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VIEW 访谈

“羽化”后的王羽佳:想不起三年前的自己

Yuja Wang after Transformation

⊙文字_胡越菲

“羽化”,是王羽佳2010年在DG旗下出的一张唱片《转变》(Transformation)的中国台湾译名,她坦言自己更喜欢这个名字,因为其中既有羽佳的“羽”字,又有更上一层新境界的升华含义。

三年来,王羽佳从一个被媒体和乐迷盛赞的“飞指钢琴手”,变为更加注重表现音乐的深层内涵,人们评论她驾驭钢琴的能力时常常用到的词汇是“震撼人心”和“超世绝伦”。2011年,她凭借与指挥大师阿巴多合作的唱片《拉赫玛尼诺夫》获得德国回声奖“年度新秀艺术家”,并第二次入围格莱美“最佳器乐独奏奖”。2012年,王羽佳与DG公司续约,并推出了新唱片《幻想曲》。

然而,当被问及自己和三年前的状态有什么不同时,王羽佳却心直口快地说:“我想不起三年前的自己是什么样了。”面对记者的惊讶,她又笑嘻嘻地补充道:“其实我这张新唱片的封面照片是和上一张专辑《拉赫玛尼诺夫》同一天拍摄的,没想到吧,完全两种风格哦。”

两张唱片的封面给人以完全不同的感觉:一张身穿亮片上衣,头戴一顶毡帽,透露出些许狂野的气息;另一张则穿着红色长裙,娴静地坐于钢琴上,身后还有一对黑色的羽毛翅膀,宛若真正的“羽化”……

王羽佳是一个爱笑的女孩,人还没到,远远就听见她爽朗的笑声,采访过程中更是笑声不断,感染了身边的所有人。采访安排在上午,电视台的采访先开始,王羽佳穿着黑色抹胸短裙,一头俏丽的短发,显得青春逼人。也许因为巡演日程紧张,王羽佳似乎还有点困倦,采访进行了一会儿,她突然试探着问:“哎呀,我觉得今天状态好差,你能让摄像机先停一下吗?”记者反问她:“你不是一直很有活力的吗?”她想了想,没作声,隔了几秒钟便继续自如地配合下去。

生活就是不停的“转变”

2009年,年仅二十二岁的王羽佳与DG唱片公司签订了专属合约,同年发布的首张钢琴专辑《奏鸣曲与练习曲》被权威的英国古典音乐杂志《留声》

2010年专辑《转变》

机》授予“年度青年艺术家”大奖,从此成为了古典乐界最热门的焦点人物,演出足迹遍布了世界一流音乐厅。王羽佳喜欢以卷起旋风般的速度弹奏,使五光十色的音符宣泄而出,其收放自如、大气磅礴的演奏技艺令一些苛刻的世界主流媒体也放下姿态,将几乎所有的赞美之词给予了她:《华盛顿邮报》将她在肯尼迪中心的独奏音乐会称为“让人目瞪口呆”,《旧金山纪事报》说“她的演奏就是一把衡量钢琴完美演释的标尺”,《纽约时报》则评价她“以精致、敏锐的钢琴技艺,激起了每个人内心的音乐情感”。

01 最新唱片《幻想曲》

02 与阿巴多合作的唱片《拉赫玛尼诺夫》

03 王羽佳拿着她自己封面的《音乐爱好者》杂志

如今,王羽佳的演奏风格已广为人知:既有年轻人的自然随性和无畏想象,又充满了成熟艺术家所具有的严谨与精准。她能出色地演释高难度的曲目,对音乐有着深刻的洞察力,演奏清新别致,舞台风采优雅迷人。然而我们不难猜测,在这一切看似风光的背后,一定有着一般人想象不到的艰辛与付出。

“我住在纽约有四年了吧,但真正住的可能也就四个月,每天早晨起床时都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这就是职业音乐家的生活。”王羽佳说,虽然她住在林肯中心附近,但因为常常外出,以至于连门卫都不认识她。她十四岁那年只身远赴加拿大读书,第二年又辗转费城的柯蒂斯音乐学院,母亲本来计划来费城陪读,但因为签证问题未能如愿,她只能独自完成这一征程。

不过,回想起那一段经历时,王羽佳倒没觉得有多么不容易,可能因为是水瓶座的缘故,她的性格中充满了独立精神:“我喜欢一个人打理自己的生活,觉得非常自由,所有事情都在我的掌握之中。”而且,似乎也没有过什么挫折感:“人的进步都是螺旋式的,往上两步,往下一步,往下的那一步其实也是往上的一部分。”她煞有其事地告诉记者。因为音乐会排得很满,王羽佳只能尽量往前期待,没有时间往后看:“所以我没法跟你说,三年前的我是什么样的,好像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就像我的那张专辑‘Transformation’一样,我觉得整个生活对我来说就是一种不停的转变。”

虽然已经出了好几张唱片,但是王羽佳坦言和录音相比,自己更喜欢现场音乐会。“录音让我很紧张,因为一录下来就是永久性的,而现场音乐会则比较随性一些。”不过,现场音乐会会受到状态的影响,有时候特别想演,想把心中的音乐表达给大家,有时演出当天状态不太好。“奇怪的是,不想演的时候可能会演得比想演的时候还要好,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她开玩笑道,“我的老师对我说,如果你准备得不是很好,你还是穿超短裙上台吧。”

《幻想曲》中的每一首都很有价值

01 王羽佳与阿巴多

02 第一张个人专辑《奏鸣曲与练习曲》

王羽佳的最新专辑叫《幻想曲》,这个名字让人联想起法国作曲家保罗·杜卡斯(Paul Abraham Dukas)的作品《魔法师的门徒》和经典的迪士尼电影《幻想曲》。专辑中收录了肖邦、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等作曲家的作品,其中多首是王羽佳经常用来作为音乐会返场的曲目:“每一段都很小、很精致,但都很有价值。”杜卡斯的作品无疑是从歌德的叙事诗《魔法师的门徒》中获得灵感的,舒伯特的《纺车旁的格丽卿》是为歌德的《浮士德》谱曲而成,而斯克里亚宾的作品则让她相当着迷:“他很神秘,让人有点捉摸不透。”有意思的是,无论是充满童趣的米老鼠,还是富含哲理的歌德,王羽佳都让这两者之间的过渡显得相当顺理成章。她表示:“人们习惯性地认为返场曲大多为炫技,但是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释放和表达内心温柔的时刻。”

王羽佳曾经说过,拉赫玛尼诺夫是对她影响最大的音乐家之一。“他留存下来的自动钢琴记录的‘录音’,虽然也许并不太可靠,声音显得有些古怪,但是透过那些密密麻麻的穿孔卡带,传达出的是拉赫玛尼诺夫对音乐充满无限灵性的处理,每一个乐句都是那么富于创意,之前听过无数遍的乐曲在他手下重新焕发了生气。”随着年龄的增长,王羽佳越来越希望人们可以看到她深刻的一面,所以有时会偏向选择比较深沉的曲目,比如贝多芬和勃拉姆斯,“虽然这两个人跟我的性格完全相反”。每次在弹他们作品的时候,她都很努力地想要接近作曲家,“但是弹出来以后,大家还是会觉得,这是王羽佳的音乐,这个我可没法控制。”王羽佳在舞台上的专注、老练和自信,常常让人觉得她不像一个二十来岁的女孩,而更像一个身经百战的“老将”。不过,她对自己的处境却相当清醒:“像我这个水平的人太多了,我只是非常幸运罢了。”她觉得,对她这个年龄来说,有让她满意的一些成就,但是“路还很长,还需要一些突破,一些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