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择瓜

我吃了多年的西瓜,但一到择起瓜来,心里还是怵怵的。怕花钱买了回来,食之无味,弃之又可惜。

今年西瓜刚上市的时候,怎样择西瓜的文章就见之于报端了。我很有兴致地找了来认真看了几遍,并择其要点熟记于心,以便临场活学活用。

往年,小夫妻俩在肥度暑,我舍不得买大的,专挑碗口一般大的买上几个,晚间来个一刀切,一人一半,乐在其中。即便碰上个不能吃的,扔就扔了。去年妻子携女儿去了上海外婆家避高温,我独自一人在肥熬煎,西瓜竟不曾进过门,今年却是大吃特吃了。网袋随身带着,三四个、五六个的往家扛,且都是大的!三口之家每日两个,直至闻得报纸放出话来,说是西瓜多吃了秋天要怎么怎么的,才有所收敛。回忆今年买瓜的历史,也是吃过几次亏的。有时候表面看上去好好儿的一个瓜,凑着耳朵拍拍弹弹,声音也觉着像是甜津津的,可是一切开,傻眼了,三岁的女儿一旁惊呼:“哎呀,爸爸又上当了!”我直叹气:“唉,挑三拣四,看上去像样的,却原来……”可见,万事万物,要透过现象看透本质,谈何容易!妻说,得了,少点儿书呆子气!

立秋前一日,火烧似的热,中科大门前来了一大卡车西瓜。价格回涨了,过路者还是纷纷选购。男女老幼,背心衣裙,几十双手在忙不迭地瓜分那座西瓜山。用手捏的,拍的,用耳听的,“啪啪”“砰砰”之声不绝于耳。我受这场面情绪的感染,也一头钻了进去。见别人三个四个地择着往网袋里装,急了,可吃了几次亏,越发对自己不相信起来。我不停地翻来覆去,眼看瓜色,耳听瓜声,脑子里还要不断地回默报纸上关于怎样择西瓜的理论要点,真是不亦乐乎!

我择优选了两个大西瓜,自信这一次肯定是一级的,因为我这次的确是认认真真照择瓜理论的标准严格挑选的。不料还是有百分之五十的经济损失,有一个不是生,而是熟过了,吃到嘴里泡泡的,绵绵的。女儿见是红的,不曾说“爸爸又上当了”,但吃了两口,便说“不好吃”,噘起小嘴走了。家里吃瓜的主角一走,我顿时没了兴致,又不禁叹了口气:“唉,世间的事,看人家做容易,自己做难;看书报上写的容易,自己做起来难。”

1985年8月9日《合肥晚报》逍遥津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