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和田玉“辨假”:自然要历数和田玉市场中存在的各种“假”。

但说“假”之前,首先要说明:对于所有的珠宝玉石而言,只要依据GB/T 16552《珠宝玉石名称》国家标准的定名规则进行准确充分的定名,就不存在“假”。

珠宝玉石,包括天然宝石、天然玉石、天然有机宝石和人工宝石。在珠宝玉石名称国家标准中规定了各类定名规则和人工优化处理定名规则。

也就是说,各类各个品种,各定各的名称:各种人工优化处理按要求明确标注;各种人造品种、合成品按相关定名规则明确标定出准确的名称。这样的就是符合标准的商品,而不会出现“假”。

各个品种均有各自的市场,各种人工优化处理均用各自的市场价格定价,各个人工品种均用各自名称、用途和市场价;各归各路,各有各用,“假”就无处可生。

也同样,和田玉若准确地命名、合理地定价,自然也不会生出“假”。现阶段主流市场的和田玉,大多由经营者或由检测机构检测鉴定后进行准确规范定名,多数不存在所谓“假”。可以放心购买,放心消费!

然而,和田玉定名的复杂和多重性,可能使得一般消费者一时摸不着头脑,其价值定义的复杂性,更刺激人们各种作“假”方法手段多种多样,又不准确标注定名或告知,“假”也便成为自古以来一直存在的现象。

和田玉,作为地球上地质作用天然产生的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的岩石产物,其自身组成、变化形成了丰富的颜色品种,在中国产生众多约定俗成的各种颜色分类名称,如白玉、青白玉、青玉、黄玉、碧玉、糖玉、墨玉等;而随各系列颜色组合和变化,形成系列的组合演变的名称,诸如糖白玉、翠青玉、烟花玉等。市场中最多出现的是各种颜色的名称,有时让普通消费者以为是不同的玉石品种。

和田玉,因产地分布不同,而产生诸如新疆料(和田料、若羌料……)、青海料、俄料、韩料等,且不同产地价格差距较大,又出现一层以产地而命名的名称。

再加上因产出的产状(环境)不同,形成诸如子料、山料、山流水、戈壁料等。“子料”的价格定位,更是让收藏爱好者趋之若鹜,几近疯狂。

这诸多层面的各种称呼和价格差距,一度让普通消费者摸不着头脑,甚至望而却步。因此,对和田玉而言,统一名称、统一分类、统一品质分级评价成为和田玉品种普及和市场发展的首要任务,需要倡导尽早抛却产地、产状的定价概念,而统一以玉质论价。

和田玉因与之相似品众多,而产生了相似程度不同的“假”;因诸如玻璃料器、塑料等人工材料,可人工产出不同效果玉质感觉的“假”;也因产地不同、产状不同、颜色不同而产生同一品种不同的称谓,不同的市场定价,不同的喜好,特别是因子料、山流水、山料等产状不同而产生的市场定价明显不同的传统规则,使得人们对和田玉产生了一系列改变外观,使其看上去像子料的各种做法(人工优化处理方法),使得和田玉比一般的品种有着更多诸如子料、皮色等特殊“假”。

无论是在产地源头、综合集散地,还是在各种零售市场,和田玉品种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假”现象。即定名不准确、不规范、不完全等诸多现象。这不仅体现出复杂的品种、复杂的市场,同时也体现出复杂的价值理念、复杂的人性、复杂的故事。

对检测机构而言则是复杂的检测需求、复杂的设备和方法,需要丰富复杂的珠宝知识和经验来面对。在多年的实验室检测、标准研制、产地市场考察调研、客户委托咨询等活动经历中,笔者遇见不少和田玉购买、收藏、投资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假”的问题,听到各种曲折的经历故事,估计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每每为此感到遗憾和心痛,也留下各种告诫和警示。

和田玉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假”,历来考验着经营者和购买者的信心,同时考验着各个经手者的辨假水平。在此,笔者收集实验室所遇现象,结合市场中遇到的一些情况,集结成册,以飨读者。希望能借检测一方之力,普及和田玉的基本知识,列举各种“假”现象,以助读者识假、辨假!

沈美冬

2017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