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梅设施栽培技术和林下经济模式
- 黄士文
- 1496字
- 2020-06-24 17:22:12
第三节 设施栽培
近些年,杨梅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日渐增多,特别是浙江的杨梅栽培研究目前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3][6]。自2000年以来,科研人员已经对杨梅开展了品种资源挖掘、早结丰产、平衡大小年结果、高接换种、品质提升、大树矮化、有害生物治理、储运保鲜以及杂交育种、分子标记、新型生态栽培模式等方面的研究[11]。但露地杨梅栽培容易受低温、阴雨、暴雨、大风等极端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因此,近年来在杨梅的栽培中引入了新型的设施栽培技术。通过调节设施环境内的小气候来改变杨梅的生长环境,使设施栽培杨梅成熟期提前,与露地杨梅上市时间错开,同时因其避风避雨栽培,提高了杨梅的品质和产量,使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为杨梅产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出路,在国内得到逐步推广[12]。
一、果树设施栽培发展历史
从20世纪80年代起,果树设施栽培在日本等国家开始发展,其中以日本发展最快,自动化控制与栽培技术最先进,其果树设施栽培的面积超过19500亩(考虑到实际农业生产情况,本书土地面积仍以亩为单位,1亩约为666.7m2),占果树生产总面积的6%。国际上利用设施栽培的植物种类,已由初期的草莓为主发展到葡萄、桃、樱桃等35个品种,其中常绿植物23种、落叶植物12种。近年来,设施果树的发展呈现出设施大型化、控制自动化、栽培标准化、模式多样化等趋势。我国果树设施栽培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发展于80年代,现全国设施果树栽培面积已超过150万亩,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等地区,其中山东省是全国果树设施栽培的中心,其果树设施栽培涉及的品种较多,技术水平较高。我国目前设施栽培取得成功的植物种类有草莓、葡萄、桃、杏、樱桃、李、柑橘等,其中以草莓面积最大,占设施栽培总面积的85%左右,葡萄、桃次之,其他树种也有少量栽培。国内果树设施栽培呈现出如下特点:果树设施栽培地域相对集中,形成规模发展;设施栽培技术日趋成熟;设施栽培植物种类向多样性方向发展;设施栽培模式向多样化发展[13][14][15][16]。
浙江省的果树设施栽培,以葡萄为例,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发展,现有面积30万亩以上,分布遍及全省[17][18]。当时慈溪市技术人员在巨峰、藤稔葡萄上开展栽培技术研究,也取得试验成功,成效显著。慈溪从简易毛竹大棚开始,不断演变,从单棚到连栋大棚,从毛竹水泥棚到钢管大棚,从露地栽培到促成栽培和避雨栽培,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大力推广和应用,发展迅速,目前面积已达60000亩。在许多高新技术发展的推动下,设施栽培技术更加具有复杂性、综合性和经济性,但关于大棚设施材料和不同大棚设施结构类型对环境因子的影响等基础研究薄弱[19][20]。
二、杨梅设施栽培发展
目前,浙江温州、黄岩、兰溪、诸暨等地丁岙、东魁杨梅大棚栽培试验取得了成功,并进行推广。大棚栽培能使丁岙、东魁杨梅提早15~20d上市,经济效益提高2~3倍。同时,杨梅避雨栽培减少了梅雨季节采前腐烂病的发生,达到丰产、稳产和高效的目的。大棚可采用钢管或竹木结构,还可建造简易毛竹大棚,棚顶与杨梅树冠顶部距离应大于1.5m,如果小于0.5m,易发生顶部枝条日灼现象。一般每个大棚面积应小于534m2,并以条状为好[21][22][23]。黄海静等[12]以丁岙杨梅为试验材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杨梅塑料大棚内日均气温、日均空气相对湿度、气温日温差和大于10℃的有效积温较棚外分别高3.0℃、12%、6.7℃和237.5℃;设施杨梅单果质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糖、维生素C含量及可食率都比露地栽培杨梅显著提高,同时设施杨梅较露地栽培提早成熟,杨梅果实直径与累计温光效应较好地符合Logistic方程等,这说明大棚具有增温、保湿作用,可有效调节小气候条件,显著加快杨梅果实发育进程和改善果实品质的作用。朱任谷[24]采用单株盖帐篷型简易棚设施栽培技术,也使东魁杨梅成熟期明显延后,果腐病减轻,产量和效益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