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开放教育资源运动背景下中国高校的应对策略研究
- 李艳
- 3273字
- 2020-06-24 16:44:42
第1章 世界开放教育资源(OER)运动介绍
1.1 OER的起源、内涵及发展
1.1.1 OER的起源及内涵
2001年9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向全世界宣布启动OCW(Open Courseware)项目,自此拉开了国际OER(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运动的序幕。2002年,针对MIT的这一创举,在威廉姆福特基金会(the William and Flora Hewlett Foundation)的资助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举办了名为“OCW对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机构的影响”(Impact of Open Courseware for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的论坛。在论坛上,首次提出“OER”这一术语(D'Antoni,2009),并将其定义为:通过信息技术开放提供的教育资源,能够为用户提供非商业目的的咨询、使用和改编(UNESCO,2002)。
自MIT推出OCW项目之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UNESCO、学习共同体(Commonwealth of Learning, COL)、威廉姆福特基金会(the William and Flora Hewlett Foundation)纷纷加入到OER运动中,推动其向前发展。随着OER运动的不断发展,“OER”这一术语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OECD在其报告中将OER描述为:那些允许被改编,在不限制他人享用的可能性的同时带来利益的可累积的数字资产,包括学习内容,用来开发、使用和发布内容的软件工具,像开放许可之类的实施资源三部分内容(OECD,2007)。
威廉姆福特基金会对OER的描述为:那些存在于公共领域或者采用允许他人免费使用或重用的知识产权许可方式发布的教学、学习和研究资源,包括完整的课程、课程材料、模块、教科书、视频、测试、软件以及其他的工具、材料或者用来支持知识获取的技术(Atkins, Brown & Hammond,2007)。
COL和UNESCO共同出版的著作《开放教育资源(OER)基础指南》(A Basic Guide to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OER))中OER被描述为:任何供教学人员与学生开放获取和使用而不需要支付专利费或许可费的教育资源,包括课程地图、课程材料、教科书、视频、多媒体应用程序、播客,以及其他被设计用来教学和学习的材料(Butcher, Kanwar & Uvalic-Trumbic,2015)。
我国学者赵国栋等认为,OER包括开放课件与相关内容、开源软件工具、免费的教育类课程,以及用于提高教师E-learning能力的开放资源和课件资源库(赵国栋、黄永中、张捷,2007),其组织实施框架可以被划分为“开放的标准与协议”、“开源的工具与软件”、“开放的课程管理平台”、“开放获取的内容”、“开放的共享联盟”5个基本组成部分(赵国栋、姜中皎,2009)。
我国学者焦建利等认为,OER具有如下本质特征:(1)OER是面向教育者、学生和自学者的资源,其目的是支持人们学习、教学或研究,促进教育资源的最大共享;(2)OER是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数字化资源;(3)OER不仅包括开放的课程资料、学习内容,还包括支持学习与教学的工具、软件和技术;(4)OER是免费的、开放的资源,是遵循开放许可协议的资源。OER包含“开放存取的教育内容”、“开放的标准和协议”和“开放的工具和平台”三部分内容。其中,“开放存取的教育内容”是OER的主体和核心(焦建利、贾义敏,2011)。
从上述有关OER的描述可以看出,学术界对OER的定义已经从最初的仅包含教学材料的描述转向包含支持OER开发和传递的工具在内的描述,最后到涉及OER相关的法律和经济问题的描述。相信随着开放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OER最终会形成一个明确而完善的定义。
1.1.2 国际OER运动的发展
众所周知,MIT OCW项目被认为是国际OER运动的开端。其实,早在1997年,美国几所大学的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就发起了一项名为“在线教与学多媒体教育资源”(Multimedia Educational Resource for Learning and Online Teaching, MERLOT)的项目。该项目旨在创建一个资源共享平台,使教师可以在该平台上共享各自的在线教学材料。后来,该项目成为美国加州州立大学与高等教育机构、专业协会和行业等合作的一个资源项目。MERLOT(https://www.merlot.org,如图1.1所示)本质是一个免费开放的,为来自全世界高等教育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分享其学习材料和教学方法而设计的在线教与学资源社区(黄德群、陈丽亚,2011)。
图1.1 MERLOT首页
此外,1999年,莱斯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理查德·巴拉尼克(Richard Baraniuk)主持并开发了一个以提供在线教学资源为主的开放学习平台(Burrus,2007),后来逐渐发展成为Connexions项目(http://cnx.org,如图1.2所示),由莱斯大学负责运营和支持,并得到劳拉和约翰·阿诺德基金会(Laura and John Arnold Foundation)、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Bill and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威廉姆福特基金会(the William and Flora Hewlett Foundation)等的支持。Connexions项目致力于优质OER的共建共享,并以资源集(Collection)和知识块(Module)两种方式共享资源。此外,该项目还关注虚拟学习社区以及开放学习工具的研发。如今,从高质量的开放资源,到开放的学习环境及学习工具的研发和应用,Connexions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OER共建共享机制(吉喆、焦丽珍,2011)。
图1.2 Connexions首页
继MIT OCW项目之后,世界各地陆续发起了各具特色的OER项目,例如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于2002年启动的OLI (Open Learning Initiative)项目,英国开放大学2006年启动的开放学习(OpenLearn)项目、教育知识管理研究组织(ISKME)2007年发起的OER Commons项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卫生研究院和乔治亚研究2007年联合资助的Open Study项目,南非远程教育机构(the South African Institute for Distance Education, SAIDE)2008年发起的OER Africa项目,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2008年创立的可汗学院(Khan Academy),英国高等教育学会(Higher Education Academy, HEA)和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Joint Information System Committee, JISC)2009年发起的国家层面的OER项目等。
1.1.3 MOOCs的出现
MOOCs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s或慕课)这一术语最早由加拿大学者戴夫·科米尔(Dave Cormier)和布赖恩·亚历山大(Bryan Alexander)提出,用来描述阿萨巴斯卡大学(Athabasca University)乔治·西门思(George Siemens)和斯蒂芬·道恩斯(Stephen Downes)两位教授开发的一门在线课程“联通主义和联通知识”(“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 (McAuley,2010)。这门课程原本是曼尼托巴大学(University of Manitoba)的学习技术中心和继续教育学院提供给其25名付费学生用来获取学分的,但因其可以免费注册且注册的人数不受限制,意外受到来自世界各地2000多名学生的关注和选修(Downes,2008)。
之后,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和个人加入到开发和应用MOOCs的队伍中来。图1.3(Yuan & Powell,2013)呈现了近五年来MOOCs的发展轨迹及当前国际最有影响力的MOOCs项目。从图中可看出,MOOCs的出现源于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实践形式。一种是最初的cMOOCs,强调知识之间的相互“联通”,将教师提供的资源作为知识探究的出发点,学习者产生的内容作为学习和互动的中心(李青,2012),具有基于社交网媒的互动式学习、非结构化的课程内容、注重学习通道的建立、学习者高度自主和学习具有自发性等主要特征(樊文强,2012)。另一种是后来的xMOOCs,延续了高等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讲授、练习、测验、考试等为特征,但又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注重课程结构的完整性,重视学习路径导航,提供及时的学习过程反馈,同时也需要授课团队的无私投入(王颖、张金磊、张宝辉,2013)。
图1.3 MOOCs的发展轨迹
随着MOOCs的迅猛发展,学术界对MOOCs内涵的探讨也越来越多。戴夫·科米尔等认为,MOOCs是一种通过整合社会化网络、领域专家和网上可获得的资源,利用多种形式的社交媒体参与讨论、思考、分享资源,在参与者的交流中产生的生成性课程(McAuley, Stewart, Siemens, et al.,2013)。斯蒂芬·道恩斯认为,MOOCs是一种开放的课程,这种课程的参与者和资源都分散在网络上,只有在参与者达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下,这种课程形式才更有效;通过共同的话题或是基于特定主题的讨论,MOOCs将分散在网络上的教师、学习者和学习资源连接起来(Downes,2011)。塔马·勒温(Tamar Lewin)认为,作为远程教育领域的新发展,MOOCs是指一种参与者的人数不受限制,课程内容通过网络开放获取的在线课程。除了视频、阅读材料和问题集(problem sets)等传统的课程材料外,MOOCs还提供交互式用户论坛来帮助学生、专家和教学辅助人员建立一个学习社区(Wikipedia,2013)。袁莉等认为,MOOCs可以被看做是现有的在线学习在课程的开放获取和可扩展性方面的一种延续(Yuan & Powell, 2013)。尽管学术界对MOOCs的认识尚未达成一致,但MOOCs所具有的开放共享(open access)和可扩展性(scalability)这两个显著特点已为人们所共识。开放共享是指任何人在接入网络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免费参与网络课程学习。可扩展性则包含参与网络课程的学生规模的可扩展性以及课程内容的可扩展性两层含义。MOOCs是OER的新发展和突破,体现了OER从单纯的资源到课程与教学的转变。
2013年,全球最优秀的在线图片管理和分享网站Flickr上出现的一幅图片(如图1.4所示)通过一系列的问号让我们开始重新思考MOOCs的内涵(Mathieu,2013)。如图1.4所示,MOOCs这一缩略语中的每一个单词都有多种含义。当课程的学习人数达到多少时才能称为Massive? Open指的是开放注册还是开放内容?是完全免费的学习还是需要支付一定的学费?Online指的是区域性的还是全球化的,是实时的在线交互还是非实时的交互?Courses是自定步调的还是有开始和结束时间,是学分认证还是徽章激励?Courses中教师的职责是什么以及学习社区是怎样的?Courses是否应该采用程序化的评估和反馈?对于上述一系列问题的解答,或许可以从世界各地发起的MOOCs项目中找到线索。
图1.4 MOOCs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