的埃斯特曼证明了“6 + 6”。

1937年,意大利的蕾西先后证明了“5 + 7”,“4 + 9”,“3 + 15”和“2 + 366”。

1938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5 + 5”。

1940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4 + 4”。

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证明了存在C使得“1 + C”成立。

1956年和1957年,中国的王元分别证明了“3 + 4”,“3 + 3”和“2 + 3”。

1962年,中国的潘承洞和苏联的巴尔巴恩证明了“1 + 5”,中国的王元证明了“1 + 4”。

1965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和小维诺格拉多夫,及意大利的朋比利证明了“1 + 3”。

1966年,中国的陈景润证明了“1+2”。

从1920年布朗证明“9+9”到1966年陈景润攻下“1+2”,历经46年。自“陈氏定理”诞生至今的50多年里,人们对哥德巴赫猜想猜想的进一步研究,均劳而无功。

“简而言之:任何一个≥6之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之和;任何一个≥9之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不超过三个奇质数之和。”

“陈景润爷爷之后,这个猜想就停滞了?”

“没错。”

“那说明陈景润爷爷之后没有更聪明的人了~”

“以地下国的科技,这些早就不需要证明了,你只需要学习。”

宝丹下意识地挠挠头,深吸了一口气,“我学不会,太难了!那1+2之后,是1+1吗?”

“你确认,要知道这个吗?”

“算了,还是先学量子力学吧。”

“对你来说这两个学起来,难度应该差不多。”

“您能不这么诚实吗?我有种想哭的感觉,我为什么要学这些?”

“命运!”

“也许你们该换个候选人,也许你们找错人了呢。”

“不是候选人,你就黑牡丹转世。”

“你也怀疑过黑石是吧,怎么会选我这样的人,又笨又懒,我没什么志向。”

“你有很多优点。”

“比如呢?”

斯叶发现宝丹负能量的反转能力永远能把他规划好的话题带跑偏。“嗯,或许,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迈出第一步,学起来就容易,你一定能爱上学习。”

“期末考试双百?”

“是的!”斯叶用力地点着头。

宝丹怎么能想到,即将要学的课程,期末考试算什么,这些知识能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