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的石梯,是道庙里历届师爷一块一块用手凿出来的,听说天梯有一万五千八百六十七块,十三也不知是真是假,他从来没数过。
自石梯以下,则为山路,要走过十八弯,才能到山下的灵宛城,路途并不平坦。
往山下的路很远,炎热的天气让路途走的愈发艰难,十三背着竹篮,踩着阶梯往着山下走去。
一直到傍晚才走到山下,所说的山下,并不是指灵宛城的平原地带,而是指的是终南山的山下,这儿还算山路,只是好走一些。
夕阳逐渐落下,在夕阳落山之前,找到一处休憩的地方,否则晚上恐怕要在野外过夜了。
这山上一般会有樵夫和猎人居住的临时搭建的草屋。
十三记得往南走,应该有一处草屋,可以过夜。
“啊!”十三发出一阵惨叫,原来视线较暗,他也没有注意到什么东西,被绊倒了。
下意识的往下摸了摸,竟然是一个人,身体被落叶盖住了,看来已经倒地是有段时间,十三拨开他身上的草叶,喊道,“你醒醒”。
地上躺着一个年过六旬的老头,身上绑着柴火,十三摸了摸他的身体,还有温度,只是脸色发白,嘴唇紫的发黑。
这是中暑之兆,十三按了按老樵夫的人中,见没有什么反应,开始按起他身体的穴位,让全身的血液循环起来。
只见他脸色发白,嘴唇发紫,明显是血液供给不足,全身经脉淤塞。
又对老樵夫身体进行轻度的推拿,看他面黄肌瘦,两眼无神,皮肤松皱,他很有可能是饿晕的。
“呼,额!”老樵夫呼了一口气,看来是被十三从鬼门关捡回来一条命,十三用竹筒的水,浸湿了他的嘴唇,然后把他背到小草屋。
“莫要乱动,”十三轻声说道,又拍了拍他的后背,先给他喂了一点水,润润口,先把神缓过来。
老樵夫抬了抬眼皮,脑袋耷拉着,想要说什么,十三说道,“老人家,莫要作声,你身体还虚弱着哩!”
十三说完,又钻出草屋,把山芋切碎,用竹筒给煮了,再用木枝搅了搅,变成了糊糊。
扶起了老头,喂起了老头,提醒道,“老人家,慢慢喝!”
老樵夫不自觉的大口大口的喝了起来,过了一会这才缓过神来,十分感激,提着气说道,“谢小恩人的救命之恩,不知恩人大名!”
十三挠了挠头,对于别人叫他恩人,他有点不适应,说道,“剑十三,老人家叫我十三即可,不必叫我恩人,我只是遇见而已,不知老人家叫什么?这么大年纪怎么还上山砍柴?”
年过半百,在北晋朝代,已经算是高龄了,一般这个年纪,都是被赡养起来,历朝历代都讲究孝为先,因此老人都是被供养起来的,没想到这老樵夫竟然会独自上山来。
老樵夫叹了一口气道,“老朽姓王,家中排行老二,人称王老二,恩人可以称我为王老头,我就住在山下的庄子里,如今朝廷赋税一年比一年重,所种粮食,一亩地也不过十斗,就要上交七斗,还不连底斗,算起来,一亩地只能有一斗米的余粮,如今到了播种日子,粮食也吃的差不多,老头子我就想上山砍些柴火,做点上好的碳火,虽然如今不值几个钱,但是总归能买上几升米,填填肚子,可惜老儿我年老体弱,这柴火也搬不动,肚子里有没有什么粮米,这才饿晕在路边!”
“你可有什么家人?”
老樵夫仿佛不愿提及,说道,“我膝下有一子,比恩人大上几岁,如今边关骚乱不断,村下每十户为一甲,凡年壮者皆要登记在册,我家境贫寒,出不起免兵粮,所以被抓去当兵了,如今生死不知。”
谈及自己的儿子,有点落泪,思念深入骨髓,一双深凹进去的眼睛更显得突兀。
“可是我听说,州府为了宣扬道义,会发放老人的补贴,难道这不是真的么?”十三很多知识都是从书本上看来的,除了一本燕歌十剑,他还拿了一本异志录。
王老儿呵呵一笑,“恩人莫不是山上的仙人,不问世事的么?如今州府的确宣扬孝义,可如今这个年月,莫说州府,就是这朝廷也拿不出多余的银子,来养我们这些糟老头子!就算州府有这项开支,那来到了县府,难道还能剩下半根毛来?”
十三脸一红,他的确不知道如此多的事情,也不再思考此事,说道,“今日也不早,明天起早,我再送你回到山下庄子。”
王老儿应声称谢,道,“那劳烦恩人,还要专门送我这把老骨头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