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

图8是一只正在展翅飞翔的鸮鸟,造型的设计者把读者的视点放在了鸮鸟平展翅膀的水平面上面,所得到的图案是俯视效果。主图案“”代表了横向左右平展的翅膀,整体图案较图5更加简练而抽象,也就更具有含蓄的艺术魅力。不过,仔细解读,就会发现有3个地方令人费解:

1.在“”的正上方,对称琢刻有两条倒“八”字的凹槽(图11),这好像不是描写鸮鸟背部的某个部位,因为按照这件鸮鸟的整体造型风格来看,不应该出现这样细节的刻划。那么,这个倒“八”字究竟要表现出设计者的什么意图?这是第一个疑问。

图11 红山文化 玉鸮-倒八字凹槽

2.我们观察红山文化鸮鸟的设计,基本上都符合平衡构图的规律,这件鸮鸟如果上曲线是带有一定角度的硬折直线的话,那么与之相对的下曲线也应该是具有同样性质的折线才对。但是下曲线呈抛物线状,上下明显不对称,违背了造型均衡的基本规律,为什么?

3.如果最下端的瓦沟纹代表鸮鸟的尾羽,那么,抛物线下左右对称的五条短阴线表示什么(图12)?当然,不妨视为第一层尾羽,可是这样的认为有些牵强,鸮鸟的造型异常简约,没有任何一点多余的修饰物,所以这五条短阴线可能另有寓意。

图12 红山文化 玉鸮-抛物线下五条短阴线

按照常规的思路分析,这三点疑问在正背面的相同位置共同出现,肯定表达着什么特定的含义,或者隐藏着改变人们对这件玉器的某种常规认识的企图,所以绝不是设计制造上的画蛇添足。

这三个问题的解决,还要从倒“八”字凹槽开始,凹槽的位置,使我联想到了眉毛——竖眉;下面的抛物线也是嘴的上唇位置,而五条短竖线则有可能代表了外露的牙齿。那么有没有可能,这件鸮鸟又是一个头像呢?于是,我试着给这件玉器加上了底光,一个竖眉瞋目、阔口獠牙的待餐饕餮形象油然而生(图13),这时再来审视这件鸮鸟,突然感觉到它的神态表情竟然张力四溢、霸气十足而不可一世。这件红山文化鸮鸟的顶端有对穿的象鼻孔,规格是高81厘米、宽76厘米、厚45厘米,重500克,这样沉重的玉器肯定不是项上胸前的佩戴之物,因此可以推测,极有可能是红山文化时期悬挂于祭坛上的某种图腾崇拜。稍晚于红山文化的良渚文化玉器,也有一些类似的图腾造型存在,譬如玉琮上怪眼圜圜的兽面纹(图14)、镯形器上巨目獠牙的蚩尤纹(图15)等,尤其是镯形器上蚩尤纹的巨口,也用短竖阴线刻划出一排巨齿,气势何等的磅礴,与这件玉鸮的社会功能大体相近,都应该属于图腾崇拜的一种具象之物。如果这种推测尚有一定的道理,那么这件玉鸮的收藏意义就不仅局限于欣赏和把玩了,大概还有更重要的图腾崇拜的隐意在等待解析。除此之外,我们找不到雕制这件玉鸮的其他理由。

图13 加底光的红山文化玉鸮

图14 良渚文化 兽面纹图(南京博物院藏)

图15 良渚文化 蚩尤纹(浙江考古所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