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国际文献计量的数据分析

本研究的数据分析主要围绕文献基本情况(包括文献发表年份、所在期刊、所属国家)、作者基本情况(包括作者所属机构和作者发文量)、关键词共现分析,以及共被引分析(包括论文被引总体情况、期刊共被引情况、作者共被引情况和文献共被引情况)四方面展开。

2.2.1 文献基本情况分析

(1)发表年份分析

如图2.2所示,国际OER和慕课领域的SSCI论文最早发表于2006年,之后相关的论文陆续出现。2011年之前,该领域的研究论文数量增长缓慢,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不超过10篇。2012年开始,该领域的研究论文数量激增。可见,2012年之前,OER和慕课领域的研究属于起步阶段。2012年之后,该领域的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图2.2 2000—2015年国际OER和慕课研究论文数量分布

(2)文献来源期刊分析

国际OER和慕课领域研究论文的期刊分布比较广泛,近50种期刊发表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如表2.1所示,期刊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是国际OER研究领域最活跃的一本期刊,其刊载量占总文献总量的35 %;位居第二的是Distance Education,刊载量占文献总量的13%;之后是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7%)、IEEE Transaction on Learning Technologies(6%)。上述几种期刊刊载的开放教育研究文献数量占检索到的文献总量的比例均在5 %以上,说明它们是国际OER和慕课研究成果交流的主要平台。

表2.1 2000—2015年国际OER和慕课研究论文(篇数≥3)期刊分布

(3)文献所属国家分析

2000—2015年国际OER和慕课领域研究论文(篇数≥3)的国家分布情况如表2.2所示,美国(71篇)、英格兰(38篇)、加拿大(27篇)、西班牙(16篇)、澳大利亚(15篇)是发表OER和慕课研究论文最多的国家,这些国家发表的文献数量占总文献数量的比例均超过5%。苏格兰(10篇)、德国(9篇)、南非(7篇)、芬兰(6篇)、中国(5篇)也有超过5篇以上的论文发表。

表2.2 2000—2015年国际OER和慕课研究论文(篇数≥3)国家分布

2.2.2 作者情况分析

(1)作者机构分析

本研究对文献作者所属机构的分析基于该文献第一作者的机构信息。如表2.3所示,2000—2015年期间,有5个机构在OER和慕课领域发文量在5篇及以上:英国开放大学(16篇)、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15篇)、美国杨百翰大学(11篇)、英国爱丁堡大学(6篇)、美国犹他州立大学(5篇)。此外,中国有4所大学都各有1篇及以上的发文量,它们分别是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表2.3 2000—2015年国际OER和慕课研究论文(篇数≥3)第一作者机构分布

(2)作者发文量分析

如表2.4所示,229篇论文中有3位署名超过3次的作者,他们主要来自于美国杨百翰大学和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其中,最活跃的一位学者是来自美国杨百翰大学的David Wiley。

表2.4 2000—2015年国际OER和慕课研究论文高署名作者

2.2.3 关键词共现分析

CiteSpace中的关键词共现分析主要用来探测一个领域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关注的热点主题,关键词出现频次越高,代表受关注度越高;中心性越高,代表在共现网络中越重要。研究热点的探测需要结合出现频次和中心性两项指标综合分析。关键词共献分析得到2000—2015年OER和慕课领域研究论文的关键词共现聚焦图谱,如图2.3所示。

图2.3 2000—2015年国际OER和慕课研究论文关键词共现聚焦图谱

图2.3中圆环越大表示关键词共现频次越大,圆环年轮色代表不同的年份,出现深色圆环的节点为关键词共现网络中的关键节点(一般认为中介中心性大于0.1的节点为关键节点)。图2.3中出现的高频次和高中心性关键词详细信息如表2.5所示,除了开放教育资源、慕课这两个核心关键词外,出现频次及中心性较高的关键词还包括教育、高等教育、在线学习、数字化学习、技术、联通主义、在线教育、学生、知识、学习社区、教学法、教师。

表2.5 2000—2015年国际OER和慕课研究论文高频次和高中心性关键词

为进一步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通过CiteSpace的“引用历史”(citation history)功能找到这些高频次和高中心性关键词所在的施引文献,选择其中被引频次较高的施引文献进行重点分析,发现2000—2015年国际OER和慕课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OER应用和发展方面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含:①对OER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如哈尔·阿贝尔森(Hal Abelson)在对MIT OCW项目的发起、后续发展追踪的基础上,指出可持续性是该项目面临的主要挑战(Abelson,2008)。贾斯汀·约翰森(Justin Johansen)和戴维·威利(David Wiley)分享了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自主学习项目中的经验,指出将自主学习项目中的在线课程转化成开放课件可以实现开放课件项目在资金上的自给自足,为OER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重要思路(Johansen & Wiley,2010)。②对OER在推广使用中存在问题的研究。如研究人员在对南非3所参与OER实践的高等教育机构中相关人员调查的基础上发现:技术因素并不是阻碍OER采用的主要因素,社会经济、文化、机构和国家政策问题才是主要因素,建议提升高等教育机构、政府等各个层面的OER意识(Ngimwa & Wilson,2012)。克莱顿·赖特(Clayton R.Wright)和桑迪·瑞优(Sunday A.Rej u)在介绍非洲相关OER项目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聚焦OER在推广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用开放许可来开发和发布OER、开发具有互操作和开放格式的资源、提升OER质量、建立教育合作者社区、提供本土化的情境来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和条件,以及提升公众OER意识和使用技能等一系列建议(Wright & Reju,2012)。③对OER实践案例的分享。如来自南非的研究人员分享了南非的数学教师教育项目中通过OER合作设计和开发教学内容的案例,表明这种做法能够提升教学内容的质量,节约教学内容开发的时间和资金成本(Sapire & Reed,2011)。弗兰克·伦尼(Frank Rennie)分享了OER在跨国高等教育课程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各成员国大学之间分享课程模块的案例,并从课程开发人员、教师、学生等不同视角总结了实践中的经验教训(Rennie, Jóhannesdóttir & Kristinsdottir,2011)。还有研究人员分享了OER在大学第二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案例,指出高等教育机构应该提供OER政策和相关培训,促进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Toetenel,2014)。

(2)对OER潜在影响力的探讨

这方面研究主要包含OER对数字化学习、在线学习、在线教育发展的影响,以及OER在促进教育变革和社会融合(social inclusion)、促进高等教育机构扩大参与和实施全纳学习(inclusive learning)方面的潜力。伊卡尔·托米(Ilkka Tuomi)探讨了OER对教育的变革潜力,指出这种变革潜力依赖于OER改善学习的能力及其满足当前和未来社会对教育需求的能力(Tuomi,2013)。安迪·莱恩(Andy Lane)详细介绍了欧洲国家在扩大高等教育参与方面的政策指导以及欧洲6所远程教育大学使用OER扩大高等教育参与的实践经验(Lane, 2012)。卡丽娜·博苏(Carina Bossu)等分享了澳大利亚在扩大高等教育参与和促进社会融合方面的国家政策,分析了OER在扩大参与和促进社会融合方面的巨大潜力,指出政府和高等教育机构目前尚未认识到这种潜力(BossuBull &Brown,2012)。克莉丝汀·霍金斯(Christine Hockings)等探讨了OER在促进高等教育实施全纳学习方面的潜力,提出了通过OER来促进高等教育机构实施全纳学习的三种模式(Hockings & Terentjevs,2012)。

(3)慕课相关研究

从2013年开始,国际OER领域有关慕课的研究论文大量涌现。桑云都·瑞哈·利亚纳古纳瓦德纳(Tharindu Rekha Liyanagunawardena)等对2008—2012年经过同行评审的慕课相关论文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期间有关慕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兴趣、介绍、概念、案例研究、教育理论、技术、参与者的关注点、提供者的关注点等方面。文章最后指出,未来的慕课研究可能会关注如何解决课程中的文化差异问题,以及如何符合道德规范地使用慕课参与者产生的数据等议题(Liyanagunawardena, Adams, & Williams,2013)。也有研究人员对2013—2015年发表的MOOC相关论文梳理总结发现,慕课相关研究大多采用访谈、观察、聚焦小组等定性研究的方法,与教学相关的研究较少,有关不同学习群体的慕课学习体验方面的研究也较少,指出未来这两方面的研究值得关注(Veletsianos & Shepherdson,2016))。德拉甘·埃维(Dragan Gaševiˊc)等对由盖茨基金会资助、阿萨巴斯卡大学负责的慕课研究倡议项目(MOOC Research Initiative)中的266份慕课研究计划进行内容分析及社会网络分析,发现未来的慕课研究将主要围绕学习参与和学习成就、慕课设计和课程开发、自我调节学习和社会化学习、社会网络分析和网络学习,以及动机、态度和成就标准这几方面展开,其中社会化学习最受关注,得到最高额度的资助(Gasevic, Kovanovic &Joksimovic,2014)。

(4)促进OER共享和使用的相关技术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含对可重用的学习对象技术、移动技术、交互式电子白板、相关的软件工具等在促进OER共享和使用方面的研究。如戴维·米勒德(David E.Millard)等分享了英国人文教育领域的学习资源存储库HumBox在促进其用户参与资源共建共享方面的研究,指出可重用的学习对象技术在促进OER使用和重新使用中的重要作用(Millard, Borthwick, & Howard,2013)。也有研究人员探索了如何通过移动技术促进OER的共享和使用,指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利用移动设备呈现和传递OER是促进OER广泛使用的有效途径之一(Ally & Samaka,2013)。修娜·怀特(Shona Whyte)等分享了欧洲的终身学习项目iTILT (interactive Technologies in Language Teaching),介绍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OER的合作开发和使用,分享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支持的开放教育实践中的经验教训(Whyte, Schmid & Oberhofer,2014)。叶磊(Lei Ye)等分享了CCS(the Curriculum Customization Service)软件在帮助科学教师将OER融入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案例,该软件能够帮助教师从多个OER网站获取资源,并能根据教学要求将资源标准化,同时支持教师之间分享资源(Ye, Recker &Walker,2015)。

(5)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相关研究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使学术界对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中人类的学习机理重新思考,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便是对网络技术支持的人类学习机理的一种新的诠释。弗朗西斯·贝尔(Frances Bell)对联通主义理论的已有研究进行了综述,列举了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支持的教育场景,包括Web 2.0工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OER在高等教育机构的应用,非正式学习中社交媒体的使用等(Bell,2011)。也有学者在慕课学习环境中探索了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自主、联通、多样化和开放性四个基本原则的内涵,指出慕课中的不同学习者对这四个基本原则的理解和要求差异非常大(Tschofen & Mackness,2012)。马克·克拉尔(Marc Claràa)和艾琳娜·巴伯(Elena Barberà)则对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质疑,认为该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慕课背后隐藏的教学原理并论述了其理由,同时提出一种称之为文化心理(cultural psychology)的理论,认为该理论能够解释Web 2.0环境下学习面临的各种挑战,也因此适合作为慕课今后的理论支撑(Clarà& Barberà,2013)。

(6)教师OER和慕课应用状况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教师在开发使用OER和慕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有关OER和慕课的技能提升等。有关教师OER和慕课使用和重用的调查表明,资源本身的质量、资源的归属机构以及相关的技术因素均会影响教师对OER的重用(Clements & Pawlowski,2012)。也有研究人员的调查表明,缺乏组织机构的支持、语言和文化障碍,以及OER本身的质量均会影响教师分享和使用OER(Pirkkalainen, Jokinen &Pawlowski,2014)。还有相关研究表明教师并没有将OER真正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有关OER基本知识和相关信息技能的培训急需纳入当前教师专业发展之中(Okonkwo,2012)。

(7)OER和慕课对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影响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开放教科书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影响、慕课中学生学习行为研究,特别是慕课环境中同伴支持学习。杰瑞德·罗宾逊(Jared Robinson)研究了开放教科书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影响,发现利用开放教科书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成本,学生利用开放教科书学习不会降低学习效果(Robinson, Fischer & Wiley,2014)。有研究人员在对一门慕课中154763位注册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的学习行为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在慕课环境中需要从注册、参与、课程和成绩四个方面重新解读教育的属性(DeBoer, Ho & Stump,2014)。也有研究人员研究了慕课环境中的同伴支持学习(peer-supported learning),分析了同伴网络的特点、运行机制和结果(Kellogg, Booth & Oliver,2014)。

此外,OER和慕课领域的研究还关注知识的生成、学习社区的构建以及相关的教学法。由于相关的研究目前很少,这里不作详细论述。

为进一步了解该领域研究热点的迁移,研究在CiteSpace中绘制了2000—2015年国际OER研究论文关键词共现时区图,如图2.4所示。从各核心关键词分布的时间情况来看,慕课、高等教育、技术、联通主义、在线学习等是近两年来OER领域关注的焦点。

图2.4 2000—2015年国际OER和慕课研究论文关键词共现时区图

2.2.4 共被引分析

(1)论文被引总体情况

2000—2015年国际OER和慕课研究论文被引次数总体情况如表2.6所示。

表2.6 2000—2015年国际OER和慕课研究论文被引次数

截至2015年8月12日,229篇论文被引频次总计为640次,去除自引的被引频次总计为422次,每项平均引用次数为2.79。这些论文被引用的整体情况如图2.5所示。

图2.5 2000—2015年国际OER和慕课研究论文被引情况

(2)期刊共被引分析

2000—2015年国际OER和慕课研究论文中期刊被引情况如表2.7所示。

表2.7 2000—2015年国际OER和慕课研究论文中高被引期刊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 Open Learning:The Journal of Open, Distance and e-learning; Computers &Education;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Journal of Interactive Media; Review of Education Research; Distance Education;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 Knowledge and learning Objects这几种期刊的被引用次数均在30次以上,说明这几种期刊所载的相关论文为OER和慕课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该领域的研究者关注。

(3)作者共被引分析

2000—2015年国际OER和慕课研究论文中作者被引情况如表2.8所示。这些被引作者中,Downes, S.(64,0.15)、Wiley, D.(45,0.34)、Daniel, J.(43, 0.26)、Atkins, D.E.(32,0.3)、Anderson, T.(30,0.21)几位作者的被引频次均在30次以上,中心性均在0.1以上,说明这些作者的相关研究为国际OER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表2.8 2000—2015年国际OER和慕课研究论文中高被引作者

(4)文献共被引分析

文献共被引分析主要用来探测一个领域的高影响力文献(结合被引频次和中心性两项指标综合分析),从中挖掘该领域研究的知识基础,并通过聚类分析探测该领域的研究论文聚焦的研究主题,找寻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主题及其相关的文献,进一步挖掘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文献共被引分析得到2000—2015年国际OER和慕课研究论文的共被引聚类图谱,如图2.6所示。

图2.6 2000—2015年国际OER和慕课研究论文共被引聚类图谱

图2.6中出现的被引频次较高和中心性较高的文献信息如表2.9所示。这些文献反映了OER和慕课研究的知识基础。

表2.9 2000—2015年国际OER和慕课研究中排名前十的高影响力文献

高被引排第一的文献“A Review of the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OER) movement:Achievements, challenges, and new opportunities”是来自OECD的一份报告。该报告全面详细地介绍了OER的内涵,已取得的成就和后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以及OER的下一阶段——开放参与式学习。具体包含以下内容:①OER的逻辑模型;②William & Flora Hewlett基金会对OER的定义;③资助项目的目标;④有代表性的资助项目;⑤资助项目在执行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如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数据的管理和保存、学习对象的粒度和格式多样化、知识产权、内容质量评估和优化、通讯基础设施的普及以及如何扩大和加深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等;⑥全球化开放参与式学习基础设施的开发及促进因素,如开放代码和内容、参与式系统架构、潜在ICT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富媒体、虚拟现实和游戏的发展,以及对人类学习的深入理解等;⑦由开放式参与学习基础设施引发的一些新的学习方式及这一基础设施的功能属性(Atkins, Brown & Hammond, 2007)。

高被引排第二的文献“Studying Learning in the Worldwide Classroom Research into edX's First MOOC”主要描述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第一门慕课课程“电路和电子学”的实施情况及效果。研究中所收集的数据包括所有注册课程的学习者的IP地址、2.03亿条学习者与平台交互的点击流数据记录、课程作业记录、实验和考试得分、学习者和教师在线讨论区的发帖,以及课程结束后课程教师对所有注册学习者的问卷调查。研究表明:①学习者把大部分的时候都花在了视频观看上;②学习者注册课程的动机与课程成绩的取得不存在相关性;③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那些与其他同学或是专家进行线上或是线下讨论交流的学习者比那些独自学习的学习者在成绩上高出3个百分点(Breslow, Pritchard & DeBoer,2013)。

高被引排第三的文献“Giving Knowledge for Free:The Emergence of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主要介绍了以下内容:①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以及OER与这些挑战的关系,并综述了OER领域的研究现状;②OER的概念框架及内涵介绍;③世界各地一些有代表性的OER项目以及OECD针对OER开发者和使用者的调查结果,包括大学教师OER使用中遇到的障碍因素、他们在教学中使用OER的目的以及OER开发过程中可能的障碍因素;④政府、机构、个体分享教育资源的动机、利益以及障碍;⑤OER开发和使用中的版权问题以及知识共享许可协议;⑥OER可持续发展议题以及可能的成本收益模型;⑦提高OER获取和有效使用的途径以及影响OER发展的一些新兴技术;⑧如何从国际、国家、中间机构、高等教育机构四个层面利用政策引导促进OER发展(OECD,2007)。

高被引排第四的文献“Models for Sustainable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在对OER概念中资源、开放性、可持续性等重要要素和特征深入解读的基础上,提出了OER可持续发展的资助模型、技术模型、内容模型和人员模型,最后指出了OER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在于“本土化”(Downes,2007)。

高被引排第五的文献“Moocs:A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 2008—2012”是篇综述性的文献。文章主要对2008—2012年慕课相关论文进行了梳理,发现2008—2012年慕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慕课介绍、慕课内涵探讨、慕课相关案例研究、慕课相关教育理论研究、慕课相关技术研究、慕课参与者的关注点,以及慕课提供者的关注点等方面。研究指出慕课未来的研究可能会关注如何解决慕课课程中的文化差异,以及如何符合道德规范地使用慕课参与者产生的数据等问题(Liyanagunawardena, Adams & Williams,2013)。

高被引排第六的文献“A Pedagogy of Abundance or a Pedagogy to Support Human Beings? Participant Support on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重点关注了慕课中教师和学生在创建网络学习体验中的作用。研究表明,学生和教师共同积极创建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有助于形成一种支持人类学习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依赖于人与人之间联通、合作、交换资源,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以及网络中信息的流动(Kop, Fournier & Mak,2011)。

高被引排第七的文献“The Challenges to Connectivist Learning on Open Online Networks:Learning Experiences During a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在对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介绍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学习理论面临的挑战,如学生需要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基本的信息素养,学习环境需要能够为学生提供各种临场感以确保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并通过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一门慕课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信息素养水平和慕课为学生提供的临场感水平(Kop,2011)。

高被引排第八的文献“MOOCs and Open Education:Implications for Higher Education”是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教育技术互操作和标准化研究中心(JISC CETIS)发布的一份官方报告。报告对慕课的内涵进行了解读,分析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慕课项目,慕课的相关议题和面临的挑战,慕课背后蕴含的破坏性创新理论,慕课带来的启示,包括慕课对开放教育的驱动,对教育政策制定的启示,以及对高等教育机构的启示(Yuan & Powell,2013)。

高被引排第九的文献“Situated Learning: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是一部全面介绍情境学习理论的专著。该著作详细论述了情境学习理论,讨论学习如何由“个体学习”转移到“作为社会实践参与的学习”,学习的“认知性”如何转移到学习的“社会性”,指出学习是现实世界中创造性实践活动的一部分,是实践共同体中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其中的边缘性参与意味着多元化、多样性以及一定程度的参与性(Lave & Wenger,1991)。该理论对学习的解读与OER支持的碎片化的、多元化的、注重体验和参与的学习方式及理念不谋而合,也因此成为OER高被引文献之一。

高被引排第十的文献“On the Sustainability of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 Initiatives in Higher Education”是来自OECD教育研究和创新中心(Centre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nnovation)的一份报告。报告主要探讨与OER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问题,具体包含:①呈现了高等教育中的OER项目的现状;②探讨了可持续性的内涵;③介绍了高等教育机构中不同类型的OER项目创建模式,不同类型的资源开发方式和媒体共享方式,不同类型的资源重新利用方式;④分析了OER潜在的资助模式;⑤探讨了影响OER可持续发展的机构和国家的政策问题(Wiley,2007)。

这些高影响力文献主要包括期刊论文和一些官方研究报告,以及一部介绍情境学习理论的著作。从时间上来看,这些文献大都发表在2007年到2011年之间,发表时间较早是这些文献引用率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内容上看,这些文献大多是宏观层面的理论阐述,包括对OER产生背景及内涵的探讨,特别是对“开放”这一词语的理解;OER所取得的成就,包括对一些代表性OER项目及其影响的介绍;OER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包括技术、经济、社会、政策导向以及法律等方面。这些文献在内容方面表现出来的理论性、指导性、前瞻性等特点也是其引用率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William & Flora Hewlett基金会发布的报告“A review of the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OER)movement:Achievements, challenges, and new opportunities”,其内容几乎涵盖了OER的方方面面,包括其来源、内涵、所取得的成就、所带来的影响、发展中面临的各种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它成为目前OER研究领域引用率最高的论文也是情理之中的。

2.2.5 国际文献分析总结

(1)国际OER和慕课研究的时空分布

从国际OER研究论文的时间分布来看,2012年之前,该领域的研究属于起步阶段;2012年之后,该领域的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可以预见,在未来的若干年里,OER领域仍然会是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

截至2015年年底,美国、英格兰、加拿大、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研究者在OER和慕课领域发表的SCI和SSCI检索论文最多。苏格兰、南非、芬兰、瑞典、中国等国家的学者也有超过5篇以上的论文发表,这说明该研究领域并不是一个区域性话题,而是一个全球性话题。不过,相对欧美国家学者而言,亚非拉国家学者在国际OER和慕课领域的发声还有待提高。

(2)国际OER和慕课领域值得关注的期刊、学者和机构

由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远程教育研究所创办的全球开放免费分享的电子期刊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是国际OER和慕课研究领域最活跃的一种期刊。此外,Distance Education; IEEE Transaction on Learning Technologie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这几种期刊是国际OER和慕课研究成果交流的主要平台,值得关注。另外,Open Learning:The Journal of Open, Distance and e-learning; Journal of Interactive Media; Computer &Education; EDUCAUSE Review;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Research & Practice in Assessment;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和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 Knowledge and learning Obj ects这几种期刊中的相关论文为OER和慕课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也值得关注。

美国杨百翰大学的David Wiley和John Hilton以及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的Jon Baggaley是该领域最活跃的三位学者,发文数量均在3篇以上。Downes、Wiley、Daniel、Atkins、Anderson等作者是该领域的一些高被引作者,其论文或著作均有30次及以上的被引用频次。亚非拉国家的研究者可能由于语言障碍,其英文论文发表有限,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研究成果的国际分享。

英国开放大学、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美国杨百翰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美国犹他州立大学是发表该领域研究成果较多的机构。此外,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的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均有学者在SCI或SSC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与OER和慕课主题相关的论文。

(3)国际OER和慕课领域研究热点和前沿

从关键词共现分析来看,目前国际OER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主题包括教育、高等教育、在线学习、数字化学习、技术、联通主义、在线教育、学生、知识、学习社区、教学法、教师。作为远程教育领域的一项创新性举措,OER与在线学习和数字化学习紧密相连。OER支持的在线学习和数字化学习自然而然成为当前国际OER领域关注的话题。与此同时,慕课对当前高等教育体系的破坏性影响也是当前学术界特别关注的话题。学生是OER领域聚焦的主要对象,基于各种数据分析技术对OER环境中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机理的研究是该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技术也是OER领域持续关注的焦点问题,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兴技术的出现为OER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如何在技术层面促进OER的获得、使用、重用、分享、创建也是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此外,该领域还关注联通主义、知识、教学法等议题,表明现有研究开始关注到OER对教育的更深层次的影响,包括对知识生成方式、教学和学习本质的重新解读。

国际OER研究的前沿问题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①挖掘OER在扩大高等教育参与、实施全纳教育,以及促进社会融合方面的潜力,探索国家层面的政策制定和导向,以及高等教育机构为此应该肩负的使命。②调查OER在不同类型的学习群体中的应用状况,识别OER在推广应用中的各种障碍因素。③分享OER在教育教学实践应用中的经验教训,探索OER对教学与学习方式的影响以及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作用。④OER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技术应用、成本收益、社会认可、政策导向以及法律支持等领域的研究。⑤关注教师OER知识和相关技能的提升,明确大学教师在查找、识别并将OER融入自己的课程材料中需要达到哪些技能要求,以及与之相应的OER教师培训方面的研究。此外,由OER所引发的对人类知识生成方式、教学和学习本质的重新解读也会成为未来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可预见的相关研究内容包括开放的参与式学习、Web 2.0环境下的社会化学习,以及基于互联网的集体智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