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的审评实验设计

实验一 名优绿茶的认识

1.实验的目的

认识我国不同茶区的名优绿茶,学习名优绿茶审评方法,体会不同造型、不同产区的绿茶的区别。

2.实验的内容

按照五项因子评茶法对我国不同产区的名优绿茶进行感官审评,对比分析区别和相似点,撰写评语。

3.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不同种类的名优绿茶(审评教学样),茶叶样罐、样盘、通用型审评杯碗、汤勺、天平、计时器、叶底盘、吐茶桶、记录纸等茶叶感官审评全套设备。

4.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外形审评:将样罐中的茶样倒入茶样盘中,看茶叶的外形特点,从嫩度、形状、色泽、整碎、净杂的角度去观察和描述。

嫩度主要从含芽量、锋苗的比例和茸毛含量来判断;

形状主要看是否符合该茶类的风格,分辨出是扁形茶、颗粒茶、兰花形或者针形茶等;

色泽主要看干茶的颜色、枯润度、调匀程度;

整碎在于如果茶样能够分出上、中、下三段茶,注意其中的比例,对于脱档或碎茶特多的情况都应注意;

净度侧重茎、梗、片、朴的含量。(绝大多数细嫩绿茶采摘时要求不带鱼叶,但黄山毛峰的象牙色鱼叶属于特殊风格)。

内质审评:参考《茶叶感官审评方法》(GB/T 23776-2009)中名优绿茶的标准,从干评茶样中取样3.0g,放入容量为150mL的通用型审评杯,冲入100°C沸水至口沿后加盖,计时4分钟后沥汤。看汤色,嗅香气,尝滋味,看叶底。

汤色注重颜色、亮暗程度、清浊状况等。(对于茸毛茸毛:需要具体品种具体分析,不同品种之间不具有可比性,但品种一致的情况下,通常嫩度越高,茸毛的含量越多。含量特多的茶,茶汤会有毫浑现象,要注意和茶汤品质不佳的浑浊现象区分开。)

香气审评分三次进行,即按照热嗅辨纯异、温嗅辨浓度类型、冷嗅辨持久度来进行。绿茶香气强调纯正,以偶带花香、嫩香、清香、栗香为优;以淡薄、低沉、粗老为差;有烟焦、霉气者为次品或劣变茶。

茶滋味审评依据汤的浓淡、醇涩、爽钝等特点进行。(要注意浓度大和滋味涩的区别,结合外形特点分析。)

看叶底以原料嫩而芽多、厚而柔软、匀齐明亮的为好,以叶质粗老、硬、薄、花杂、老嫩不一、大小欠匀、色泽不调和为差;色泽以淡绿微黄、鲜明一致为佳,其次是黄绿色,而深绿、暗绿表明品质欠佳。

5.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各地采集的教学用茶种类不同,可根据实验情况记录实验中绿茶的评语,使用的茶样审评单如表2-2所示

表2-2 茶叶审评

思考

1.揉捻的轻重对茶汤滋味有何影响?

2.不同茶区名优绿茶的风格特点是什么?

实验二 烘青和炒青大宗绿茶的认识和对比

1.实验的目的

了解烘干和炒干的绿茶在风格上的区别,认识精制后的大宗绿茶等级之间的细微变化。

2.实验的内容

使用感官审评方法评价不同等级之间的烘青绿茶和炒青绿茶

3.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不同等级的烘青教学茶样,不同等级的炒青教学样,茶叶样罐、样盘、通用型审评杯碗、汤勺、天平、计时器、叶底盘、吐茶桶、记录纸等茶叶感官审评全套设备。

4.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外形审评:将样罐中的茶样倒入茶样盘中,看茶叶的外形特点,从嫩度、形状、色泽、匀度、净杂的角度去观察和描述。

嫩度是指茶叶原料的生长程度,通常是“原料越嫩,绿茶品质越好”,嫩的原料不仅易于造型,制成的干茶形状优美,而且内含品质成分丰富、协调。嫩度主要从含芽量、锋苗的比例和茸毛含量来判断。不同等级绿茶之间在这些方面或有区别的,通常是嫩绿者优,绿者中,深绿者次;同一色泽类型的绿茶以鲜活、有光泽者优,枯、暗者劣。

色泽反映出制茶原料的优劣、工艺是否合理以及保管是否得当。色泽主要看干茶的颜色、枯润度、调匀程度,注意对比烘青和炒青在色泽上的差别,以及嫩度不同的等级茶之间的色泽差别。

匀整度主要看茶叶的匀齐和完整度。匀齐、完整者优,断碎、大小不匀者次。注意判断烘青和炒青茶匀整度的差异,以及不同等级之间茶叶匀整度的区别。

净度主要看有无茶梗、茶片及非茶叶夹杂物,洁净者优,侧重茎、梗、片、朴的含量。(随着嫩度降低,等级越低的茶所含的粗老叶、梗和茶果越多。)

内质审评:参考《茶叶感官审评方法》(GB/T 23776—2009)中普通绿茶的标准,从干评茶样中取样3.0g,放入容量为150mL的通用型审评杯,冲入100°C沸水至口沿后加盖,计时5分钟后沥汤。看汤色,嗅香气,尝滋味,看叶底。

汤色注重颜色、亮暗程度、清浊状况等。茶汤色泽主要反映制茶原料的优劣,工艺是否合理和变质有无。绿茶汤色类型的优劣依次为嫩绿、绿、深绿、暗绿,即茶汤色泽由浅到深;清澈明亮者优,暗、浑浊者劣;茶碗内无沉淀物者优。

香气审评分三次进行,即按照热嗅辨纯异、温嗅辨浓度类型、冷嗅辨持久度来进行。绿茶的香气主要与茶树品种、生长环境、茶树营养状况以及加工技术等有关。大宗香气类型以嫩香、清香、栗香者优,纯正者次,粗老气、烟、焦、异味者劣;清爽者优,沉闷者劣;新鲜高长者优,陈、霉者劣。

滋味审评依据茶汤的浓淡、醇涩、爽钝等特点进行。鲜嫩爽口、清鲜回甘者优,浓、淡者次,苦、涩者再次之,异味者劣。注意分辨较老原料的茶叶表现的粗老或粗淡的味道,以及烘青绿茶与炒青绿茶在滋味风格上的整体差异。

审评叶底的嫩度、色泽、明暗度和匀齐度(包括嫩度的匀齐度和色泽的匀齐度)。主要反映原料优劣,制茶工艺是否合理。叶底鲜绿明亮、匀齐完整、叶质柔软者优,叶色暗、花杂、断碎、粗老者劣。注意观察叶底与香气滋味之间的关联性,以及烘青绿茶和炒青绿茶叶底颜色的区别等。

5.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根据实验结果记录评语,审评单同表2-2。

6.实验结果与分析

烘青与炒青绿茶在干茶外形、色泽、香型、香气持久度以及滋味的特点都有不同,叶底的完整性也有不同。

思考

烘青细嫩绿茶和炒青细嫩绿茶各适用怎样的冲泡方法?

实验三 对样评茶对样评茶用于产、供、销的交接验收,其评定结果作为产品交换时定级计价的依据,也应用于质量控制和质量监管,其评定结果为交货样是否相符的依据。前者判定价格,后者判定是否合格。

1.实验的目的

学习对照某一特定标准样来评定茶叶的品质。

2.实验的内容

参照标准样,对审评样进行感官审评并计分,做出判断。

3.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评茶标准样(或参照样),审评样,茶叶样罐、样盘、通用型审评杯碗、汤勺、天平、计时器、叶底盘、吐茶桶、记录纸等茶叶感官审评全套设备。

4.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外形审评:将参照样和审评样各倒入茶样盘中,看茶叶的外形特点,根据颗粒或条索、匀整度、色泽、净度判断审评样较之参照样属于“高、稍高、相当、稍低、低”五项中的哪一级。

内质审评:参考《茶叶感官审评方法》(GB/T23776-2009)中的相关标准,取样,冲入沸水,计时,沥汤,判断汤色、香气、滋味、叶底方面审评样较之参照样属于“高、较高、稍高、相当、稍低、较低、低”中的哪一级。

为使结果更加准确,评茶时可针对审评样采取双杯制,如发现两杯之间有差异,应泡第三杯或第四杯,直至双杯结果基本一致,以保证对样的可信度。

5.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表2-3 实验数据

对于结果的合格性判定:根据审评结果将八项内容累加进行结果判定。

任何单一审评因子的绝对值为3分者均判不合格。

总得分小于等于-3分或大于等于3分者为不合格。

6.实验结果与分析

对样评茶在贸易过程中应用广泛,除了合格性判定外,还可以针对五项审评因子进行百分法计分以作为评定等级的参考。

为防止评茶人员的主观片面性,使审评结果更为客观可靠,可采用密码审评,有时把审评样和参照样进行交换,互相对比,衡量对照结果。

思考

实际生活中,可以怎样应用对样评茶?